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9日在北京表示,從1983年時中國普通家庭幾乎沒有電話,到今天手機無處不在,30年間中國人的信息交流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當天舉行的2013年中國信息化發展水平評估報告發布會上,楊學山指出,若從1983年前后中國國務院成立“電子計算機和大規模集成電路領導小組”算起,中國推進信息化正好過去30年。剛剛過去的2013年12月,中國工信部發放了4G牌照,標志著中國已正式邁入“4G時代”。
據楊學山回憶,當時的中國“彩電都很少能買到”,而時至今日,中國已成為全世界電子信息產業規模最大的國家,固定電話用戶超2億,手機用戶很快將突破13億。
楊學山以親身經歷說明這一巨變。他表示,自己上到工信部電梯里,經常發現同事“基本都打開手機看微信”。微信是中國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應用之一。
中國近年來推進信息化力度不斷加碼,中共十八大報告將“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作為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之一。2013年,中國國務院明確提出加快促進信息消費,并提出“寬帶中國”戰略。
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當天聯合發布的《2013年中國信息化發展水平評估報告》顯示,2010年至2012年中國信息化指數年均增長18.9%。
其中,寬帶普及率大幅提升,尤其是隨著3G用戶大量增多,移動寬帶普及率指數增長迅速,2010年至2012年年均增長57.4%,近1/3省市移動寬帶普及率超過20%。
報告亦顯示,盡管東中西部地區信息化程度“齊頭并進”,但差距仍較為顯著。2012年信息化指數最高的上海等7個省市全部位于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信息化指數較低的青海等15個省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