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發言人婁勤儉幾次提到營商環境,引起會場內外熱議。新形勢下,扎實做好今年經濟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唯有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為準繩,才能更好吸引和集聚海內外企業,充分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和內在潛力,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新成效為國家發展大局作出新貢獻。全國兩會上,圍繞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三個維度,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提出一系列真知灼見。
釋放市場活力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要為經營主體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和服務,不斷釋放市場活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許多代表委員提到,營商環境好不好,評價權應在廣大經營主體手中。因此,制定出臺的政策要能切切實實幫助經營主體解決具體的問題和困難。
“從經營主體的視角看,這些年,全國各地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比珖舜蟠?、威達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桐宇說?!暗谌蚪洕滦械拇蟓h境下,許多企業都遇到一些困難。政府要找到準確的發力點,更貼近企業的真實需求,更好地服務支撐企業轉型、發展?!?/p>
周桐宇認為,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被進一步強調的當下,新興產業起步發展、產業集群的打造,需要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她著重提到,對民營孵化器、產業園的支持仍有所欠缺?!懊駹I的孵化團隊與初創企業間有著天然的關聯,他們的發展邏輯、話語體系都是相通的?!敝芡┯钫f,“如果能幫民營園區找到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扶持起更多的民營園區,有助于催生一批優質的科創企業?!?/p>
全國政協委員、德勤中國主席蔣穎同樣關注新質生產力對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在過去一年的調研走訪中,她發現,近年來中國在科研領域的投入雖然持續增加,但是科技研發投入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還不夠顯著。
在蔣穎看來,創新體系的運轉效率不高是主要成因,其中,市場主體的功能不足是關鍵因素。對于創新主體的市場化,她表示,目前全球大環境下風險投資持續低迷,使得“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為最具創新活力的市場主體,難以有效獲得外部投資。她建議,政府引導基金應起到更充分的帶動作用,帶動社會風險投資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投資支持力度,為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研發增添動能;金融監管部門要起到更積極的作用,持續完善企業上市、企業間收并購管理辦法、優化社會資本的市場化退出渠道。
代表委員們的意見均指向了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和清晰度。這要求出臺政策時強化問題導向,將企業納入文件方案研究制定全流程中。如此,還能幫助政府部門更及時準確地把握市場趨勢。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權衡就提到,近年來全球中心城市正陸續出現“科技回歸都市”的趨勢,上海等地應著力提升科創人才競爭力排名、勞動生產率、經濟密度等指標,加強基礎研究策源能力;推動中心城區和郊區優勢互補,把發展落差的“勢能”轉變為協同發展的“動能”,為科技企業和科技人才構建適宜生長的環境。
法治穩定預期
歸根結底,優化營商環境必然要遵循經濟與市場規律。多位來自企業界的代表委員提出,經營主體期待一個穩定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換言之,要以完善的法律保障、精準高效的監管和公平規范的執法,營造出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的法治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有國有資產法,外資有外商投資法,民營經濟卻一直缺乏單獨的國家層面立法?!比珖f委員、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煜說,“為貫徹落實總書記‘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的重要指示,必須為民營經濟立法,以法律形式促進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p>
兩會前夕傳出消息,制定《民營經濟法》已被正式提上議事日程。王煜表示,為民營經濟立法,就是要讓這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穩定民營經濟信心等方面的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以及經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地方性法規,都通過立法方式固定下來,發揮法律具備的穩定性、長期性和執行力,讓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有法可依、違法必究,為民企樹信心、立恒心。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評估咨詢集團董事長樊蕓,全國政協委員、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合伙人呂紅兵等同樣關注民營經濟立法的議題。他們都提到,高質量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首先要解決公平競爭的問題。
樊蕓說,在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合作中,有時會出現國有企業“高高在上”、民營企業“低人一等”的誤解?!皯斚@樣的錯誤觀念,從立法到機制,建立一個包容、寬松的發展環境,真正做到平等對待各類經濟主體?!?/p>
呂紅兵則表示,要關注平等準入問題,特別是在公共資源交易,例如政府采購、招投標、土地及礦產權出讓以及國資民資混改等方面,不設門檻,解決民營企業參與市場的“玻璃門”問題;禁止限制競爭及壟斷行為,對于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指定交易等提出要求、作出規范,解決民營企業市場競爭的“旋轉門”問題。
法律法規制定和執行的一致性、協同性、可預期性,也是法治化環境的重要評價標準。蔣穎舉例,某外資藥企申請專利行政維權,北京、上海知識產權局先后受理并支持企業訴求,而另一個大城市的知識產權局則認為沒有銷售證據,未作受理。她建議,主管部門對較為寬泛的法律法規表述作出更細化、易操作的規定,減少和避免地方政府的擴大解釋;同時,加快更新相關司法解釋,加大指導性案例、典型案例發布力度,明確標準尺度,從而提升法律法規執行的全國一致性。
對接國際規則
為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提升國際核心競爭力,吸引海內外一流企業、一流人才,更好配置全球要素資源,還要加強與國際通行規則對接,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外資希望有透明、穩定、可預期的‘游戲規則’。如果在規則、標準的層面與國際通行標準‘對標不足’、缺乏‘接口’、無法融入的話,既削弱對外資的吸引力,也會削弱自主制度創新的成效?!比珖f委員、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說。
他建議,須重視國際規則、國際慣例在國內具體司法案例中的應用及統一性,也希望能讓外資有更多機會主動參與規則完善和政策制定的過程,“可考慮建立基于互聯網統合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平臺,讓外資企業能夠及時掌握政策立法動態、實時統計數據,獲得政策解讀,參與調研反饋及表達實際需要”。
“中國市場一直是實現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外資企業仍是中國主動融入國際創新網絡的重要渠道,應以更高水平的制度型開放,進一步鼓勵外資企業在華研發和跨境合作研發?!笔Y穎說,應進一步優化合作機制,促進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專業社會組織倡導的三體聯動,提升各類創新主體間的協同;更加鼓勵外資企業在華開展更多研發活動,推動更高水平融入國際創新網絡。
在王煜看來,近年來,以《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為核心的法治化營商環境體系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上海的司法品牌正從中國標準邁向制訂“世界標準”。但在國際商事仲裁方面,還存在法律法規不健全、不完善,和歐美成熟的法律體系比較,缺少一些專業領域細分行業的法規條文,亟待完善。
王煜表示,上海應發揮“先行先試”作用,圍繞“五個中心”建設進一步加強相關專業領域的法規體系建設,設置更多專業法庭、仲裁庭,積極參與國際商事仲裁領域的各項國際交流活動等,使上海能像倫敦、紐約那樣成為越來越多的專業經濟活動的仲裁高地,誕生更多能被國際商事合同援引的中國法律,爭取和樹立我國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