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中央政府門戶網站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的通知》(國辦發〔2015〕15號),這是我國政府網站有史以來首次由國家層面發起的普查活動,同時也是中國政府信息化發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在互聯網進入WEB2.0時代、移動互聯網與新媒體發展萬興未艾的今天,為什么首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瞄準的是"僵尸網站"、"睡眠網站"等信息內容建設問題?國脈互聯政府網站評測研究中心結合過去八年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經驗與研究成果,對國辦15號文做如下六點解讀:
國脈解讀1
國辦15號文是對2013年"100號文"和2014年"57號文"文件精神的繼承與支撐
解讀:2013年國辦"100號文"提出要"充分發揮政府網站在信息公開中的平臺作用,著力建設基于新媒體的政務信息發布和與公眾互動交流新渠道",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熱點問題,2014年國辦"57號文"指出要加強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提升網絡傳播影響力和完善信息內容支撐體系。此次國辦"15號文"是對以上文件精神的繼承與支撐,在注重政府網站建設與管理思路方面是一脈相承的,要確保政府網站在新媒體時代影響力和服務能力提升的目標實現,首先要解決信息維護與互動的基本問題,要確保更新頻率、內容質量、互動質量和服務體驗,這樣政府網站的內容傳播與服務拓展才不至于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否則傳播影響越大,對政府網站傷害越大。
本次普查的核心關鍵詞之一就是"信息內容建設",對不更新、錯別字、信息錯誤等情況嚴肅處理。隨著新媒體的興起,雖然各大媒體集團與行業大V已經開始思考"內容為王"的正確性,有人甚至認為"內容為王"是一句廢話。國脈互聯政府網站評測研究中心認為,對我國的政府網站而言,政府網站內容絕不僅僅只是"內容",而是作為一個政府機構的網絡執政能力、為民辦事作風與互聯網素質的集中體現,是政府機構在網絡空間舉足輕重的履職行為,事關政府機構的形象與尊嚴。
國脈解讀2
“普查”要解決的是我國政府網站發展的“元問題”
文件內容:
普查目的。摸清全國政府網站基本情況,有效解決一些政府網站存在的群眾反映強烈的"不及時、不準確、不回應、不實用"等問題。對普查中發現存在問題的網站,督促其整改,問題嚴重的堅決予以關停,切實消除政府網站"僵尸"、"睡眠"等現象。
普查范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網站,縣級以上(含縣級)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門及下屬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網站;國務院各部門(含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下同)及其內設機構網站,國務院各部門下屬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網站。
解讀:"普查"不是評比、評選,也不是尋找"網站標桿",而是真實客觀地把握政府網站自身發展實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國辦發起的首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其本質是要解決我國政府網站建設與發展的"元問題",這個"元問題"就是"什么樣的網站是'政府網站'"和"什么樣的政府網站應該'消失'"。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網站隔三差五地成為媒體熱點,而成為"熱點"的方式無非是"僵尸"、"睡眠"、"開天窗"、"掛馬"及被黑客攻擊無法打開等非典型事件,其中不乏政府網站隊列內的"害群之馬",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被冠以官辦性質但實屬事業單位、公益機構甚至有些還有營利性質的單位網站也被網友或媒體視為"政府網站",從而敗壞了我國政府網站的整體形象。因此,國脈互聯政府網站評測研究中心認為,國辦"15號文"要做的是從解決我國政府網站的"元問題"入手,把"政府網站"規范起來,劃一條"警戒線",把"非政府網站"的行為隔離開來,筑一道"防火墻"。
