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已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據驅動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趨勢和特征?!?月30日,在2023中關村論壇“科學數據與開放科學論壇”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說。
目前,數據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生產要素,科學數據量呈現井噴式增長?!叭祟愓幱跀祿蟊ǖ臅r代,數據驅動創新的標志性事件不斷涌現,歐美各國已經加大對數據驅動創新領域的關注和支持,我國也在持續加大對數據領域的投入?!敝茜髡f。
不過,周琪指出,全球在推動科學數據開放共享方面還面臨很多挑戰。
2016年至今,連續7年發布的《開放數據狀況報告》顯示,全球科研人員在數據開放共享方面依然存在顧慮,如擔心數據被不當使用、不確定數據版權許可、擔心敏感信息泄露等。
周琪指出,數據共享和使用的一些基礎性問題,如科學數據權屬管理缺乏成熟機制、科學數據質量難以有效評價、數據標準不足、數據不當使用等,正制約著開放數據的自主意愿和價值實現。
“如何解決科學數據權屬問題,讓科研人員愿意共享、敢于共享;如何提升數據質量和標準,使開放數據更好用易用;如何提供基礎性制度和技術保障,確保開放數據的合理使用,是數據開放共享面臨的挑戰?!彼ㄗh,數據開放共享應在充分尊重所有貢獻者的前提下進行,進而激勵產生更高質量的數據和更廣泛的協同創新。
對于科學數據的儲備和共享,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認為,中國開放科學正在快速發展,目前已成立了20個國家科學數據中心、31個國家生物種質與實驗材料資料庫,初步形成了豐富的科學數據儲備和聚集平臺,但是,我國在科學數據儲備和共享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仍面臨挑戰。
郭華東建議,加強和完善開放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將開放的實驗室和科學平臺,開放的出版物、研究數據,開放的源代碼、軟件仿真和虛擬研究環境以及開放的數字研究服務等,都作為開放科學基礎設施的關鍵組成部分。
中國科學院生態系統研究網絡科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于貴瑞認為,開放科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在中國還需要強力快速地推進聯網觀測、聯網實驗、數值模擬和知識融合四位一體的開放科學體系建設。
此外,數據開放共享中存在的數據鴻溝問題、倫理問題、政策問題也引起大家關注。
周琪表示,如何才能讓全球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不同技術水平的團隊平等地獲取數據、知識,是數據開放共享面臨的新挑戰。在數據爆炸式增長及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隱私保護問題、偏見問題以及安全問題是平衡開放與安全亟須面對的重大挑戰。同時,一系列法律政策方面的問題可能會增加數據開放共享的法律風險和不確定性,會限制國際合作與數據共享,降低數據質量和可信度,削弱數據利用和創新的潛力。
針對科學數據開放共享中存在的問題,周琪建議,數據共享,建立全球數據的合作和互信,包括建立科學數據的法治體系、完善互認互信的技術框架、建設安全可信的數據平臺;能力共享,提升全球科學數據協同治理能力,包括建立科技交流合作框架、構建全球開放平等環境、發起全球數據人才計劃;惠益共享,增進全人類福祉,包括制定成果收益分享機制、建立跨界合作伙伴關系、促進全球科研生態共贏。
周琪倡議,面對未來,放下偏見芥蒂、打破壁壘隔閡,全面推進數據共享、能力共享、惠益共享,共同打造數據互聯互通互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本次論壇由科技部基礎研究司主辦。作為2023中關村論壇的重要平行論壇之一,論壇聚焦科學數據開發利用和開放共享,通過打造科學數據領域高端交流平臺,聚焦開放科學背景下科學數據在促進科學研究、擴大國際合作等方面的政策與實踐,推動科學數據國際合作和信息共享。
?。ㄔd于《中國科學報》 2023-06-01 第1版 要聞)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