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代小紅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數字中國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刻闡述,系統擘畫了數字中國的宏偉藍圖,引領數字中國建設取得了歷史性偉大成就。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是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9月4日,總書記向2023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發來賀信,充分體現了對全球數字化浪潮的敏銳洞察,對數字中國建設規律的深刻把握,對數字重慶建設的殷切希望??倳浻刑柫?、黨中央有部署,重慶見行動。當前的重慶,正滿懷豪情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論述和總書記重要賀信精神,堅定自覺把數字化轉型作為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的戰略之舉,奮力打造引領數字文明新時代的市域范例,匯聚“數字重慶”澎湃勢能,以數字化引領開創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新局面。

  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整體協同推進全域數字化

  總書記強調,要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數字政府建設各領域各環節,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推動數字化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各方面各領域各環節,必須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形成協同推進的強大合力。重慶把數字化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的突出位置,實施“一把手”工程,總體謀劃、頂層設計,通過探索實踐,構建起了一套體系化推進機制。一是“市委統籌”。成立數字重慶建設領導小組,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市委改革辦、市大數據發展局發揮牽頭作用;召開數字重慶建設大會,出臺實施“1+8”方案,厘思路、定目標、指路徑、明重點。二是“例會推進”。市委書記袁家軍每季度主持召開全市推進會,系統總結進展,分析堵點卡點,研究部署工作,以釘釘子精神推動數字化向廣度和深度“進軍”。三是“專班作戰”。組建各級各類專班,強化多跨協同,合力攻堅推進,以“最小單元”凝聚“最強力量”。四是“統建應用”。建立全市重大應用“一本賬”,強化動態管理和剛性執行,統籌各類應用集約建設,有效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五是“督察考評”。發揮督察“推進器”和考核“指揮棒”作用,突出數字化督察考核權重。六是“爭先創優”。鼓勵“一地創新、全市共享”,評選典型標桿,推動向好的學、與強的比、朝高的攀,激勵先進、鞭策后進。七是“政企合作”。創新市場化開發模式,向社會開放一批應用場景,引導多元主體高效協同,有效激發全社會活力。目前,全市數字化變革正加快從黨政機關向各領域各方面延伸擴面,數字化沒有局外人的氛圍日益濃厚。

  二、搭建“1361”整體構架探索“三融五跨”落地新路徑

  總書記指出,統籌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提升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水平?!叭谖蹇纭笔菙底只ぷ鞅仨氉裱幕韭窂?,也是衡量數字化發展成效的重要標志。重慶強化系統觀念和底線思維,一體搭建數字重慶“1361”整體構架,推動縱向貫通、橫向協同,實現“最快系統部署、最小代價投入、最佳實戰效果、最大數據共享”。一是打造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建成運行一體化數字資源系統(IRS),構建算力存儲“一朵云”、通信傳輸“一張網”、數據要素“一組庫”,打造“渝快辦”“渝快政”兩端,實現了數據、云網、感知、能力組件等數字資源的一本賬管理、一站式瀏覽、一攬子申請、一體化配置,支撐應用創新能力實現“大躍升”。二是構建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在市和區縣建設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在鄉鎮(街道)建設基層治理中心,聚焦城市運行、社會治理、便民服務、應急管理領域推進“一件事”應用開發,發布全國首個城市運行和治理大模型,實現“市—區縣—鎮街”一體部署、上下聯動,構建起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鍵智達”、執行“一貫到底”、監督“一覽無余”的數字化協同工作場景。三是部署“六大應用系統”。統籌建設數字黨建、政務、經濟、社會、文化、法治六大應用系統,根據中央和市委重大任務,設置若干條跑道,加快推進各級各部門在跑道內創造創新,謀劃開發數字化應用,形成了“多點開花、百花齊放”的新格局。四是筑牢“141”基層智治體系。推進數字重慶建設與基層治理改革貫通疊加,在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建立基層治理指揮中心,構建黨建統領、經濟生態、平安法治、公共服務“四板塊”,打造基層網格,依托一體化治理智治平臺承接重大應用在基層集成落地、協同賦能,構建了“黨建統領、扁平指揮、矩陣管理、整體智治”的基層治理體系。

