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外貿和外資都是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加大吸引外資力度。加強外商投資服務保障,打造“投資中國”品牌。報告還提到,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都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及配套舉措,進一步解決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2024年,如何挖掘外貿增長潛力?穩外資,有哪些抓手?調研民營企業,他們最需要什么?如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就相關話題,第一財經《首席評論》專訪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周漢民。
如何挖掘外貿增長潛力?
第一財經: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當中,2023年,貨物和服務凈出口拉動經濟增長-0.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11.4%。2024年,應該如何穩外貿?
周漢民:剛才的數據似乎讓人們感覺中國外貿發展拖了中國經濟的“后腿”,其實不能這么看問題。中國的外貿由小到大發展到今天,那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我就是讀外貿出身。我進入大學第一年,中國外貿在世界經濟的占比連1%都不到,是0.8%。我國外貿總額為206億美元,那是1978年。46年后的中國,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去年以人民幣計41.76萬億,同比增長0.2%。我們仔細分析,中國外貿有哪些積極因素值得在新的一年發揚光大。比如,去年有較好增長的是“一帶一路”國家,說明十一年來“一帶一路”行穩致遠是說到做到。2023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2.8%,與0.2%相比,是多么大的一個數據。民營經濟在中國外貿的占比已經是半壁江山有余,占進出口總值53.5%。2023年,民營企業合計進出口增長6.3%。6.3%說明民營經濟的巨大活力和創造力。他們迎難而上,頂風而行。第三,我們要特別看中國外貿出口“新三樣”的巨大威力。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0多萬輛,增長77.6%。世界還有另外一個國家有這樣的先例嗎?光伏組件16年產量世界第一。今天世界光伏組件80%中國造。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產量2023年增長54%,全國鋰電池總產量2023年增長25%。這三個增長數據說明什么?說明中國經濟發展在巨大轉型中,高科技含量越來越高。我們在一些重要的、領先的、改變世界未來的產業中一直走在前面。什么叫改變世界未來?新能源車、太陽能、光伏配件或者叫組件、鋰電池,都是清潔能源最為關鍵的表現。當然,2024年中國經濟一個重要的舉措就要穩外貿。但其實穩外貿也不是今年所提出的。我們多少年的“六穩六?!?,其中就有穩外貿。說明什么呢?外貿和外資是中國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的“兩翼”,這“兩翼”其實都不能小覷。長板要做得更長,短板要及時補上。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要進一步推動長板。清潔能源的相關設備和產品出口要繼續往前推進。中國經濟尤其是中國對外貿易,對世界每一個國家和地區都是有益的。世界市場的每一寸土地,不是別人讓給我們,是我們自己努力去爭取。所以對世界市場還是要寸土必爭。他們人民喜歡中國的產品,中國的產品要更加堅定地走向這些國家。然而,不能忽略的是,部分西方國家對中國全方位的圍堵、遏制和打壓,濫用國內法,使用所謂“長臂管轄”來制裁中國企業,對中國的相關產品出口施加不當的懲罰性關稅,完全背棄二戰結束時國際經濟貿易相關規則的規定。而這些規則還是這些國家的專家起草的。2024年,我們一定要在國際市場發展中寸土必爭,我們一定要非常清晰地了解部分西方國家對我們“新三樣”,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出口的圍堵和遏制,一定要有明確的出口導向,要有周全的法律意識,要能夠依國際法和規則,有理、有力、有節進行斗爭的能力,這是十分關鍵的。
穩外資,有哪些抓手?
第一財經:您剛才有提到中國的開放當中有“兩翼”——外貿和外資,最近的國常會也是提出要把穩外資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重要發力點。還有哪些舉措可以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來增強外資企業的信心?
