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四化”同步發展。這是否意味著國家大力發展智慧城市的積極信號呢,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 全面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是建設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途徑。

  那么,究竟怎樣才能稱之為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又將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它對城市的產業升級、變革會有哪些影響?面對發展契機和挑戰,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和把握?作為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觀察者、思考者和推動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家物聯網標準化專家委員會組長的鄔賀銓向我們闡述了他的觀點。

\

  記者:“智慧城市”風生水起,我們應如何深刻理解“智慧城市”這一概念?

  鄔賀銓:“智慧城市”目前還沒有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權威定義,應該說,它提出了一個城市發展的愿景。這一愿景,跟我們之前提及過的“無線城市”、“數字城市”、“智能城市”等相似之處是重視了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的作用。當然,隨著城市的發展,這一信息基礎設施還遠遠不夠。智慧城市更強調用這些信息基礎設施服務于我們的城市,支撐我們的政府管理、城市里的企業經營以及服務于城市里老百姓的生活,達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更美好,這就是智慧城市的目的。

  歐盟提出智慧城市不僅僅聚焦在城市的建設、政府服務,還需要擴展到創新環境、市民的參與、節能環保和自然資源的保護,即重視生態文明建設。

  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倍腔鄢鞘猩婕暗叫畔⒒?、工業化,智慧城市本來就是一個城鎮化發展的新階段,另外,中國的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是密切相關的,因此智慧城市是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四化同步的重要體現,可以說智慧城市在中國被賦予了更為現實的意義。

  記者:您剛剛提到歐盟提及的智慧城市更為全面,請問歐盟是怎樣定義智慧城市的呢?

  鄔賀銓:歐盟關于智慧城市有這么幾項標準:

  第一,經濟方面。就是說,城市的智慧化程度體現在本身的經濟發展狀況,比如是否有經濟活力和創新能力等。

  第二,設施方面。比如說,我們的交通、信息系統、供水供電等設施,是否能支撐這個城市的發展。

  第三,環境方面。城市的環境如果被污染了,老百姓還擔心PM2。5,怎么談智慧呢?我們應該關心的是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的資源管理。

  第四,治理方面,即城市管理能力。這不單純是指政府的治理,還包括廣大市民的參與程度,要看這個政府的管理是不是民主的、透明的,辦事效率是不是很高。

  第五,社會方面。即開放性、包容性、參與性和凝聚力,還有公共及社會服務能力。

  最后一點,生活方面。包括住房、保健、教育、旅游、文化以及安全感,這都是老百姓所關心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住有所居、學有所教、老有所靠、病有所醫”。

  記者:您怎么看歐盟標準和我們自身標準間的關聯?

  鄔賀銓: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五位一體”的新提法,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著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不難看出,以上布局與歐盟標準的目標大體是一致的。并且這個目標跟我們黨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奮斗方向也是一樣的。只是,較之小康社會,智慧城市提出的期待值更高一些。

  其實,大城市實現智慧城市是不容易的,小城市相對容易——國外的智慧城市基本上是從小城市或者是城市里的小區起步的。我認為,中國的眾多大城市恐怕在2020年都不一定能實現智慧城市。但是,我們強調的是:這一實現即便很難,我們還是得引導管理者、市民參與關心這個城市的建設。

  記者:目前我們在建設智慧城市方面都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存在怎樣的問題?

  鄔賀銓:我們目前更多的關注是硬的方面,對于軟的方面,比如治理、參與、管理等,還遠遠不夠。不少城市都建設各類數據庫、云中心等,更多的是抓基礎設施。智慧城市從基礎設施起步建設沒有問題,但是停留在這些方面是不夠的。我常常說:老百姓感受的智慧才是真的智慧。

  其次,智慧城市不能千城一面。每個城市的特點、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等,都是不一樣的——這需要因地制宜,明確需求。智慧城市的建設是長期的過程,需要制定規劃,分步實施。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學習國外的經驗,但不能照搬。我國有不少城市請外國公司幫助做智慧城市的規劃,但是坦率地講,國外沒有任何一個智慧城市的試點情況跟中國是一樣的,這種做法很有可能“上得了天、下不了地”,結合國情市情尤為關鍵。[page]

  第三,智慧城市不能重建設輕管理。智慧城市要求城市的領導者有大智慧,再好的設施沒有智慧的管理就不可能體現智慧的服務?,F在城市信息資源共享不夠,實現信息化便民、惠民的目標不明確,將影響智慧城市能力的發揮。發達國家為了吸引人民參與,盡可能將信息公開化。譬如,美國可以公開航班信息,某一個航班是因為什么原因晚點,旅客可以分析哪個航空公司服務最好、正點率高。老百姓可以積極參與,提出合理的建議。對政府信息公開問題我國談了多年了,但實施仍然舉步維艱。

  記者:目前中國有100多個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而國外智慧城市數目之和可能都沒有中國多。我國這么大批量地建設智慧城市,您怎么看這一現象?有哪些建議呢?

