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向2023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致賀信指出:“中國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持續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薄皵祵嵢诤稀币呀洺蔀闀r代不可逆轉的發展潮流,對于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更好助力經濟總體回升向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數實融合”取得積極進展,但是由于高質量數據供給不足,實體經濟企業面臨著用數難的問題,加強高質量的數據供給成為加快“數實融合”的重要舉措。
一、推進數實融合迫切需要化解企業用數的四大堵點
數據交易機制不成熟,供需匹配效率低。數據交易是實現數據資源要素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數據顯示,全國注冊登記的各類數據交易機構有52家,但是由于數據具有權屬復雜性、價值相對性和內容時變性等顯著特征,數據交易機構還面臨著模式落地難、規模做大難、風險管控難、合規運營難等突出問題。一方面,數據合規成本高造成企業“不敢交易”,擁有高質量數據的企業為了規避數據權屬、數據安全等潛在風險,不敢對外交易數據,造成有效供給不足。另一方面,數據合理定價難造成企業“不愿交易”。由于數據價值難以直接度量,供需雙方難以達成較為合理的成交價格,數據來源方交易數據的動力不足。據相關機構統計,2022年,我國數據交易額僅為700億元,難以滿足企業用數需求。
產業數據分布不均衡,中小企業用數難。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能源、電信、交通等重要領域的高質量數據主要集中在部分龍頭企業手中,產業上下游中小企業難以獲取和利用這些寶貴的產業數據資源。一些龍頭企業以數據作為強化自生競爭優勢的工具,嚴格限制數據向外流通,部分企業之間互為“數據孤島”,割裂了產業生態內部的數據循環,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小微企業創新,制約了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度和水平。
公共數據開放不充分,民企用數門檻高。公共數據具有基礎性、通用性、權威性強的顯著優勢,是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高質量數據供給源之一。近年來,一些地方加強數據立法、組建數據集團公司、依托國資公司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等舉措,在加大公共數據開發力度的同時,一些地區也出現了“與民爭利”的傾向。例如,一些地方將公共數據界定為國有資產,一些地方成立的國資背景的大數據公司出現半封閉、壟斷化趨勢,提高了民營企業公平利用公共數據的門檻和難度。
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到位,自我造血能力弱。當前,我國實體經濟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功率還較低,實體經濟企業普遍面臨著不會轉型、不敢轉型、不愿轉型的問題。據統計,石油、天然氣、汽車、基礎設施和制藥等較為傳統的行業的成功率僅在4%至11%之間。實體經濟企業的數字化、網絡化程度普遍較低,產業互聯網應用不充分,造成了我國實體經濟企業的數據資源存量不足、應用水平不高,實體經濟企業的數據開發利用還處于起步階段。
二、以高質量的數據供給推進“數實融合”提質增效
大力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必須系統性化解“企業用數難”的現實困境,以高效率的市場配置實現高質量的數據供給,讓實體經濟企業以較低的成本獲取數字化轉型中急需的數據要素,舉發揮我國海量數據優勢,多措并舉激發“數實融合”的創新發展動能。
發展多元流通方式,提升數據要素配置效率。打破狹義的數據交易模式制約,構建符合數據要素發展規律的多元化流通模式。一是壯大數據服務業態。培育一批專業化程度高、分析能力強的數據服務機構,鼓勵數據集成、數據經紀、合規認證、安全審計、數據公證、資產評估、爭議仲裁等數據服務業態創新,有效規避數據交易的各類法律風險。二是開展數據互換模式試點。在工業制造領域,引導開展產業上下游企業以數據換數據的創新試點工作,圍繞數實融合的典型場景,引導上下游企業通過“以數換數”新模式,實現產業數據的互通有無和場景融合,賦能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三是引導產業組織創新。引導企業根據核心數據需求和關鍵數據流向,以投資控股、多元經營、生態構建等方式,開展基于數據流的企業組織邊界重塑和業務模式創新,打通經濟生產環節和上下游生態體系的數據循環,培育一批貫通產業鏈供應鏈的數據要素型企業。
發揮平臺引領作用,構建產業公共數據空間。一是明確產業數據權屬。探索研究將涉及產業公共利益的數據界定為產業公共數據,在保護行業龍頭公司合法數據持有權和經營使用權的同時,著力保障產業上下游中小企業對產業公共數據的經營權和使用權。二是構建產業數據空間。引導平臺型公司構建產業公共數據空間,建立產業數據可控交換模式,在確保各方數據權益的同時,滿足產業上下游企業用數需求,實現產業公共數據價值最大化。
深化公共數據開放,強化公共數據基礎服務。充分挖掘公共數據的公益屬性,最大化發揮公共數據促進創新創業的普惠作用。一是加快數據立法。在充分總結各地公共數據條例立法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統一、權威的公共數據權屬界定,突出公共數據的公益屬性,注重保護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用數權益。二是構建開放生態。引導各地方構建公平普惠、開放合作的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生態,依托統一的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平臺,允許各類企業以公平競爭機制參與公共數據開發利用,保障各類企業用數權。三是加強公共數據基礎服務。將公共數據服務納入基礎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推動商事、衛生、交通、氣象、物流、用水、用電等高價值公共數據向社會提供基礎數據服務,降低中小微企業的用數成本。
加快產業互聯網建設,加強產業數據源頭供給。一是打造示范標桿。在工業、農業、服務業領域形成一批產業互聯網應用示范工程,推動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以全產業鏈場景創新深化數實融合。二是培育創新性服務業。針對數實融合中企業“不會轉型”的問題,培育一批具有行業轉型經驗、數據治理能力和技術創新實力的創新性服務機構,加快數據、技術與行業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風險和難度。三是加強標準建設。針對我國產業互聯網目前主要以企業內網應用為主的問題,加強產業互聯網標準研制,以統一的標準推動產業互聯網由企業內部應用向產業生態開放互聯轉變。
?。▉碓矗骸秾W習時報》,有刪節。作者:王曉冬,國家信息中心公共技術部發展規劃處處長。)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