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北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政務誠信建設、信用服務實體經濟、信用監管、信用應用場景打造、區域信用協同共建等方面做出積極探索,取得顯著成效。近日,河北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孫曉函就河北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情況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問:河北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作為河北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牽頭單位,系統化推進河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有哪些思路和舉措?成效如何?
答:近年來,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社會信用建設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工作任務,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持續優化誠實守信、遵約踐諾的信用環境。一是圍繞重大國家戰略,創新推動京津冀信用協同共建和雄安新區信用建設。統一京津冀企業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標準,建立京津冀跨區域守信聯合激勵機制,破解制約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制定《建設雄安一流信用環境的若干措施》,助推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二是信用助力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強“府院聯動”,會同省法院在共享政府機構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基礎上,實現涉黨政機關執行案件信息、涉企行政協議和行政允諾類政府實體敗訴案件信息的定期共享,提前介入,督辦整治,有效降低相關部門演變為失信被執行人的風險,推動各級政府部門依法行政、守信踐諾,全面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在深化企業信用建設方面,充分發揮信用信息作用,多措并舉助力各級政府部門科學精準監管,對守信企業“無事不擾”,對失信企業“利劍高懸”,賦能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三是信用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進一步增強。聚焦12個省級主導產業和107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創新開發科冀貸、科創貸等44類特色金融產品。圍繞災后恢復重建,在省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和“冀時辦”開設服務專區匯集“微捷貸”“善營貸”等金融產品和優惠政策。加強與省工商聯合作,支持其創新開發“工商聯數據貸”,為工商聯會員企業提供金融支持,提升企業融資獲貸能力。四是全力推動城市信用建設,城市信用建設水平大幅躍升。目前,河北省各城市信用監測排名整體穩定在全國第一方陣。石家莊市、秦皇島市、唐山市等11個城市入選第四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本批次數量全國第一,累計全國第四,全省信用環境持續向好,叫響“誠信河北”品牌。
問:河北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在以信用為手段提升政務服務和監管水平方面,有哪些探索創新?
答:近年來,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積極探索創新,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將信用與政務服務相結合,逐步建立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事前環節,在行政審批領域創新守信激勵應用,在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和涉企經營事項告知承諾制過程中實施信用監管。在全省634個政務服務事項中實施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諾制,減材料縮時限,壓減比例30%,提升企業辦事便利度。事中環節,統一全省企業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標準,創新“三個分級”制度設計,省、市、縣三級分級編制評價企業名錄、分級開展企業信用評價、分級制定信用監管事項清單,覆蓋30個省直部門、60個監管領域、281個監管事項。對全省247萬家企業開展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推動各級各部門應用企業信用綜合評價結果,將企業信用風險分類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有機結合,不斷提升監管效能,優化企業發展環境。事后環節,創新“一部門兩清單”,明確失信懲戒對象、失信懲戒措施和實施部門等,推動實現失信懲戒對象無遺漏、懲戒措施全覆蓋。同時,為糾正失信行為、履行相關義務的市場主體開展信用修復,建立信用修復“臺賬管理、專人盯辦、限時辦結”的工作機制,實現省、市兩級信用修復申請審核5個工作日內完成。我局會同省市場監管局建立信用修復結果數據共享機制,推進“信用河北”網站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河北)的信用修復協同,實現市場監管領域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一網通辦”。2023年,累計為7938家企業修復10960條,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問:河北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在建設數字政府、提升信用信息質量和信用應用等方面有哪些創新做法?
