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勤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強調加快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為我國信息通信產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5G作為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是落實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快推動5G建設和應用發展,深化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有力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和堅強支撐。
5G是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領域
5G作為一項通用型技術,已成為社會信息流動的主動脈、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構建數字社會的新基石,與經濟社會各行業的融合程度不斷加深,推動數字經濟邁上新臺階,正在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5G激發科技創新新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高科技產業的典型代表,5G將帶動關鍵核心技術加速突破,其高性能、大連接等特性對元器件、芯片、設備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動相關技術迭代升級。例如,5G終端推動芯片工藝從14納米跨入4納米節點,帶動片上天線(AoC)、封裝天線(AiP)等天線集成技術的規?;瘧?。此外,5G與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成效明顯,在核心網、多接入邊緣計算(MEC)等5G系統設備及機器視覺、行為識別等行業應用實現廣泛落地。
5G培養轉型升級新動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5G新基建溢出帶動效應顯著,在穩投資、促消費、助升級等培植經濟新動能方面潛力巨大。5G帶動萬億級投資和消費,有效對沖經濟下行風險。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22年我國5G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45萬億元,間接帶動總產出約3.49萬億元,間接帶動經濟增加值約1.27萬億元。5G應用大幅提升企業生產經營的效率,助力新型工業化發展。5G全連接工廠實現對要素的廣泛連接,在質量檢測、預測性維護、廠內物流等關鍵生產環節應用逐漸成熟,全面提升工業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生產運營。
5G創造社會生活新范式。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民生福祉,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口號,必須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在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方面,5G推動社會治理高效化、精準化、科學化發展,5G移動警務、5G智慧社區等大幅提升社會治理效率和便民度。在創造智慧生活方面,5G網絡推動遠程醫療、在線教育、智慧養老等數字公共服務的快速發展,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數量和質量。5G遠程醫療已在眾多醫院應用,為基層病人提供“足不出戶”實現專家看診的服務。在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方面,5G推動智慧交通、智能電網、智慧水務等發展,使傳統基礎設施更智能、更高效,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5G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時代,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重點領域”。5G是數字經濟時代重要的底層網絡技術,是其他數字技術和上層數字應用開發的基礎技術平臺,同時也是我國少有的具有全球領先優勢的數字關鍵核心技術。5G發展將有利于促進其他數字技術基于5G平臺開發,提高我國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構建自主可控產業生態,推動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把發展數字經濟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國5G商用發展成就全球領先
5G商用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5G創新發展,秉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以建促用、重點先行”的原則,持續優化政策環境,在網絡建設、技術產業體系構建、融合應用創新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量質齊升提供強勁發展動力。
網絡建設成效顯著,夯實數字時代發展底座。我國堅持“適度超前”的部署原則,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持續加強網絡覆蓋廣度,優化提升網絡質量,多措并舉降低建網成本,持續完善網絡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為5G支撐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筑牢網絡基礎。一是我國建成全球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5G SA網絡。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截至2022年底,我國累計建成并開通5G基站231.2萬個,基站總量占全球60%以上。實現全國所有地市、縣城城區、97.7%的鄉鎮鎮區和部分發達行政村5G網絡覆蓋。二是5G網絡共建共享取得積極成效。截至2022年底,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共建共享網絡累計開通5G基站約一百萬個,建成全球首張、規模最大的5G SA共享網絡,為推動全球5G規?;ㄔO和綠色化發展提供范例。三是5G行業虛擬專網迎來爆發式增長。5G行業虛擬專網持續演進,網絡切片技術不斷成熟,為行業用戶提供穩定、可靠、安全的高質量專用虛擬網絡。截至2022年底,我國5G行業虛擬專網建設總量超1萬個,覆蓋工業、港口、能源、醫療等多個領域。