  鄔賀銓:我們知道,很多領導都希望在任期內為百姓造福,這是好的出發點。智慧城市會成為城市的亮麗名片,因此為我們很多城市領導所看中。其中也有人抱著政績思想建設智慧城市。一般地說,政績工程不是壞事,至少比沒有政績好,但是如果僅僅是形象工程, 不求實效甚至勞民傷財,不如不做。智慧城市的建設、投資都是逐步的,不可能一次性完成,效果體現是長遠的,不是所有智慧城市的項目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不少人覺得,任期內不能有好的業績,就不愿意去做,或者做的時候沒有積極性。眾所周知,中國不少城市一下雨就淹。這說明什么?說明只愿意做表面的,比如去修建廣場、馬路等,不愿意做看不見的,諸如給排水系統。因此,一旦出現災難,問題便暴露出來了。

  我們講,智慧城市可能會讓領導出政績,但是千萬別只看成是政績,必須要一屆一屆的政府、領導堅持做下去,才能把智慧城市的效果體現出來。

  記者:智慧城市在建設過程中有哪些具有戰略性意義的技術?

  鄔賀銓:信息化肯定是智慧城市的一大特征。技術前提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云計算及大數據,將網民化的市民與技術應用進行無縫對接。不僅是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對“物”的數字化,將數字化的實物信息與虛擬化的網絡信息融合,還通過云計算的支撐和對大數據的挖掘,實現城市的智慧升級和轉型。

  智慧城市要有強大的信息基礎設施,包括有線網絡、無線網絡、移動網絡,有時候還需要利用衛星等手段。目前,我國很多智慧城市都以建立云計算基地和提供云服務為主要目標。像北京有“祥云工程”,上海有“云海計劃”,天津有“六云產業”和“三云應用”,重慶希望建立云端智能城市,廣州有“天云計劃”等。

  物聯網是智慧城市網絡能力的基礎。但智慧城市的網絡能力內涵更為豐富,具有對未來網絡所期待的特征。物聯網底層有很多感知對象和感知的單元,通過網絡把它們匯集,然后通過數據挖掘對應用提供智慧的決策。

  我們不少城市重視感知層面的工作,部署大量的傳感網和攝像頭,但在數據挖掘方面關注不夠,收集的信息越多,如果不加分析的話,對城市管理者來說只是負擔,甚至是垃圾。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分析無法依靠人工的辦法,必須利用適于大數據挖掘的分布存儲和先進的語義分析算法及可視化的工具等。需要有既了解信息技術又了解行業應用的創新人才來開發和使用這些算法和工具,人才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

  此外,起源于電子郵件的社交網絡,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展現自我、營銷推廣的窗口,是一種很好的工具?;谥悄芙K端的移動互聯網本身也是很好的信息采集與應用的入口,是智慧城市與市民聯系的載體。

  記者:智慧城市的建設對整個產業的發展有何拉動作用?企業如何從中獲利?

  鄔賀銓:智慧城市已經成為我國多個城市應對金融危機、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

  當前,我國正處于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階段,新型城鎮化已成為未來十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中國經濟獲得新增長動力的關鍵。信息化是助推和提升城鎮化水平的重要手段,而智慧城市正是信息化與城鎮化結合的最佳模式。隨著新型城鎮化的開啟,將是智慧城市發展的重大機遇。

  智慧城市改善了投資環境,是普惠性的發展,必然會帶動很多產業,首先反映在信息產業、服務產業等。

  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可以分為前期基礎設施建設、中期數據處理設施建設和后期的服務平臺建設,相關的建設涉及電信設備制造企業、系統集成企業、數據采集分析企業、電信運營商和數據服務企業,對整個產業鏈將起到巨大的拉動作用,相關的產業機會并不會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完成而結束,實際上智慧化是無止境的。以數據采集、處理、分析為主的數據服務公司,將會成為智慧城市產業鏈中的新主角。數據服務業務將催生出一大批新興公司,目前《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已經明確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增值電信業務,這意味著數據服務業將向民資敞開大門,使得更多民營企業分享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產業機會。

  按照麥肯錫公司預測,大數據的挖掘將在醫療保健、社會管理、零售服務等方面各會帶來年度幾千億美元的效益,對服務業的利潤的提升和制造業成本的下降都有可觀的貢獻。而智慧城市則是大數據的重要源頭,智慧城市的企業也是大數據挖掘的主要受益者。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