答: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借體制機制優勢,統籌數字政府、政務服務、社會信用等職能作用,破解數據壁壘、解決共享難題、創新信用應用。一是夯實信用數據“基礎樁”。按照《河北省社會信用信息條例》規定,按年度編制全省一體化信用信息資源目錄,規范統一全省信用信息標準。建立“五級一體化”信用平臺,實現與84個信源系統、11個設區市(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區互聯互通,歸集各類信用數據56.4億條。二是提升信用信息質量。率先建立“雙公示”信息“周調度、月通報、季考核”制度,常態化對各信源單位“雙公示”信息報送及時率、合規率、瞞報率情況進行梳理,確保信息及時、準確、完整。以應用導向、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為原則,持續開展信用數據治理,提高公共信用信息歸集的規范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實效性,進一步提升信用信息的有效共享和應用。三是持續拓展信用應用。按照國家要求,結合河北實際,以信用服務實體經濟為突破點,探索出一套“數據賦能 以信促融”河北方案。統籌完善全省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體系。采用聯合建模、隱私算法等技術,依法依規開展數據深度共享,推出“秒批秒貸”等純信用貸款產品。同時,通過“冀時辦”手機端提供發布申請、在線測額、智能撮合等服務,實現融資“一鍵直達”。集合數字工商聯平臺,開發“數據貸”產品,開展“畫像問診”,打造“企業經營視圖”,有針對性地提供融資綜合服務,全面提升服務體驗。與河北銀行聯合成立“信用大數據場景應用聯合實驗室”、與郵儲銀行河北省分行合作承擔“靈壽農擔信貸”國家試點等工作。率先完成對建設銀行河北省分行在“數據貸”實行聯合建模、隱私算法、全流程放款。截至2023年12月末,全省各級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累計發放貸款5751.1億元,其中信用貸款3785億元,助力緩解企業融資難題。
問:政務誠信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也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難點,河北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在推進政務誠信建設方面有哪些創新做法?成效如何?
答:近年來,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在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把政務誠信作為重點工作,多措并舉,不斷提升政務公信力。一是開展政務失信專項整治,督促各市(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區開展自查自糾,采取企業座談、調研走訪、設立專門投訴舉報渠道等多方式、多渠道收集問題線索。二是會同省法院建立完善政務誠信訴訟執行協調機制,在共享政府機構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基礎上,新增涉黨政機關執行案件信息、涉企行政協議和行政允諾類政府實體敗訴案件信息,按照屬地或管理權限,推送至各市(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區和省有關部門,督促整改。2023年,各地政府機構執行完畢案件118個,失信被執行人退出率80%,解決無分歧拖欠企業賬款171宗,解決率100%。三是推進建立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在“信用河北”網站上線政府違約失信投訴專欄,公布失信問題投訴舉報渠道,并與“信用中國”政府違約失信信息歸集平臺實現對接。同時,建立與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登記(投訴)平臺、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平臺、信訪部門的政務失信線索歸集報送機制。建立相應的線索轉交督辦工作機制,規范工作流程,實現線索統一管理、分類處置、全程監督。
問: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后,河北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在推動信用建設上面臨著哪些新問題和新挑戰?有哪些新思路?
答:信用建設是一項創新性工作,信用工作的生命力就在于應用場景的持續拓展和創新。目前,我省信用體系建設正在從以“建”為主的基礎階段邁向以“用”為主的應用階段,還存在著信用平臺功能有待進一步完善,“信易+”應用場景有待深化和拓展,信用服務融資規模有待擴大等問題。下一步,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將聚焦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服務全省營商環境優化、服務企業服務群眾,創新拓展信用“促改革、紓企困、惠民生”應用場景,以“小切口”推動“大發展”,持續優化誠實守信、遵約踐諾的信用環境。一是推動政務誠信建設“見實效”,打造招商引資“金字招牌”。持續開展政務失信治理行動,推進解決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等領域政府拖欠賬款問題,對違約失信投訴處置和認定效率、失信懲戒措施落實等工作,進行評估考核、通報,推動各級政府部門切實做到依法行政、守信踐諾。二是推動信用便民惠企“拓場景”,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加強與省有關單位對接,暢通數據交換渠道,推動信用報告替代無違法違規記錄查詢在我省落地,提升經營主體辦事便利度。嚴格落實失信懲戒“一部門兩清單”制度,建立“系統打通,懲戒聯動”工作機制,對嚴重違法失信主體依法依規實施聯合懲戒。組織開展2024年度全省企業、個體工商戶信用評價,并據此實施差異化監管。試點推行“信易醫”,打造“先診療后付費”“免排隊”的就醫體驗,提升群眾就診效率。同時,鼓勵各地會同信用服務機構、協會商會、銀行、企業等市場化機構參與個人守信激勵應用建設,推進多渠道、多元化的信用應用場景建設,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強化信用大數據分析,深度挖掘信用數據價值。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強化信用信息的挖掘分析和創新應用,著力提升信用風險的識別與預警能力。四是推動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深應用”,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依托各級融資服務平臺,依法依規整合共享涉企關鍵信用信息,推動金融機構點對點、因地制宜創新開發屬地化信用融資產品。推進精準“信易貸”模式,梳理河北重點項目清單,重點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專精特新企業清單,為經營主體提供政策兌現、融資撮合、信用管理“一對一”服務,切實降低融資成本,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貢獻信用力量。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