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日前提出了“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等重要論斷,把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重要性的認識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為下一步加強網絡信息安全和信息化建設指明了方向。為深刻理解、加快落實習近平重要講話精神,《人民郵電》報記者近日采訪了一批業內外權威專家,解讀網絡強國的內涵、信息化與“中國夢”的關系、網絡安全面臨的嚴峻形勢、保障網絡安全和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的路徑等,從今日起推出系列訪談,敬請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2月召開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提出了建設“網絡強國”的要求。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被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按蛟炀W絡強國是‘中國夢’的組成部分”,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日前在接受《人民郵電》報記者采訪時拋出了這一觀點。他認為,網絡強國是“中國夢”在信息技術上的落實,而信息網絡反過來也將有力支撐“中國夢”的實現。
建設網絡強國是迫切目標
“建設社會主義強國需要網絡,沒有網絡的支撐,‘中國夢’是不完善、不完美的?!编w賀銓用這樣一句話強調了網絡對于經濟社會以及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充分說明了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性。
中國迫切需要成為網絡強國。雖然從網民數量上看我國已經成為了網絡大國,但是卻稱不上是網絡強國,這就使得我國在很多領域受到了制約和限制。無論是芯片、操作系統,還是應用系統,受制于人的局面仍很嚴峻,這不僅不利于國內相關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將帶來嚴重的信息安全甚至國家安全隱患。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通信網絡設備已基本實現國產化,但是其中的一些核心芯片卻還是來自于國外,這就使得我們的網絡設備仍然存在無法掌控的漏洞,存在被攻擊的風險。除了網絡設備以及終端產品,我國銀行、鐵路、民航等領域的信息應用系統仍然依賴國外企業的產品,雖然在支撐我國信息化發展方面的作用不能否定,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安全漏洞和風險,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
更為重要的是,我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如此大的經濟體量如果放在一個不可控的網絡上,后果將無法估量。同時,伴隨著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我國在全球政治中也擁有較大的影響力,在網絡世界也需要具備與之相適應的話語權。因此,相比其他國家,我國在打造網絡強國上有更為迫切的需求。
如何從“大”到“強”?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但是卻不是網絡強國。鄔賀銓表示,我國的網民數非??捎^,但是我國在網絡基礎設施以及信息應用方面都存在諸多不足。從寬帶水平上看我國內地人均國際干線寬帶僅為5.51kbps,固網平均下載速率3.53Mbps,與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同時,我國數字鴻溝問題仍然比較嚴重,農村地區互聯網的普及率仍然較低,遠遠不及發達國家的水平??梢哉f,我國的寬帶化還處在起步階段,寬帶網絡基礎設施的水平僅僅只能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需要盡快提升我國寬帶化水平。
如何才能推動我國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鄔賀銓認為,建設網絡強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個方面的推動和協同。建設網絡強國首先需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在市場中企業是永恒的主體,而政府的作用也同樣不容忽視,在一些核心戰略資源的配置上,需要政府的支持。當前,全球都將移動通信頻率看做重要的戰略資源,這些資源的配置和釋放,需要政府充分發揮調控作用,為打造網絡強國奠定基礎。
政府還應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為網絡服務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撐。當前,我國網民對于網絡資費偏高存在抱怨。一方面,這是由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所致,我國人均通信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較高;另一方面則涉及網絡建設成本問題。我國城鄉發展不均衡,農村市場投資回報周期很長,電信運營商要實現網絡服務對城市和農村地區的全覆蓋,就會帶來成本上的增長,資費也就相對較高。針對這一問題,發達國家采用普遍服務基金的方式對農村地區的網絡服務進行補貼,我國也可以參考這一模式。
網絡強國的打造需要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化氛圍。網絡上如果充斥著謠言和假新聞,無疑不利于網民在網絡上獲取可靠的信息,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因此,政府、企業乃至個人都要為網絡文化的營造而努力。網絡強國的建設同樣離不開人才,如果沒有足夠的網絡人才,我國將無法成為網絡強國。然而,人才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有機制良好的人才培養環境。
網絡強國的建設還需要完善的法律保障。雖然我國目前已經有一些與互聯網相關的規定,但是這些規定從法律等級上看還相對較低,無法對網絡發展形成良好的法律支撐。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互聯網是一個跨地區的事物,而在現實生活中法律法規的制定往往具有地區特性,因此在具體的執行中會存在諸多不同。由此可見,我國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與網絡相關的法律法規,為網絡強國的打造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網絡強國需要信息的公開和對稱。當前,大數據的利用正在成為一股潮流席卷全球。在這一情況下,一些發達國家的政府已經開始實現政府數據的公開。然而我國在這方面仍然相對落后。未來,我國政府需要將一些數據(不涉及國家安全和公民隱私)對公民公開,實現政府部門之間、政府和公民之間的信息對稱,更好更快地推動我國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邁進。
以自主創新提升網絡能力
網絡強國的打造離不開自主創新。鄔賀銓指出,互聯網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在發展初期,互聯網只能支持電子郵件傳輸,而到今天,已經可以實現通話、視頻、微博、微信等諸多應用,這些都是通過創新而來的?;ヂ摼W全民參與和容錯機制帶來了自主創新的動力。雖然目前我國在互聯網領域與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仍然有很大差距,但是,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經出現了位居世界前列的互聯網企業,盡管很多應用最初是受到國外的啟發,但是后來基于中國國情進行了大量創新,取得了成功有的還走出了國門。
除了技術上的創新,互聯網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也值得各行各業學習。傳統電信的商業模式都是前向收費的,而互聯網開創了后向收費——對用戶免費,對企業以及廣告主收費。今天,互聯網金融倒逼銀行業改革,也是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的一個表現。
互聯網的開放精神為自主創新奠定了基礎?;ヂ摼W上不乏創新思維的小企業,但是僅僅依靠這些小企業很難實現相關技術的產業化。相比之下,互聯網上的一些大企業,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其創新能力就顯得不足。因此,大企業收購小企業的模式,將使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得以在產業化上體現。然而,目前我國的一些大型國有企業仍然邁不出去這一步,依靠自身創新推進業務發展是值得鼓勵的,但僅此還不能很好地利用社會創新資源。
互聯網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值得學習,不過,互聯網本身也要持續創新,因為顛覆性技術的思維永遠存在。只有保持創新才能獲得持續的生命力,只有保持創新才能實現網絡強國的目標,只有保持創新才能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