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子沛   南方日報記者 吳偉洪 攝
 

  大數據應用與電子商務之間有怎樣的聯系?廣東怎樣通過大數據應用發展電子商務?帶著這些問題,本報專訪了即將來粵參加首屆“廣東(國家)電子商務大會”的《大數據:正在到來的數據革命》作者涂子沛。

 
  電子商務交易可拓展到服務領域
 
  南方日報:您在《大數據:正在到來的數據革命》中談到了很多大數據應用顛覆傳統商業模式的例子,請問電子商務與大數據應用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涂子沛:自從電子商務這種新業態出現以后,人類的商業組織第一次出現了全程可記錄、可追溯的交易過程。通過電子商務,商家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看到所有有關信息,其中包括交易金額大小、交易的時間,以及客戶的所在地、年齡、性別、職業等信息。這些信息能夠讓商家精確地知道他們的客戶是誰、在哪里、正做什么。而在電子商務產生之前,任何商家對其客戶都不可能掌握這么多、這么全面的信息。
 
  電子商務累積的大量數據,對企業內部的精細化管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有了這些記錄,企業可以優化內部倉儲、物流、定價、運營等各個環節,從而實現控制和降低生產、銷售的成本。同時,這些數據幫助企業實現精準營銷,例如把銷售數據和當地的天氣、人口、交通等數據整合起來進行挖掘,就可以發現客戶行為與各種外在因素之間的關系和規律,掌握這些規律,可以提高銷售量。
 
  此外,電子商務對中國社會而言,還可以幫助解決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問題。因為大數據的累計,我們比以前更容易計算、量化個人和組織的信用指數。比如阿里巴巴就在利用這些信用記錄來發放貸款。
 
  目前,廣東正著手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而廣東在電子商務交易中產生的大量數據,可以作為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依據,這也為廣東提供了一條新的解決思路。
 
  南方日報:在前不久結束的“天貓雙十一”活動中,廣東以銷售、消費兩項第一拔得頭籌,成為名符其實的網購大省。雖然有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和龐大的網絡銷售消費群體,但廣東一直沒有出現像阿里巴巴那樣的電商龍頭。請問,在大數據時代,廣東應怎樣解決這種電商生態倒掛問題?
 
  涂子沛:廣東制造業企業眾多,我認為,在新的時代,這些傳統制造企業一定要把自己視為IT企業,植入互聯網基因,也要信息化,也要上電子商務,未來的企業都將是IT的企業,傳統銷售渠道會越來越受到限制。
 
  我認為廣東可以打造新的平臺,開拓新的空間。阿里巴巴已經產生了先入為主的平臺效應,但我們的社會也還需要新的電子平臺,比方說,建設一個政府和市民互動的平臺,這其中也能延伸出不少的電子商務商機。我知道佛山市政府正在著手做一個市民服務融合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市民可以向政府申辦相關的事宜、繳納公用事業的費用、預約體檢掛號,甚至訂餐,這無疑將衍生出新的商機。此外,我們還要思考,哪些交易是全國性的,哪些交易更適合在本地、本區域內發生,廣東應該想辦法,把這些交易留在本地,這將成為廣東的一個機遇。
 
  同時,我認為電子商務空間可由實物交易拓展到服務交易,廣東是個服務業非常發達的地方,要思考怎么把電子商務拓展到服務領域。這就需要新的電子商務模式作為支撐,比如眾籌、眾包等新的電子商務模式,廣東應該加快研究探討,政府幫忙民間落地。
 
  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給很多領域帶來了顛覆性的變化。我希望不僅僅是廣東,其他地方要把信息化工作、電子商務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因為這涉及到職能的重組、商業流程的再造,需要行政力量強有力的支持。
 
  信息化應該成為廣東省核心戰略
 
  南方日報:4G時代已經到來,信息消費、物聯網技術應用、云計算技術應用、大數據應用、“兩化融合”等行業和領域或將發生關鍵性變革。廣東已經或者即將出臺扶持這些領域成長的政策措施,請問您怎么看待廣東對信息化工作的重視?
 
  涂子沛:這是很有必要的。信息化為全球各個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比如我們現在常常提起的互聯網金融、在線教育、智慧醫療,都顛覆了傳統的操作模式。今天回頭看,我們從80年代就在提的現代化,很大程度就是信息化。我認為,相比于農業和工業,我們國家的信息化發展水平是與世界發達國家差距最小的。在信息化這個領域,我們完全有可能和發達的國家,例如美國,做得一樣好,甚至超越美國。對于廣東這樣的發達地區,就應該先行先試;信息化應該成為廣東省的核心戰略。
 
  南方日報:在您即將出版的新書中,有哪些能夠啟發廣東和廣東電子商務發展的觀點?    涂子沛:我的新書《大數據2》將在春節后出版。我剛才提到,在信息技術的應用層面,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其實很小,但就數據而言,中國社會長期以來就缺乏重視、使用的傳統,這是我們在大數據時代的一個劣勢。我的新書追溯了人類數據文明和數據傳統的來龍去脈,并在這個歷史進程中不斷進行反思和對比,希望推動中國社會建立一種數據文化,這種數據文化,我把它總結為“尊重事實、推崇理性、強調精確”的文化。
 
  除了追溯歷史,我還對大數據的未來做了展望。我注意到廣東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智慧廣東”。這本新書的最后一章,我講到了智慧城市建設。我認為,大數據將是一個城市的CPU,智慧城市的建設,現在要集中在區域化的信息聯動上,即打破原來以條線為基礎建設的信息系統,以城市為原位,打通各個條線上的數據,比如公安、醫療、氣象、交通等多個系統的數據實現共享和整合。只有通過整合這些數據,城市才能夠“智慧”起來。
 
  延伸
 
  推進商業大數據運用
 
  廣東是全國率先啟動大數據戰略的省份。早在今年5月,為加快建設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大力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全面提升我省信息化發展水平,由省經信委牽頭制定的《廣東省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2013-2020年)》正式以省政府名義下發,成為我省第一部信息化規劃綱要。
 
  按照該《綱要》,到2020年,全省信息化邁入世界先進水平,基本建成“智慧廣東”。建成寬帶、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礎設施,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和信息產業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廣泛應用,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網絡化水平大幅提升,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帶動效應更加顯著,信息化總體水平再上新臺階。    記者瀏覽發現,《綱要》中“大數據”一詞出現頻率頗高。同時,針對大數據的商業化應用和政務大數據應用,《綱要》都作了較為詳細的說明。
 
  對企業來說,《綱要》鼓勵企業運用大數據開展個性化制造,創新生產管理模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華南分院院長林緊指出,大數據的本質是從結構性數據向非結構性數據的轉變?!皩ζ髽I來說,大數據是一座金礦?!绷志o告訴記者,推進大數據商業化應用,企業能“挖掘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商機”。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