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國企業信用發展論壇暨第十五屆誠信公益盛典于2024年1月21日在北京舉行。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泉紅出席并演講。
劉泉紅表示,近些年來,我國持續推進優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的改革。發改委也切實出臺了務實管用的改革舉措。
首先是推進市場化改革,充分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全面實施市場準入的負面清單制度,包括積極推動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國民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開展了涉及違規收費的專項整治行動,嚴查各類亂收費行為,減輕企業不合理的負擔,同時,也建立了與民營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充分聽取民營企業的建議,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做好助企紓困的工作,抓好惠企政策的兌現,推動政策紅利,精準地直達各類的經營主體。
第二,法治化建設方面,切實維護社會公平競爭的秩序,持續推進《外商投資法》和實施條例,包括《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落實落細,推動各地各部門持續清理與優化營商環境不符的各類政策文件、制度,夯實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法治基礎,深入開展嚴重違法失信行為的專項治理,嚴格地規范涉企的行政執法,進一步加強經營主體的產權和企業家的合法權益保護。
第三,國際化水平方面,更大力度地吸引外資,持續提升營商環境國際化水平。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的國民待遇的+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連續五年以上縮減了全國和自貿試驗區的外資準入的負面清單,發布鼓勵外商投資的產業目錄,積極引導外商投資的一個方向。做好外商投資促進和服務,進一步穩定外商投資的預期,提振了外商投資經營主體的信心。
第四,在重點領域、重點區域營商環境一體化建設方面,堅持抓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相結合,立足區域特點,針對性地作出部署,比如在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率先推進優化營商環境的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探索,并且總結提煉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包括企業、群眾滿意度比較高的創新舉措,引導地方大力探索更多的原創性舉措,有一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建立一個長效機制。
劉泉紅指出,政府也要做好四個方面的事情。
第一需要重視政府信用問題,這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拔覀儾荒苤灰笃髽I講誠信,政府自身也要講信用,古話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肯定也要做到”。
所以在信用體系建設中,政府應該發揮表率作用,要著力解決原來社會上垢病比較多的,比如朝令夕改,新官不理舊賬,還有損害市場公平交易,危害企業利益等等一些失信的行為,應該促進營商環境的優化,增強民營企業的信心,推動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在這方面更多地著力。
第二,要完善違約失信信息的源頭獲取和認定機制,源頭獲取就是所謂的投訴渠道要暢通,發現問題可以及時地投訴,企業、社會公眾,可以對政府的行為也是一個監管。另外,還是要有違約失信行為的認定,不能投訴認為一定失信。還是要有一個認定機制。
第三,要健全失信懲戒和信用修復機制,政府失信了也要付出代價,付出成本,這也是同樣的道理。適當的時候,要把政府的失信記錄納入營商環境評價和高質量發展的綜合績效考核的評價體系,只有這樣才有觸動力,防止更多的失信行為,另外也要有一些相關其他的懲戒措施,比如失信行為比較多的,下一步申報國家的重大項目或者一些投資落地的時候,可能也要對相關方有相關的約束。
當然對于已經糾正的失信行為也要及時的從清單里拉出來,要及時地修復失信記錄,防止失信懲戒措施,要及時對這個措施進行制止。
第四,強調落實和相關的保障措施,包括定期開展一些評估通報,建立失信線索的監測發現,還有督辦機制,以及曝光一批做的好的和不好的典型案例,都可以有一些通報,通過這些行為,可以說凝聚起社會上,包括政府誠實守信的正能量。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下一步相信各級政府部門會聚焦經營主體的訴求和關切,分批次、分階段推出更多有針對性的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的政策舉措,為各類經營主體投資興業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更好的服務,不斷地激發市場的內生活歷,提振廣大經營主體的發展信心”,他說。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