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經濟的定義與特征描述
分享經濟是伴隨開放源代碼、云計算等互聯網開放技術的發展而興起的,以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源的使用而非擁有為產權基礎,通過以租代買等模式創新,實現互通有無,人人參與、協同消費,充分利用知識資產與閑置資源的新型經濟形態。
把握分享經濟的定義與特征,需要觀察以下六個維度:
——技術基礎:開放源代碼、云計算等技術為開放分享與商業利用的分工協作創造了生產力條件。
——行為特征:分享經濟通過平臺資源的分享、非排他性復用,降低端到端增值應用服務門檻,實現物盡其用,知識共享。
——產權特征:分享經濟實現所有權內部支配權(ownership)與使用權(access)分離互補,通過租金機制補償支配權分享方的搭便車損失(對應生產力上SaaS,產品免費分享,按服務和使用收費)。分享經濟的免費分享對象是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支配權,而按照使用權收費(如果使用權與支配權同時免費,則定義為共享經濟)。
——商業機制特征:一是以租代買,包括生產資料的以租代買;二是通過重資產(固定成本)分享,支持應用方(APPS)輕資產運作,降低創業、就業門檻。
——利益機制特征:所有者(ownership擁有方)與使用者(access方,如創業者)風險共擔,利益分享;根據風險大小,分配利益大小,如蘋果商城三七分成,承擔風險的創業者,得70%收益;規避風險的所有者,得30%收益。
——消費機制特征:分享經濟也稱協作消費,協同消費,在生活資料方面,表現為公眾協作消費,互通有無。用騰訊研究院的說法,即公眾通過社會化網絡平臺連接起來,以分享閑置資源的方式完成消費。
針對和解決的主要問題
目前全球分享經濟呈快速發展態勢。分享經濟有利于產能過剩條件下閑置資源利用和知識資產作用發揮;有利于通過降低增值服務成本,引導經濟轉型升級向高附加值方向發展;有利于降低大眾參與創新與就業的門檻,推動經濟的包容性發展。
把握分享經濟趨勢和背景,可以從以下五個維度入手:
——改善宏觀經濟。分享經濟通過提高閑置資源的利用率,盤活閑置的存量資產。通過資本的分享(非排他性使用),降低資本使用(access)成本,從而提高經濟增加值(EVA)。在產能過剩、通脹與通縮同在背景下,增強經濟韌性和活力,提高發展的可持續性。
——轉變發展方式。轉變單純依靠投資拉動增長的傳統發展方式,激活存量資產,將經濟增長與發展的重心,轉向充分利用知識資產,提高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促進轉型升級。分享經濟通過為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務提供廣泛的服務支撐,推動經濟結構從同質化低附加值的產業結構低端,向差異化高附加值的產業結構高端發展。通過“產品免費、服務收費”的方式拉升產業從產品低端向服務高端升級。推動傳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升級。
——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過分享、協作方式搞創業創新,門檻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通過生產資料(知識工具或閑置資產)分享,使更多的人獲得分享重資產,從而參與輕資產運作的機會,大大提高創業和創新的節奏和頻率。
——有利于經濟包容。首先,拓展我國分享經濟的新領域,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有利于增加經濟的包容性。促進機會公平、社會流動。特別是分享機會有利于在一次分配中實現公平,大大減輕國家二次分配的負擔。其次,通過免費與收費結合,可以將普遍服務與商業競爭有機結合起來,有助于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第三,隨著互聯網日益普及,中國社會加速走向城市化,公民收入差異越來越大。協同共享可以極大縮小收入差距,有利經濟社會穩定協調發展。
如何推進分享經濟
要樹立新的資源利用觀,克服、排除與分享經濟不相適應的所有制障礙、既得利益障礙、傳統模式的阻力,打破要素壟斷。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推手,以信息化為依托,以服務平臺為支撐,以知識工具為突破,以服務創新為重點,以產權創新為保障,以組織變革為引領,大力推進分享經濟。
1.建議明確七個方面的思路:
——抓住推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分享經濟的重要推手”,應抓住向大眾分享生產資料這一契機,推動全民輕資產運作,通過草根創業、創新,實現大繁榮。
——建立依托:發展信息化基礎設施、智能化技術、云平臺、大數據、泛在網絡、軟件定義的系統等,為資源分享提供技術依托。
——強化支撐:以支撐服務平臺為分享資源的主體,發揮平臺支撐下的生產性服務業、制造服務化的國際競爭優勢。
——突破瓶頸:通過自主研發、并購,以支撐行業發展的可分享服務平臺、可分享開發工具等重型知識資產為突破口,建立面向市場的知識分享競爭優勢。
——鼓勵創新:以商業模式創新為重點,鼓勵基礎業務與增值業務結合,免費與收費結合,有助于發揮市場優勢與社會網絡作用的市場創新與服務創新。
——保障產權:以產權創新為保障,在總結實踐基礎上,大力推進以支配權與使用權兩權分離為核心特征的分享經濟產權創新;圍繞創新驅動,大力推進適應高風險高收益條件的租賃模式發展,在“互聯網+”條件下有效化解創新風險,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組織變革:推動組織創新,鼓勵互聯網技術條件下,端到端、扁平化、自組織、自協調的社會網絡和商業生態系統建設,以組織變革引領未來。
2.建議采取五個方面的措施:
第一,鼓勵與支持建設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分享經濟平臺。充分發揮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作用,包括資本市場作用,以建立對分享經濟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世界級龍頭平臺為目標,支持分享經濟平臺上市,做優做強做大。
第二,引導國有企業在分享經濟基礎上,以提高知識資產占比,推動生產資料共享,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分散經營風險為切入點,實現普遍服務與商業服務的結合,在高風險高收益條件下實現保值增值。
第三,引導與鼓勵生產性支撐服務業長足發展,使現代服務業,現代制造業通過分享支撐服務資源,實現跨越式發展,打造可持續競爭優勢。
第四,大力推進“互聯網+”新業態,促進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結合,向高附加值服務化方向發展。鼓勵新的消費方式,互通有無,協同消費,節約資源,綠色增長。
第五,積極開展分享經濟的試點試驗。在民生反應較大,需求旺盛又得不到滿足的窗口行業,以及推進分享經濟有基礎、有意愿的地區,突破傳統法規限制,積極開展分享經濟試點、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