周漢民:中國多少年來一直是世界利用外資名列前茅的國家。去年毫不例外。去年中國利用外資以人民幣計1.1萬億人民幣,下降8%;以美元計1633億美元,下降13.7%。這主要就是匯率的原因。中國利用外資的下降,我們必須客觀看。第一,40多年來中國利用外資主要是在制造業和服務業,目前都面臨巨大的轉型。這個轉型在去年利用外資的競爭中同樣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傮w利用外資的數量是下降的。但是不要忘記,中國利用外資在去年,一些重量級的世界主要經濟體對中國的投資還是有明顯而較為引人注目的增長。第二,中國去年利用外資在高科技領域占比達到37.3%,超過三分之一。中國的企業一定要關注,也就是外資關注中國的高科技領域。中國利用外資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盡管去年有這樣的下行,但仍然是世界利用外資的主要國家之一,也是我國利用外資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高。所以要客觀分析,不能任憑唱衰。但是我們自己一定要把利用外資作為大事來抓。2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決定,今年利用外資仍然是工作重點。我以為這里面有幾句話十分關切,第一就是要擴大市場準入,第二要優化公平競爭環境,第三要暢通創新要素流動。最近若干年來我做過一系列講座,談營商環境和市場經濟。中國營商環境2018年,世界190個經濟體名列第78位,我們很努力,2019年,46位,2020年,31位。世行的營商環境新指標體系去年已經出臺,對中國的調研已經開始,我們要認真對表對標。上海是樣本城市,上海是代表中國來參與國際競爭。國常會三個焦點,這就是當前優化營商環境的三個支點。概言之,市場總量要進一步擴大,公平競爭環境更加優化,創新要素流動要暢其流。一句話,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調研民營企業,他們最需要什么?
第一財經:我們也看到您長期都在進行企業、行業的調研,民營企業的發展遇到的困難主要有哪些?他們對于政策有哪些期待?
周漢民:我從疫情開始時,2020年,密集調研企業。2020-2023年,調研企業超過400家,當然有些是在網上進行。企業給我最大的感動是,我調研的企業有種種困難,乃至千難萬難,但沒有一個企業告訴我“我就準備歇業、躺倒”。都告訴我,“讓我們克服一點困難,我們還有繼續前行的信心”。這是最寶貴的。2023年,中國經濟能夠實現5.2%的增長,民營經濟功不可沒。那么,到底民營經濟想什么呢?什么是需要我們不斷優化的?首先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政策舉措要落地、落細、落實,核心是一分舉措、九分落實。我走到民營企業去,我所感到的就是他們對落地落實的高度關切,殷切希望。第二,他們非常需要在市場經濟氛圍中能夠享受到“三個平等”,就是與其他所有制地位是平等的,機會是平等的,規則是平等的。其實民營企業發展都面臨巨大轉型。許多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業領域,集中在傳統的工業領域和服務業領域。如何讓數字經濟春風吹遍民營企業,讓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讓民營經濟充分享受其紅利,更是他們的期盼。這我曾經也有過提案,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做出重要的政策舉措,搭建數字化轉型的平臺,讓部分企業可以免費使用,讓許多企業可以付小的費用來享受數字化轉型的紅利。所以一句話,民營企業希望的是政策落地、落實、落細,民營企業希望的是“三個平等”。但所有這些需要固化為立法,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所以去年發布民營經濟發展壯大31條意見之后,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民營經濟促進法要趕快出臺,已經刻不容緩?,F在聽說相關立法草擬已經開始。我以為:一,要加快步伐;二,要最可能地廣泛聽取民營企業的意見和建議;第三,讓民營經濟發展,讓民營經濟能夠真正起到生力軍的作用成為全民的共識。這就是我調研所得,也是我自己的一些感悟。
2024年,如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第一財經:2024年,對于民營企業,最具有緊迫感的事情有哪些?
周漢民:最緊迫的就是民營經濟促進法頒行實施。第二,一定要因地制宜讓地方立法機構發揮積極性,來頒行一些具體的、實施的舉措。第三,世界經濟有劇烈變化,如何讓民營經濟了解世界經濟的變化需要輔導。民營經濟非??释暧^政策的輔導和微觀舉措的落地。第四,民營經濟的人才吸納,政府要給予高度關注。我幾年來都建言,民營經濟人才的評價標準需要有所變化。我也曾經舉過一個例子。如果每隔兩年一次的兩院院士的最后入圍名單,能夠看到一些優秀的院士是產生于民營企業,我認為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就大有希望。道理十分簡單,說到民營經濟貢獻的“五六七八九”,中國科技發展力量70%在民營經濟手中,他們產生相應領域的院士其實是題中之義。別小看民營經濟企業產生一個院士,很可能他勝過許許多多對民營經濟發展解讀的文章。一句話,我們要從宏觀來著眼,要從微觀來著手。宏觀就是立法要趕緊頒行,微觀就是要在宏觀政策上對民營經濟輔導。一句話,我們要走下去,只有和他們真正地有聯系、有溝通、有交流,我相信他們的信心是鼓得起來的。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