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以“數智新鏈接產業新生態”為主題的2023產業鏈供應鏈數字經濟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主辦、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區塊鏈應用分會承辦,邀請協會領導、專家學者、物流與供應鏈企業代表等700余人參加,圍繞數字經濟賦能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等相關問題進行討論。

  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二級研究員、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王微以《數實結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途徑》為題進行分享。她表示,數字化帶動了很多新興產業的發展,但更重要的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產業的融合形成了很多新的發展模式、運營模式、交易模式和組織模式,同時也創造了很多新產品新服務,所以目前,全球數字化都在加快推進。王微指出,在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重點是推進數字化強國的建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品。

  數字經濟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

  王微表示,高質量發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首要任務,核心要求之一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數字強國,那么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就顯得十分重要。

  目前,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正方興未艾,特別是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革命正在實現群體突破、加快廣泛深度應用,這為運用數字或數據這一新的生產要素提供了技術手段,也為傳統產業轉型提供了新途徑、新方式。如果能抓住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機遇,將極大提升中國經濟的運行效率和質量,助推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數字經濟是當前及未來中國乃至全球最具增長活力和潛力的新動能。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超過50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40%,繼續保持在10%的高位增長速度,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

  王微強調,“十四五”規劃對數字經濟及數字核心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望從7.4%提高到10%、數字經濟比重有望提高到50.4%,數字經濟將成為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和主要增長點。

  多維度加快數實結合,促進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

  王微指出,在數字經濟發展,特別是數字技術和傳統產業結合的過程中,應該從消費數字化、工具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等多維度進行推進。目前,數字經濟的發展更多在消費產業得以顯現,通過消費場景的數字化、營銷模式的數字化、渠道的數字化和支付的數字化,中國消費向線上的遷移得到了極大的推進。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網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全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的比重已經達到26.4%,而很多發達國家的這一數據也只達到了15%左右,因此,在數字消費方面,中國實際上已經處于全球領先的位置。

  此外,在整個數字化的過程中,如機器人、大數據算法等都是數字化過程中必須要運用的工具;流程、業務模式等運營模式也需要經過數字化,實現企業效率的提升與精準匹配;在基礎設施的數字化上,我國也走在世界前列,工信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2月末,中國已經建成5G基站238.4萬個,占全球5G基站的70%以上。

  以數實結合推動高質量發展大有作為

  王微表示,我國發展數字經濟、實現數實結合具備諸多有利條件。首先,從宏觀來看,我國發展數字經濟得到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市場規模巨大,企業創新活力強;其次,我國在發展數字化上也擁有一定的基礎,數字消費空間巨大、數字投資規模巨大、數字生產快速拓展;同時,從全球發展來看,數字全球化加快發展帶來多種新機遇,全球范圍內技術和產業優化重組,都將帶來效率提升。

  王微認為,對于企業來說,推動數實結合是大勢所趨。企業應在推動數實結合的過程中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和目標,結合自身的產業特征來加快推進與數字技術結合。對于物流企業而言,推動數實融合也要結合場景的應用,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更多的實現數字化的轉型。

  對于政府如何更好推動數實融合,王微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注重改善預期和加強數實結合的引導;二是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有效投資;三是鼓勵和支持企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創新;四是提升現代化監管能力,著力服務創新發展。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