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脈解讀
據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規范和改進行政審批的措施、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李克強還鼓勵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強化"互聯網思維"。下面由國脈電子政務智庫為您解讀"李克強總理的互聯網思維"。

1、入口思維、平臺思維--"一口受理":承擔行政審批職能的部門全面實行"一個窗口"對外統一受理,申請量大的要安排專門場所,對每一個審批事項都要編制服務指南,列明申請條件、基本流程、示范文本等,不讓地方、企業和群眾摸不清門、跑累了腿。
2、極致思維--"限時辦理":建立受理單制度和辦理時限承諾制,各部門受理申請要出具受理單,依法依規明確辦結時限,不得以任何理由自行延長審批時限,防止審批事項久拖不決。
3、產品思維--"規范辦理":各部門要對承擔的每項審批事項制定工作細則,明確審查內容、要點和標準等,嚴禁擅自抬高或降低審批門檻,避免隨意裁量。
4、用戶思維、社會化思維--"透明辦理":各部門要切實履行對申請人的告知義務,及時提供咨詢服務。強化內部督查和社會監督,建立申請人評議制度。杜絕暗箱操作,給群眾一個"明白"。
5、O2O思維--"網上辦理":各部門要積極推行網上預受理、預審查,加強國務院部門間、中央和地方間信息資源共享,盡可能讓地方、企業減少為審批奔波,切實方便群眾。
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雖然是對部門利益和慣性權力思維的一次"割肉",但是對于整個現代政府的建設和政府服務創新的互聯網化卻是一次絕佳的機遇。而在互聯網的歷史洪流中,政府網站則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過程中將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政府網站的建設與發展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此外,李克強總理還提到"要用便捷、高效、透明的行政審批打造政府服務品牌"。
互聯網時代,檢驗一個"政府在線服務品牌"是否優秀的四個標準
辦得了實事:政府在線服務已經度過了信息發布階段,在線辦事正迎來一個關鍵的時間窗口,網友已經被互聯網的工作、娛樂、生活等領域教育得比很多政府網站的工作者更了解互聯網,更需要政府網站切實為他們提供服務,因此,政府在線服務品牌的塑造,能否辦得了、辦得好實事是第一位的。
經得起質疑:社會化時代,政府服務的任何細節和紕漏都可能被網友察覺或放大,因此政府在線的所有信息和服務內容都需要經得起網友的質疑,并需要求真務實的精神去面對問題,而不是以"態度決定論"來決定自己的行為。
玩得了逼格:在互聯網的亞文化生態圈內,口語文化、二次元以及各種光怪陸離的熱詞新語層出不窮,政府網站或政務新媒體置身其中不可能不聞不問,而裝做看不見、聽不懂也絕非明智之舉,只有堅守原則地參與其中,遵循互聯網的傳播規律和演繹法則,才可能真正贏得互聯網的正向價值的回饋。做一個高逼格的"政府在線服務品牌"不止需要"政治正確",更關鍵的是是否真正具備"互聯網思維"。
開得起玩笑:多年來"離線"的政府機構形象一直被以"衙門"一言蔽之,隨著"24小時在線"時代來臨,政府在線服務的形象必將面臨更多挑戰。而互聯網文化作為消解傳統、解構精英的亞文化,是否開得起玩笑有時甚至決定一個政府在線服務品牌的存亡,而逐漸看到的不少政務新媒體以調侃、戲謔的語法加入新媒體傳播,以獨立的品牌形象在社交平臺上為政府形象加分,則可以看見一絲政府服務品牌互聯網創新的希望。畢竟,一個有幽默感的人或機構,始終能比別人獲得更多的寬容與機會。
鏈接:李克強:大多數審批事項都可以實現網上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