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國家治理研究院、計算社會科學與國家治理實驗室聯合舉辦數字政府清華論壇在北京召開。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清華大學計算社會科學與國家治理實驗室執行主任孟慶國在論壇上發布了《2023年網上政府創新發展報告》。

  孟慶國表示,網上政府的本質,即通過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式,以政府職能為核心,以滿足企業和公眾的公共需求為導向,推動政府職能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而打造的面向政府外部用戶的服務體系。

  孟慶國介紹,當前網上政府建設呈現出四個方面的特征與趨勢:

  一是加強信息內容與數據資源建設,夯實數據基礎。多數政府部門不斷加強資金信息、食品藥品、生態環境、公共企事業單位等深度信息公開,擴大政府信息公開范圍。一些地方政府全方位、多角度整合匯聚政策文件,構建統一政策文件庫,實現多維度分類、多維度查詢等功能。

  二是積極利用數字化、智能化等新技術,創新服務方式。一些政府部門積極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通過知識抽取、知識加工、知識表示和知識應用,構建知識庫和知識圖譜,向公眾提供智能化問答、智能化搜索等服務。同時,靈活利用微視頻、電子地圖等數字技術,提高服務多樣性。

  三是面向應用場景,策劃提供實用化、便捷化網上服務。部分政府部門聚焦重點辦事場景,基于用戶視角,通過細分辦事情形、優化業務流程、整合數據資源等,提供場景化、主體化的服務。通過“政策畫像”和“用戶畫像”,提供政策模擬計算、政策申報日歷、政策免申即享等多樣化政策服務,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一些地方政府合匯聚各部門政務數據,搭建數據平臺,加強數據治理,通過交換共享、數據開放、授權運營等方式,加強數據開發利用,促進數據流通。

  四是加強多元渠道融合,構建集約化、一體化服務門戶。部分政府部門通過數據融通、應用融通和業務融通,強化多元渠道間的融合,將原本分散的服務整合為一體化服務,構建“多維一體”的服務矩陣,實現了平臺集約、數據共享、業務融通、服務一體。

  按照以上特征趨勢,《2023年網上政府創新發展報告》遴選出4大類共50個各級網上政府的創新實踐案例。

  孟慶國介紹,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覆蓋面廣,建設成本相對較低,是當前實現網上政府最有效的載體平臺。為推進政府網站建設,清華大學團隊從公開解讀、在線服務、互動交流、數據治理、平臺支撐和優秀創新案例等6個方面,對部委、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地市、區縣(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所轄縣市區)的685家政府網站開展了評估。

  評估結果顯示,商務部、國家稅務總局、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15家部委網站,廣東、貴州、四川等15家省(自治區)政府網站,北京、上海、重慶等3家直轄市政府網站,深圳、青島、廈門等3家計劃單列市政府網站,廣州、濟南、西安等10家省會城市政府網站,佛山、無錫、郴州等30個地市政府網站和30個區縣政府網站表現突出,進入領先政府網站序列。

  論壇上,來自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清華大學、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學者,以及商務部、貴州省、重慶市、福建省、內蒙古自治區、廣州市、北京市海淀區等主管部門的負責人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與實踐案例,共同探討網上政府的發展思路與創新模式。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