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國脈互聯董事長、首席研究員楊冰之先生在2016中國智慧政府發展年會的主題演講實錄,內容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各位領導,各位來自電子政務領域的同事,我們為了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我今天的演講主題是“善政與善治:互聯網+政務促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盎ヂ摼W+政務”目標是什么?我認為是我們黨十八大提出的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問題。治理能力和治理現代化的表現是什么?我覺得應該是善政與善治。
一、當前信息化正在加速重塑社會運行系統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以PC為主的計算時代,到九十年代以互聯網為主的鏈接時代,到2010年開始以大數據為主的數據時代,人類在短短的六十年經過了信息革命的1.0、2.0、3.0。今天互聯網已經深刻地影響到人類需求的各個方面,所以我認為互聯網像水無孔不入,像空氣無處不在,像軋路機無堅不摧,互聯網正在持續發猛力,云大物移智一浪高過一浪。
今天我們人類社會的運行系統正在被網絡系統所管理、服務、監控甚至接管!我們的任何一個動作、任何一個行為、任何一項服務都離不開網絡,比方說我們出門打車用滴滴,我們住房、出差的賓館、飛機、高鐵等等都是和網絡相關的,人類社會越來越深度依賴信息化與互聯網。
到數據時代,大數據呈井噴現象,大量的傳感設備、攝像頭、手機隨時隨地產生各種各樣的信息,沖擊傳統社會的組織機構、運營方式、服務模式、價值觀念和決策體系,由于社會組織的穿透性、滲透性、彌漫性,將我們包圍其中。我們的問題是如何與互聯網友好共處、最佳利用?這是考驗我們智慧的問題了,如果機器人比人更聰明更智慧怎么辦?互聯網是不是能影響我們?
二、“互聯網+”進入改革戰略的主戰場
“互聯網+”是李克強總理提出來的,經過兩年半的時間,我們發現這個概念不只是一個熱詞,而是一浪高過一浪不斷地傳播。我覺得“互聯網+”與“一帶一路”是新時代改革的雙戰略,實現社會進步的雙翼,“互聯網+”是建設網絡強國的主要行動方案,是迎接信息社會的時代號角,是中國當前社會的一項偉大改革。
以“互聯網+”各個行業,如+交通、+文化、+旅游、+監管、+政務等等,我們能想到的行業都在做“互聯網+”,全國各個地方都在做,方案肯定不只一千個或者一萬個,我們國脈也做了“互聯網+傳播”、“互聯網+會展”,出了很多方案?!盎ヂ摼W+”各種行動方案,對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社會服務管理和政府治理能力都在發生積極可喜的變化,而且現在“互聯網+”越來越被認同,參與主體越來越多,主動性和積極性越來越高,投入資源越來越大,措施越來越強,效果也越來越顯著。
“互聯網+政務”,我覺得善政是主要目標。善政和智慧是一樣的,“智慧”改變我們的理性,“善”改變我們的道德水平,“善”是美好、圓滿、吉祥、共同滿足。中國很早就提出來“善政行而天下蒙其?!?,如果我們有好的政策老百姓幸福感就增強了,“善”需要清明的政治,良好的政令、政績和管理。善政是人類社會共同的政治追求,也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要標準,我們現在能不能做到善政?所以“互聯網+”是實現善政的主要著力點,善政的價值理念引領“互聯網+”的發展方向,深化電子政務內涵,進入實質性流程與組織改革,我們要從當前的問題出發把“互聯網+政務”做好。
三、善治成為信息社會運行的基本共識
習總書記講過,“互聯網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發展活力的領域,互聯網快速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深刻的變化,也給人類社會帶來了一系列新機遇和新挑戰?;ヂ摼W發展是無國界、無邊界,利用好、發展好、治理好互聯網必須深化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西方提出了政治上的競爭和退出的壓力,公民偏好的表達和選擇權,第三方社會契約的約束,信息透明下的分配正義,這些與我們“互聯網+政務”息息相關。我們中國有位政府官員也是學者,他寫了一本關于政府治理的書,提出了善政要有善的治理要有好的官員,善意要有好的動機,而且要善態治理。
所以我們要做好網絡善治才能做好人類善治,先把人類治理好社會才能治理好,要形成良好的社會預期,要凝聚社會活力構建網絡利益共同體。怎樣做到?必須要應用互聯網精神和互聯網思維的能力才能做好網絡善治,不能用老方法做。像總書記最近講的,每一個人,包括每一個干部,要學網、懂網、應網,要做好每一個公民的基本功。
四、“互聯網+政務”呼喚政府組織轉型