  三、打造“改革+應用”,“聚勢賦能”高質量發展

  總書記強調,使改革更加精準地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改革與應用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必須推動改革和應用深度融合、高效聯動。重慶堅持重大改革、重大應用一體謀劃推進,緊扣重大需求,找準多跨場景,明確改革事項,謀劃協同應用,推動各領域工作體系重構、業務流程再造、體制機制重塑,梳理核心業務517項,策劃推出發展、服務、治理“一件事”場景172個,謀劃開發重大應用32個,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動力。經濟領域,塑造“數字制造·智慧工業”新名片,全市累計實施5578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建成127家智能工廠、734個數字化車間,越來越多的企業植入“智慧因子”“重慶制造”邁向“重慶智造”。政治領域,“八張問題清單”應用,累計入庫問題57.8萬個、整改率90%,把“問題清單”轉化為工作“成效清單”、群眾“幸福清單”?!巴话l事件直報快響”應用,實現信息觸角一貫到底,處置指令一鍵智達,三級貫通一網協同,決策信息一屏掌控,考評體系一體構建。文化領域,“數字化”助力重慶地標蛻變,憑借BIM技術,大田灣—文化宮—大禮堂等文化風貌片區煥發新顏。社會領域,“渝悅養老”“根治欠薪”“渝救助”等應用解決了一批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重慶智慧小區走在全國前列。生態文明領域,“巴渝治水”應用破解“九龍治水”難題,通過580個智能感知點、2200位現場巡查用戶、7000平方公里無人機巡河排查等,實現了全市120條河流水環境狀況的智能監控。

  四、推動數據“聚通用”激活釋放數據價值

  總書記指出“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強調要“促進數據高效流通使用、賦能實體經濟”。重慶深入落實國家大數據戰略,完善數據管理體制機制,推動公共數據共享開放,促進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積極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努力實現“數暢其流”“數盡其用”。一是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創設西部數據交易中心,建立市場主導的數據交易服務機構,全國首創“數盾合規”“數度尋源”“消費積分自由兌換”服務,打造全國首個汽車數據交易專區服務模式,開放“數據+場景”,打通生產、消費“數據流”,實施“滿天星”行動計劃,促進“上云用數賦智”,提升“芯屏端核網”全產業鏈,高水平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軟件業務收入增長14.1%,網絡零售額增長18.1%,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45%。二是運用數據提升服務效能。堅持數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共享數據上萬類,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開普惠的數字化服務體系,“渝快辦”新上線新生兒出生、中小學入學、公租房申請、扶殘助困、企業開辦、企業準營等29件“一件事一次辦”,辦理時間、跑動次數、辦事環節、申請材料分別減少72.9%、92.6%、78.1%、59.9%,讓百姓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三是建立健全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注重從法規、制度、政策上管好用好數據,頒布實施《重慶市數據條例》,出臺重慶市政務數據資源管理辦法、公共數據開放管理辦法,編制重慶市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在地方大數據系統率先出臺數據執法規定、組建數據執法隊伍,初步構建起數據基礎制度的“四梁八柱”,推動制度競爭力不斷提升。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進入數字文明新時代,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設立國家數據局的重大戰略決策,必將重塑形成從中央到地方運行順暢、充滿活力的“一張網”“一盤棋”數據工作格局,對于統籌推動數字中國建設、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社會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據管理利用具有里程碑意義。

  一是強化了數字中國建設的“統籌性”?《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國家數據局統籌推進數字中國規劃建設,承擔研究擬訂數字中國建設方案、協調推動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信息化、協調促進智慧城市建設等職責。這是加強我國數字化發展整體設計、協同聯動、一體推進的戰略安排,是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從單點突破到體系化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們要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論述和總書記重要賀信精神,全面落實《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在國家數據局的統籌指導下,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圍繞國家所需、重慶所能、群眾所盼、未來所向,在數字化變革中勇當先鋒、勇擔重任,扎實推進數字重慶建設,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高品質生活新范例、高效能治理新范式,為數字中國建設貢獻重慶力量。

  二是強化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協同性”?《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國家數據局統籌推進數字經濟規劃建設。這是做好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頂層設計和體制機制建設的工作所需,是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有力保障。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國家數據局的統籌指導下,加快培育具有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塑造重慶“數字制造·智慧工業”新名片,持續做靚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品牌,構筑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數智科創新高地、數字場景應用新高地、數字生態新高地、數字經濟開放合作新高地,在加快數字化轉型中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三是強化了數據資源管理的“科學性”?《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國家數據局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承擔組織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要素基礎制度建設、協調國家重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與共享、推動信息資源跨行業跨部門互聯互通等職責。這是有效破解數據管理“九龍治水”難題、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的“關鍵一招”。發揮數據要素作用,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是基石,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是路徑,促進數據高效流通使用、賦能實體經濟是導向。我們要深入貫徹“數據二十條”,在國家數據局的統籌指導下,夯制度、搭平臺、創載體,積極探索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打造立足西部、國內領先的西部數據交易場所,讓更多數據高效流動、產生更大經濟社會價值。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