2023年2月20日,阿里研究院主辦的“數實融合的第三次浪潮”——2023新經濟智庫大會,邀請十余位來自學術界、產業界和咨詢界的頂級學者、專家和企業家齊聚一堂,圍繞“數實融合的第三次浪潮”這一話題,展開思想和觀點的深度碰撞。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在新經濟智庫大會上演講時指出,中國經濟正在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首要任務是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核心之一是能否持續創新。黃益平認為,支持下一輪經濟創新發展的關鍵點,在于各層面保持開放態度。

  改革開放幾十年里,中國經濟實現高速增長,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后發優勢,學習其他國家先進技術和經驗支持經濟發展。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生活水平改善,經濟發展成本水平提高意味著,要持續發展就必須要提高生產率和經濟效率,對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數字經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黃益平表示,中國數字經濟經過二三十年發展,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無論是數字經濟的規模,還是創新型企業的數量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最重要的是兩個方面:數字技術革命和市場化改革。數字技術革命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很多新突破、新機遇,比如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為經濟活動提供大量新空間。

  過去三次工業革命中,中國距離前沿產業都比較遙遠,但當下中國推動了許多經濟創新,與前沿越來越近,做出了很多前沿的經濟創新。具體來說,一方面,黃益平認為,經過40余年市場化改革和經濟發展,中國積累了很多技術基礎和人才儲備,還建立了相對有效的資源配置市場機制。

  黃益平表示,數字經濟催生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經濟特征,其中最簡單的、最重要的一條,是普惠性有了很大的提升。平臺具有長尾效應,通過長尾效應可以服務無數多的客戶。很多平臺起碼都是幾千萬、甚至是幾億的用戶,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經濟活動的普惠性。

  目前,隨著電商、物流和移動支付的高速發展,全國各地區市場融合度隨之提高。當物流可以使很多產品從價格高的地方運到價格比較低的地方,促進消費互聯網統一市場形成,對于改善效率,提高效率,改善老百姓的生活非常重要除此之外,數字技術還能幫助協調企業內部運營,不斷降低協調成本,帶來總體交易效率大幅提升,進一步提升產品生產和需求相結合。

  另一方面,黃益平認為,聚焦數字經濟創新,不僅應該關注消費互聯網等商業模式創新,還需要關注推動經濟發展的創新科技。實際上,中國前沿技術已經在蓬勃發展。經濟可持續增長需要利用科技的力量,特別是在數字經濟中已積累起來的技術能力來支持發展。

  談到中國在前沿技術創新方面的成績,黃益平表示,中國專利進展變化取得重要突破。一是中國專利數量出現爆發式發展,具有明顯優勢;二是質量得到很大提升,專利引用率不斷增長。雖然目前專利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但是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的。

  最近爆款產品ChatGPT吸引了廣泛關注。黃益平認為,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進入大眾的生活和工作,離不開算法、算力、數據三大因素。他指出,今后中國的創新發展需要關注兩類因素。第一是創新投入數量,這與科技人才儲備、研發資金資本等關系密切,與此同時,生產力和效率是衡量科技創新實力的重要指標,還需要重點關注知識產權保護程度與專業化知識存量建設。除此之外,經濟開放度、科研創新部門、學術機構在研發過程中需要發揮重要作用,民營企業等私人力量也需要不斷提升創新研發能力和實力。

  黃益平認為,中國要實現更為強勁的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一方面要基于外部經濟交流和貿易開放,提升創新的能力和效率;另一方面要幫助科技企業、民營企業在創新過程中克服困難。黃益平表示,從大框架和大環境來看,數字技術對于下一輪經濟增長和經濟創新至關重要,國家和企業利用數字技術支持經濟創新,需要堅持開放的立場。

  從政府層面來講,在“雙循環”的新格局下,經濟要保持開放,科技創新的進步離不開與外部世界的交流學習和合作。從這個角度來說,貿易投資和人員知識交流非常重要。與此同時,政府還需要支持民營企業在經濟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從企業層面來講,保持開放的態度非常重要。企業的創新離不開社會的力量,這不僅是創造了商業模式、支持商業利益,更重要的是提供平臺和產品,為全社會技術進步提供更好支撐。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綠色低碳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超能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