組織轉型是一場觸及利益與靈魂的新長征,只有組織轉型才能使政府服務更好更優,才能符合互聯網的需求。過去從OA、網站、表層、單點開始出發,到內部業務和對外服務上網,到將來的數據、組織和文化轉型,所以“互聯網+政務”應該是促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要推動力。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核心是什么?我提出要共建社會新運行系統。過去的運行系統已經不行了,新運行系統應該是基礎架構、組織、流程、文化、制度、技術多方面構建,多方參與形成社會文明系統,就像剛才汪玉凱老師講的,我們要做好服務系統,要有政府的數據開放,有社會的參與,還有我們的應用水平。
“互聯網+政務”主要特點是什么?我們提出了“七化”:在線化-建立線上政府;云端化-做到云上政府集群、集約、安全、高效;數據活化-通過有層次、動態化、精準化的數據開放,使數據流動到各個價值點;移動化-讓老百姓看到政府就在手上; O2O化-做好普惠性政府,最終實現智能化治理;自服務化-從政府向我到政府與我,“自給自足”地獲取政府服務并推進眾創眾籌。做到善政必須要智慧,智慧必須要數據和業務協同。
五、當前我國“互聯網+政務”發展的主題詞
當前電子政務進入新階段,“互聯網+政務”開始進入主戰場,到這個時候要解決核心的、全局的、體系性的問題,而不是邊邊角角的問題。我提出了四個主題詞:數據、服務、業務、跨界融合。數據能不能按需流動?我們過去共享難,開放難,其實對整個社會來說,社會是重要的財富,能不能按需流動?第二個業務,能不能做到集成優化?過去需要十步,我們變成三步,過去串聯的現在能不能并聯?服務能不能方便快捷?再就是跨界融合,能不能穿透到各個系統、各個層級、各個部門?數據資源時代也是每個政府大力做的事情,我提三個有利于:凡是有利于數據生產的政府要加強,凡是有利于數據共享的要加強,凡是有利于數據開放的也要加強。
以“互聯網+政務服務”驅動政府治理能力不斷提升,怎么做?過去在網上看到蠢政、苛政、繁慢難,要做到善政、簡政,從繁慢難做到秒辦、秒級服務?,F在上網都是秒級服務,如果網頁10秒打不開肯定跑掉的,那我們政務服務很多是按天來算的,那秒和天是幾個層級的差異,因為網民都習慣在網上購物點幾下就秒殺了,所以政府服務和網絡服務還是存在巨大的差異。
要解決信息碎片化、應用條塊化和服務割裂化的問題,要優化決策服務體系即政府智能化在線服務平臺。這個地方我提四個要點:以政務服務大廳為載體整合線上線下服務資源;整合物理的行政服務大廳和政府網站、網上辦事大廳等資源;成為線上線下融合的政府對外服務機構;賦予新組織更強的資源協調和支配能力。
六、互聯網+政務服務的行動路線圖
今年國辦出的文件對“互聯網+政務服務”提出了要求,“互聯網+政務服務”怎么做?第一,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方式、推進數據共享、打通信息孤島、推行公開透明服務、降低制度性交易、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第二,充分利用已有資源設施,加強集約化建設,推動政務服務平臺整合,促進條塊聯通,實現政務信息資源互認共享、多方利用,堅持問題導向,從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問題出發,簡化優化辦事流程,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提供渠道多樣、簡便易用的政務服務。這對我們在座的各位也有壓力,壓力是什么呢?2017年底前各省部級要建成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要在2020年前實現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我相信大家做這個事情是既有動力也有壓力。
智能化政府在線服務平臺建設分三個層面:保障支撐層、業務融合層、戰略設計層。從戰略設計層我們考慮目標實現能力、頂層設計能力;業務融合層是應用服務能力、O2O無縫對接能力、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能力、信息共享與數據開放能力;保障支撐層是集約化管理能力、個性化推送、智能化感知能力、一體多翼集群能力、標準化、安全性支撐能力。
最后,回到汪玉凱老師的主題,要為實現智慧政府而努力。我們提出了四個標準:全面感知、深度融合、服務創新、協同運作。全面感知是用戶訪問身份感知、服務需求感知、訪問行為感知,深度融合是業務模型重新構建、信息資源共享開放、三網融合多屏互動、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等等。這可以為智慧政府的發展提供一些思考。
要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能力,簡稱“三數三融五跨”,也就是通過我們數據穿透性要使互聯網服務無邊界。
政府治理正在逐步走向善政善治時代。通過網絡化、移動化、平臺化、數據化嵌入到政府運行系統,并形成一個全新的政務治理范式,即互聯網政務治理。
我們愿意和各位一起前行、奉獻智慧,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