技術產業體系初步構建,推動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經過三十多年的艱苦努力,實現了技術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在5G技術標準、網絡設備、終端設備等領域形成系統性優勢。一是5G技術供給能力隨標準演進不斷提升。我國已形成基于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 R15版本的增強移動寬帶(eMBB)場景的技術產品供給能力,支持大帶寬、低時延等性能,實現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網絡能力,滿足5G個人市場及部分行業市場的需求。隨著R16、R17等標準相繼完成,產業各方積極開展輕量化RedCap(縮減能力)、5G LAN(5G局域網技術應用)等技術試驗與示范。二是我國企業5G網絡設備市場份額居全球首位。設備制造企業積極推進定制化網絡產品落地商用,滿足各行業在特殊環境及特殊應用需求下的設備增強要求,如礦山行業的5G隔爆基站、電力行業的5G高精度授時基站、物流行業的5G高精度定位基站等。三是5G終端設備市場穩步發展。我國手機市場滲透率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2022年全年,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2.72億部,其中,5G手機出貨量2.14億部,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8.8%。5G行業終端數量和類型持續豐富,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截至2022年底,國內5G非手機終端累計上市產品374款,其中2022年上市新產品193款,同比增長43.0%。
2022年8月22日,安徽省滁州市,在定遠縣220千伏定遠變電站,一臺5G智能機器人和運維人員一起在高溫下(地表溫度超過40攝氏度)對供電設備進行巡檢,確保當地企業和居民生產生活正常用電。
融合應用賦能效果顯露,促進經濟社會數智化轉型。一是5G個人應用的用戶規模持續擴大、應用案例愈發豐富。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截至2022年底,我國5G移動電話用戶達5.61億,5G用戶滲透率達33.3%,較上年末提升11.7個百分點?;A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傳媒企業等圍繞5G VoNR (Voice over NR)、超高清音視頻通話、XR(拓展現實)、4K/8K、人工智能等領域積極探索5G個人應用,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傳播中依托“5G+4K”“8K+AI”技術實現移動化、輕量化、超高清賽事傳播,并首次在冬奧列車上打造5G移動超高清演播室進行賽事報道。二是5G行業應用向縱深發展。我國5G行業應用范圍進一步拓展,5G應用已覆蓋國民經濟97個大類中的一半以上,應用案例累計超過5萬個。行業應用不斷走深向實,在制造業、礦山、醫療、能源、港口等重點行業實現規模復制,推動行業實現高質量、綠色化、可持續發展,創造顯著的經濟社會價值。
多措并舉持續提升5G建設和應用水平
我國5G發展正邁入新階段,網絡建設基本完成城鄉室外連續覆蓋,技術產業體系初步構建,用戶規模持續壯大,融合應用縱深發展,未來5年是我國5G規?;l展的關鍵期。當前,我國5G持續發展仍面臨嚴峻挑戰,外部制裁打壓風險加劇,供應鏈斷鏈風險大幅提升,跨行業融合應用面臨動力不足、需求碎片化等問題。未來應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充分發揮我國大市場優勢和5G產業鏈的系統性優勢,匯集產業各方力量,協同推動我國5G繁榮發展。
完善頂層設計,強化協同機制建設。堅持統籌規劃、系統布局,加強跨部門、跨區域統籌協調,中央與地方協同聯動,整體推進5G商用和應用規?;l展。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持續深入實施《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加強政策成效評估和動態調整。以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為指引,倡導行業主管部門出臺5G應用規劃、發布5G應用規?;ㄔO指南和試點示范案例,加快5G行業應用發展。二是加強跨部門協同。通過進一步完善跨部門協作的政策體系,重點解決融合應用行業標準、跨行業監管機制等問題。依托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專項資金,支持5G重點行業開展應用創新。三是加強部省聯動。充分釋放地方活力,鼓勵地方政府依托產業優勢,因地制宜推動5G應用和網絡建設,推廣5G應用先進實踐經驗。
適度超前部署,增強網絡支撐能力。堅持適度超前網絡部署原則,完善網絡供給能力,鞏固我國5G網絡領先優勢。一是持續提升網絡覆蓋廣度和深度。通過重耕2G/3G頻率,利用低頻段加快拓展農村、海洋及邊遠地區的5G網絡覆蓋廣度。協同推進4G/5G網絡建設,進一步提升校園、旅游景點、博物館、重點交通樞紐及干線沿線等城市地區5G網絡覆蓋深度。二是推進5G與傳統行業基礎設施融合建設。進一步深化5G站址資源共建共享,推進通信管孔、桿塔、站址、機房等通信設施資源與市政、交通、電力、公安等設施共建共享和融合發展。三是推動重點行業5G虛擬專網網絡模板的制定。根據各行業實際需求,構建適用于行業部署和規?;茝V的5G虛擬專網網絡架構,推動5G融合應用在千行百業快速落地部署及復制推廣。
深化融合創新,構建技術產業體系。堅持需求牽引、創新驅動,聚焦需求迫切的關鍵環節,推動5G技術產品創新和產業化進程,為5G發展奠定技術和產業基礎。一是加強跨行業融合標準體系建設。系統推進重點行業5G融合應用標準研究,明確標準化重點方向。建立健全跨行業、跨領域標準化組織合作機制,加快實現協議互通、標準互認,加速融合應用標準的制定。二是提升5G增強技術產品供給能力。推動5G增強技術產品聯合攻關,加大5G低時延高可靠、時間敏感網絡(TSN)、高精度定位等技術產品研發,持續增強5G中頻及毫米波產業韌性。三是構建面向行業的5G融合產品體系。聚焦產業機器人、數控機床、煤礦機等行業機械和控制系統,推動形成可規模推廣的5G融合產品體系。圍繞重點行業裝備系統,加速5G云化PLC(可編程邏輯控制)等產品成熟。面向重點行業構建5G定制化融合應用解決方案。
分業分類施策,加快應用規模擴散。根據各行業數字化基礎和實際發展需求,分類施策、有序推進5G融合應用發展,支持重點行業率先突破,示范引領5G行業應用規?;涞?。一是拓寬5G融合應用行業廣度。推動制造業、礦山、醫療、港口、電力等先導行業加快成熟應用規模推廣,挖掘文旅、物流、交通、教育、海洋漁業等潛力行業賦能價值,加快應用場景規模復制。二是增進5G賦能行業的業務深度。推動產業各方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和融合探索,推動5G應用從外圍環節向核心環節規模滲透,實現融合應用從局部試點、小規模示范到大規模復制推廣。三是培育5G融合應用生態。倡導基礎電信企業、設備制造企業、互聯網企業、垂直行業企業等加強聯合創新力度,培育標準化解決方案,探索商業模式創新,推動5G應用工程落地,構建開放共贏的融合應用生態體系。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