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2日,浙江數字經濟百人會浙江數實深度融合新突破圓桌會在寧波舉辦。百人會成員、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劉兵就《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浙江探索與實踐》作主題演講。以下是內容要點:

  一、數實融合的概念內涵

  數實融合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本質是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全方位變革,可以歸納為三個重要觀點。一是數實融合是數字經濟發展和實體經濟轉型兩個歷史進程的必然交匯。數字經濟包括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產業數字化對經濟發展的賦能作用與價值均更大。二是數實融合是數字技術在實體產業全要素、全流程、全鏈條深度滲透和創新應用的發展過程。數實融合是促進實現產業創新方式等等一系列產業深刻變革的重要途徑。三是數實融合是促進實現產業創新方式、生產模式、主體形態和體系構成深刻變革的重要途徑。數實融合賦能數據鏈路打通、技術工藝創新、業務流程重構、組織結構重組,企業從傳統發展模式逐步轉變為數據驅動型、生態主導型企業。同時,數實融合使得傳統工業發展模式逐步過渡到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等全新生產模式。以數字經濟為引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將成為引領浙江乃至全國下一輪發展非常重要的特征。

  數實融合推動生產要素、生產力、生產關系實現“三個轉變”。從生產要素看,數實融合催生了產業數據這一新的生產要素,傳統要素加快數據化,從而實現配置效率提升和價值倍增。從生產力看,數實融合帶來了新增長點,現代通訊更加關注人和物、物和物之間的關系;同一產業中不斷出現跨區域的數據資源,以及資源要素的流動和雙向滲透,賦能經濟發展模式更加豐富、范圍更加寬泛;數字技術對實體產業進行精準化控制,助力實現綠色低碳化發展。從生產關系看,數實融合階段更多考慮數據價值最大化,數據如何進行價值化以及數據的產生、確認、發揮數據作用的整個完整鏈條將轉變為數據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產業共享協作關系,非生產資料所有者同樣可以創造巨大價值。技術、數據、算法、平臺等成為數實融合時代的關鍵要素,融合產品和服務價值由技術增值、服務增值決定。

  數實融合具有其獨特魅力,也發揮了獨特價值,可以歸納為“四大價值”。一是提升了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在全球經濟格局變化、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經濟發展制約程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下,數實融合成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有效途徑。二是催生新模式新業態。推動產業技術、工藝、知識、流程深度數字融合,深刻改變傳統行業鏈條環節、業務形態和服務模式,催生新消費理念、商業活動和價值空間。三是助力推動產業綠色發展。運用數字技術提升產業資源、能源使用效率,將產品全生命周期對環境負面效應最小化,獲得經濟、生態與社會綜合效益。四是賦能服務產業高水平開放。將全球產業發展要素納入企業生產、銷售、服務網絡中,拓展國際市場、探索國際間合作新模式、逐步參與更高層次國際合作,提升產業自主發展能力與核心競爭力。

  二、數實融合的國家部署

  黨和國家,以及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數實融合發展。早在2016年中共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就明確提出“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明確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22年總書記在《求是》雜志發表署名文章,明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產業深度融合”。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今年7月份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均明確提出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上個月22-23日召開的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鮮明地提出要適應時代要求和形勢變化,大力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近年來,國家層面數實融合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各級政府、特別是國家在頂層設計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支撐數實融合發展的相關文件,包括《“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等,均對數實融合發展的重點、目標、主要方向等做出了明確部署和要求。

  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數實融合已經成為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產業數字化占數字經濟比重高達81.7%,略低于全球比例85%。同時,我國產業數字化占GDP比重達到34%。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產業數字化、數實融合發展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重要性程度會隨著時間推移不斷提升。

  三、數實融合的浙江實踐

  數實融合是“數字浙江”建設的重要內容,歷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數實融合發展。早在2003年,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做出“八八戰略”重要部署時就明確提出,“要進一步發揮浙江塊狀特色產業優勢,推進‘數字浙江’建設”。今年9月21日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明確提出“把實體經濟作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根基,引導和支持傳統產業加快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數實融合是浙江經濟發展極具亮點的一張“金名片”。浙江早在2003年就明確提出數實融合的概念;2013年推進“四換三名”工程時,“機器換人”是數實融合非常核心的內容;2013年浙江成為全國唯一的兩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2017年推進“企業上云”;2018年部署開展“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建設;2021年推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這一創新重大舉措;2022年提出推進產業數字化“三個全覆蓋”。當前,數實融合是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的重要核心任務,提出以“融”提效主攻方向、數字賦能躍升發展主線,八大攻堅行動的多項任務都與數實融合密切相關。

  四、數實融合的浙江成效

  經過多年的發展,浙江數字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根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數字化綜合發展水平浙江排名全國第一。根據2018-2020年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浙江產業數字化發展指數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一。根據工信部印發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報告,浙江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指數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此外還有諸多亮點,建設了46家細分行業大腦,上架能力組件超過4000個,建設了533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百億元以上產業集群工業互聯網平臺覆蓋率超過50%,全省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覆蓋率接近74%,工信部企業上云典型案例數是10家,培育建設未來工廠52家,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601家,在役工業機器人數量15.5萬臺,形成了“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發展模式,涌現了網易嚴選“訂單+制造”等一批典型案例。

  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全國領先。2022年全省網絡零售額2.7萬億元,增長7.2%,約占全國總量的1/13,跨境電商進出口額4222.8億元,直播電商、網絡零售額規模位居全國第一、第二位。全面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數字人民幣錢包開立和活躍數量、交易規模等指標均居全國同批次試點地區前列;獲評國家級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3個,示范企業24家,累計數量(除央企外)居全國第一;世界銀行全球數字金融中心等落地建設運營。

  農業數字化水平全國第一。全省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達到68.3%,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1238.9億元,網絡零售額超千萬元的電商專業村達2400多個;建成9個國家級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新增獲批12個國家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連續三年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計認定數字農業工廠(含數字牧場、 數字漁場)278家。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