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勁松,45歲,湖南省湘潭市市委黨校工會主席,正處級。關注時事,熱衷環保、公益活動,在湘潭當地是網絡名人。

  對話動機

  近期,一組關于江西省吉安市委書記王萍佩戴大量手表、首飾的帖子流傳網絡。9月23日,吉安市回應,經查,網帖系吉安市峽江縣涉嫌受賄、正在由檢察機關查處的原縣長涂建忠的家屬所為,屬惡意誹謗中傷。

  24日,胡勁松在微博公布了自己家庭收入和財產,并指名王萍一起公示個人收入和財產。微博發出后,網友有贊有彈,有人對胡勁松勇于公布財產的方法表示支持;也有人質疑胡勁松公布的“家庭年支出3.5萬”不切實際,“是借王萍出名”。

  “我是對事不對人”

  新京報:王萍的新聞在網上很火爆,你怎么想到要公布自己財產的?

  胡勁松:也沒什么特別的考慮,王萍書記這個事之前,廣西一位副檢察長在網上公布了財產,我為這位檢察長的舉動叫好,如今,官員自曝財產還是要頂住很多方面的壓力的。

  我一直都很關注反腐領域的話題,當官十幾年,我也沒什么好藏著掖著的,為了表達對官員財產公示的支持,我就把家庭收入公布了。

  新京報:為什么又想到約王萍一起公示財產呢?

  胡勁松:王萍這個事出來之后,我就覺得當地政府的回應挺沒有說服力的,就把廣西副檢察長那則新聞后的關于我家庭收入和支出情況的回復貼在了微博上。

  新京報:所以公開財產并不是針對王萍這個事件?

  胡勁松:對,我支持官員財產公開,這次發的微博之前就發過,只是復制粘貼而已,完全是對事不對人,沒想到后來網上那么熱鬧。

  新京報:對王萍事件,你覺得當地政府的回應沒有說服力,為什么?

  胡勁松:首先當地政府說網帖是在查官員的家屬“惡意誹謗中傷”,但問題不在于誰發了這些帖子,而在于王萍書記佩戴那么多款首飾的事情是否屬實,這是其一。再有就是王書記說那些首飾是個人收入所買,既然網友們都這么好奇,她若覺得自己冤枉,何不干脆公開每件首飾的來源,以平悠悠眾口呢?

  新京報:你希望借自己公開財產給王萍書記做個示范?

  胡勁松:人家級別在那擺著,我這么一點兒職務哪敢說“示范”。只是覺得我作為官員,平白嚷嚷別人公布財產沒有說服力,我先自己公布了,再要求別人也有底氣。

  “沒指望王萍會接招”

  新京報:截至目前,王萍對你的邀請尚未回應,發這條微博之前,你設想過對方的反應嗎?

  胡勁松:想過,最大的可能還是默不作聲吧,等這波輿論冷卻了也就沒事兒了。老實說,我沒指望王萍書記會接招。

  新京報:網上會有一種聲音,說(市委書記)不回應就證明心里有鬼。

  胡勁松:我不這么認為,在中央沒有統一要求、法律也沒有明確規定的前提下,不能說官員不公布財產就一定是貪官了,我們國家那么龐大的公務員隊伍,公開財產的就這么幾個,那還了得?,F有形勢下,讓一位市級一把手主動公布財產確實不太現實。

  新京報:為什么呢?

