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是集信息計算力、網絡運載力、數據存儲力于一體的新型生產力,主要通過算力基礎設施向社會提供服務。算力基礎設施是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呈現多元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綠色低碳等特征。

  工信部等6部門日前聯合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提出“算力+能源”,加快建設能源算力應用中心,支撐能源智能生產調度體系,實現源網荷互動、多能協同互補及用能需求智能調控。電能作為能源供給體系的核心,與算力共同作為支撐能源轉型的重要戰略資源和新型基礎設施,將有效帶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創新,促進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和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構建能源算力應用中心賦能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當前,算力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人工智能、量子計算、類腦計算等新技術與計算產業相結合,拓展了全方位的計算能力,數據的泛在分布推動計算從云端向物聯網、邊緣計算逐步普及。以算力為核心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與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能交通等領域協同聯動。

  新型電力系統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重要驅動,以新能源為主體的電力系統,是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載體。伴隨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和“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推動數據資源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充分流通和使用,“算力+能源”融合發展成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必然要求?;凇霸拼笪镆浦擎溸叀钡认冗M數字信息技術在電力系統各環節的廣泛應用,面對的數據采集、處理量呈指數級增長,對算力的需求也顯著增加。依托分布式邊緣算力和集中式大規模算力,打通源網荷儲各環節間的信息壁壘,通過能源流、信息流與業務流的深度融合,增強電力系統“可觀、可測、可控”能力,根據動態業務需求,精準實施海量異構資源的廣泛接入、密集交互和統籌調度,支撐源網荷儲海量分散對象協同運行和多種市場機制下系統復雜運行狀態的精準感知和調節,推動以電力為核心的能源體系實現多種能源的高效轉化和利用。

  搭建能源行業大模型賦能行業應用場景

  構筑智慧能源“大腦”。人工智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現電力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技術之一,相關應用需求快速增長,但由于人工智能技術門檻高、樣本獲取難、研發成本高等因素一直制約著能源電力行業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產業發展?;谀茉粗撬阒行?,開發、訓練面向普通用戶、電力市場專業用戶、行業員工等不同用戶群體,客服服務、輸電配電、電力調度等不同業務應用場景的電力大模型,構筑智慧能源“大腦”。例如,電力大模型以AI技術全面賦能電力的“發輸變配用”等環節,可有效助力電力行業增質提效、安全可靠。在發電環節,能源大模型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構建智慧虛擬電廠,聚合分布式發電系統,通過預測大模型、決策大模型,進行發電量精確預測、協同、控制和優化。在輸配電環節,能源大模型還可全面賦能電網調度、變電站巡檢運維智能化,實現輸配電網路的智能運維、狀態監測、精準故障預測與診斷,提升運維效率。在用戶側,能源大模型可為用電客戶提供基于大語言模型技術的智能客服,打造人性化、24小時全天候服務,并助力用戶精準分析自身用電行為、高耗電環節、提升用電效率。匯聚能源數據集、模型庫、訓練環境、算力等資源,實現按需調用算力資源,以大模型強化應用,促進形成全面服務電力行業上下游生態的體系化服務能力。

  創新人工智能應用生態。依托能源智算應用中心和一體集成并能靈活調度各類算力資源,以開放生態方式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電力應用場景建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聚焦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痛點問題的解決,豐富能源行業大模型應用場景,聯合上下游相關方,打造更好的產業生態。人工智能技術對于加快推進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意義重大,只有共同構筑協同創新的人工智能應用生態,才能更好地助力能源電力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推進能源行業高質量的發展。

  算力+能源乘數效應融合發展重在融合

  “算力+能源”協同助力算力經濟綠色發展。我國算力版圖中東部占比60%、西部占比僅為20%,東部遠高于西部。而從算力資源和能源資源的空間分布潛力來看,西部潛力遠高于東部。隨著人工智能的普及應用以及算法模型參數量和復雜度不斷提升,數據中心數據吞吐量、計算量不斷增長,用能需求也隨之增長。算力需求與能源資源分布日益呈現空間不均衡態勢,東西部算力與能源資源供需失衡挑戰突出。建設數據中心需要大量電力資源,東部資源日趨緊張,而西部土地廣闊、電價便宜、能源尤其是綠色能源豐富。通過“東數西算”工程,合理引導算力資源空間再配置,與能源供給格局更加適配,可充分化解算力資源能源供需矛盾,不僅能節約“西電東送”的成本,還能提高對西部光伏、風電等綠色能源的使用。提升數據中心集群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助力“碳中和、碳達峰”目標實現,推動算力經濟綠色發展。此外,圍繞“算力+能源”統籌規劃,優化供配電網架與網絡基礎設施,推動算力網、通信網、電網協同發展,有望實現數據流與能量流協同的格局。通過用能數據與算力數據交叉比對、智能分析,可實時監測數據中心運行狀態,提升用能效率。

  “算力+能源”協同助力能源經濟綠色發展。隨著電力市場化持續推進,逐步進行現貨實時結算。電力現貨運行常態化,對電量結算的算力和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托算力支撐,幫助電力企業和用戶精準預測負荷動態、電價變化,促進供需兩側精準匹配,通過統籌全系統資源調節,依托大電網資源配置能力和各地區錯峰效應,實現基于電力市場交易的新能源遠程集控和多能互補,有效解決新能源消納、跨省跨區資源調度等制約新能源行業發展的突出“痛點”。

  未來,推動“算力+能源”融合發展重在“融合”,著力點主要有四個方面:

  首先,做好算力設施的統籌、銜接和配合,強化算力資源和能源的深度融合,形成合理分工、科學聯動、高效協作機制。在業務層面上做好供需匹配和精準對接,形成真正的應用需求供給和可持續的長效動力機制。

  其次,推進電力系統和網絡、計算、存儲等數字基礎設施融合升級,提高能源電力全環節全息感知能力,推動源網荷儲協同互動、柔性控制。推動各類能源互聯互通、互濟互動,支撐新能源發電、新型儲能、多元化負荷大規模友好接入,提升分布式能源和微電網接入互動能力。

  再次,不斷激發算力“引擎”賦能效應。創新應用“云大物移智鏈邊”等技術,加快信息采集、感知、處理、應用等環節建設,推進各能源品種數據共享和價值挖掘,創新應用人工智能,豐富能源行業大模型應用,構建完整的“算力+能源”生態圈。

  最后,推動各級各類能源云平臺建設,強化完善新能源資源優化、碳中和支撐服務、新能源工業互聯網、新型電力系統科技創新等功能,接入各類能源數據,匯聚能源全產業鏈信息,推進數字流與能源電力流深度融合,統一匯聚與共享應用,打造電力市場服務生態體系,全方位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碓矗骸督洕冯s志;作者:單志廣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劉殷 國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經濟師;宋心榮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研究實習員)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