  胡勁松:我們私下里常開玩笑說,書記公布財產了,那市長、紀委書記要不要公布?牽扯面太廣,也沒有一個現成的標準可以參考,所以我說現階段我國官員財產公開這塊,時機還不夠成熟。

  新京報:這個時機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胡勁松:對政府而言,是有沒有一個明確的、統一的規章制度作為保障;從民眾角度來說,是不是做好了相應的心理準備?,F在一說官員公布財產網上就喊打喊殺的,這種情緒也會給一些官員造成負面影響。

  “不怕引火燒身”

  新京報:微博發出后,有人質疑你,特別是家庭年支出3.5萬元,很多人覺得不可能。

  胡勁松:有網友說3.5萬太少了,又供學生又養車,再省也不可能這么少。但確實是實情,我兒子讀書一學期學費1900元,中午晚上吃食堂,一個月伙食費大概400塊,沒參加任何培訓班。

  我2003年起就徹底吃素了,愛人因為體質原因對海鮮什么的過敏,我倆平常在家就倆青菜,外面吃喝的時候很少。

  新京報:有網友說,你支出那么少,肯定是吃公家的喝公家的,才攢下不少錢。

  胡勁松:前段時間我把我們單位上半年招待費用的單據貼在了微博上,到目前我還沒支出過一筆招待費,我還開玩笑說是不是我人緣兒太差了。我平常不抽煙不喝酒不吃檳榔(湖南當地有吃檳榔的習慣),確實沒什么開銷。

  新京報:有人質疑你這么做是搏出位。

  胡勁松:沒有搏出位的想法,一條微博肯定也反不了腐,大家對這個問題這么關心,從側面也反映了公眾對反腐的期待,希望決策層能夠考慮到這種期待,加快相關決策的出臺。

  新京報:受到這么多質疑,會不會覺得委屈,這不是引火燒身了嗎?

  胡勁松:不委屈,主動公布家庭的收入支出,就做好了把一切讓別人審視的準備,網友的質疑也有一定道理,我朋友都開玩笑,你不抽煙喝酒不吃肉,也不去洗腳唱歌,這么活著有什么意思嘛?

  有質疑有回應,講清楚了就沒事了,我從來沒害怕過引火燒身,歡迎各種監督。

  新京報:這兩天周圍人的反應是什么,他們支持你嗎?

  胡勁松:我姐姐和弟弟,還有一些老領導都給我打電話,你趟這個渾水干嗎,人家公不公布財產跟你有什么關系。關于官員財產公開,官場上現在是能不提就不提,算個敏感話題。

  新京報:當地官員都怎么看待你的做法?

  胡勁松:反應挺平靜,就是一條微博,之前網上我發表的言論也很多,我的同事們都習慣了。

  官員公開財產絕非一日之功

  新京報:有網民希望借你公示財產掀起一場官場的“冰桶挑戰”,被點名的官員公示財產,不公示就捐款。

  胡勁松:這是一種很美好的設想,但不現實,真在官場弄一個,拋出的不是冰桶,怕是開水和硫酸啊。

  新京報:但這兩年陸續也有一些官員主動公布財產,怎么也算開始了。

  胡勁松:可進展緩慢啊。你去梳理最近幾年公布財產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像我這樣被官場“逆淘汰”的選手,不擔任實職,手里也沒有太多實權,都屬于小魚小蝦的官員。

  新京報:對官員財產公開,你有怎樣的預想。

  胡勁松:官員財產公開作為反腐的重要一步,民間和學界呼聲已經非常高,也有一些官員做了嘗試,算是開始,但是之后路還有很長,而且并不會太平坦。

  新京報:原因是什么?

  胡勁松:從法律制度層面講,現在還沒出臺相關政策法規,缺乏頂層設計和制度支撐。在技術層面上,因為歷史原因,我國基本信用體系還不健全,有的官員嘴上喊著清廉,但是一查家里堆著上萬上億的現金。信用體系的建立用包含貨幣政策、銀行監管等各種復雜的問題,是一個龐大的工程,絕非一日之功。

  新京報:所以你對此的態度是悲觀的?

  胡勁松:從大方向講是樂觀的,官員財產公開是大勢所趨,但從進程上講是悲觀的,因為涉及方方面面的關系,進展艱難。我希望有天公布財產的官員不只我們這些小魚小蝦,整個國家吏治清明。

  你看這兩年我國的反腐態勢,那么多過去認為不可能的大老虎落馬,說明中央是下了大決心的,所以我對未來還是有蠻多期待。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