國脈解讀3
“一票否決”直指政府網站的“運營底線”
文件內容:文件將首頁打不開的次數、網站存在嚴重錯別字、互動回應類欄目長期未回應的情況,都將被列為"單項否決"指標,對出現以上問題的網站將全部實施關停整改。
解讀:本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其中有一項"單項否決"指標非常值得注意,即對"站點無法訪問、網站不更新、欄目不更新、嚴重錯誤、互動回應差"等情況實行"一票否決"、關停整改。3月20日在南寧召開、國脈舉辦的"智慧中國·中國信息化發展戰略研討會"上(研討主題為"十三五電子政務與未來政府網站發展指引"),國務院辦公廳政府信息與政務公開辦公室史少春處長出席并致辭,他在《新常態下中國政府網站建設與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發言中指出,我國政府網站發展首先要樹立"底線思維",然后再追求"高限目標"。多年來,我國政府網站發展過程中的第三方評估,一直致力于解決的是在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的形勢下,政府網站如何跟上趨勢,如何實現真正貼近用戶提供便捷實用的服務,本質是希望解決政府網站的"發展增量",而本次普查要解決的是長期以來我國政府網站缺乏高層管理部門有效監管的"存量包袱",二者之間并不沖突,而是有效互補。國脈互聯政府網站評測研究中心認為,作為監管機構,需要的是劃定運營底線,確保政府網站"不越界",作為民間智庫和第三方評估機構,應積極探索行業發展方向,確保政府網站"不掉隊"。
國脈解讀4
利用互聯網思維構建政府網站的社會監督體系
文件內容:在中國政府網建立全國政府網站基本信息數據庫,設立面向社會的政府網站普查郵箱,方便公眾通過數據庫查找、使用和監督政府網站,并將使用中發現的問題通過郵箱進行反映。
解讀:國辦15號文指出,要在中國政府網建立全國政府網站基本信息數據庫,方便社會公眾查詢、使用和監督。國辦2014年57號文就曾明確指出,要建立第三方機構、媒體和公眾三位一體的政府網站評估體系。國脈互聯政府網站評測研究中心認為,全國政府網站基本信息數據庫的建立,其意義主要在三個方面,其一,政府網站數據庫作為一種信息資源,可服務公眾的信息數據查詢與應用需求,成為我國政府網站的權威查詢和搜索平臺;其二,它將成為個別仍存有"懶政"、"墮政"思維與僥幸心理的政府網站頭上的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媒體、公眾將隨時有可能對數據庫內的政府網站進行查詢和監督,一旦發現問題即可通過郵箱反映和舉報,是利用互聯網思維構建政府網站的社會監督體系;其三,它也是我國政府網站統一步調、集約建設、集中管理的基礎,對各級政府網站群的管理也具有借鑒意義。政府網站信息數據庫的建立將是我國政府實現"互聯網+政務"的奠基之作。
國脈解讀5
民間智庫應該為我國政府網站發展做什么
文件內容:普查方式。各地區、各部門辦公廳(室)組織對本地區、本部門政府網站進行檢查、自查;國務院辦公廳通過系統掃描和人工復核等方式對全國政府網站進行抽查、核查。普查內容。按照《全國政府網站普查評分表》檢查各政府網站的可用性、信息更新情況、互動回應情況和服務實用情況等。
解讀:我國政府網站發展歷史中,民間智庫/第三方咨詢評估機構與專注創新技術研發的技術服務商一直在背后充當助力政府網站發展的重要力量。國辦"15號文"針對的核心并非政府網站的技術問題,關注的重點是因為管理和人為導致的"搜不到、點不開、看不懂"的運營問題,那么電子政務民間智庫應在此次普查中擔當怎樣的角色與責任?國脈互聯政府網站評測研究中心認為,首先應學習和理解文件,協助相關部門做好文件的解讀與培訓,要利用專業的監測手段與評估方法,幫助政府網站進行預先檢查與自查。此外,要配合和支持政府網站運營管理單位針對國辦對政府網站的抽查和核查結果進行研究分析,協助政府網站進行有效的改進與提升。"15號文"要求的自查、整改、復核的普查流程,與國脈堅持了長達八年的"初評、整改、復評"的評估流程有異曲同工之秒。
國脈解讀6
"剛性管理"+"柔性引導"成為我國政府網站發展的新常態
解讀:3月20日在南寧召開、國脈舉辦的“智慧中國·中國信息化發展戰略研討會”上(研討主題為“十三五電子政務與未來政府網站發展指引”),有基層政府網站工作者在交流分享環節不無感慨地表示“原來我們政府網站不僅沒有娘,連后娘也沒有,現在好了,國務院辦公廳主抓政府網站工作給我們很大信心”。那么在國辦“57號文”和“15號文”背景下,我國政府網站發展的新常態是什么?國脈互聯政府網站評測研究中心認為,首先是國家高層主管單位已經明確,并且管理職責、范圍和思路也正在理順,對政府網站的運營底線將推行“剛性管理”,必須恪守“底線原則”;此外,在發展方向上,民間智庫和第三方機構將擔當“柔性引導”的職責,對有潛力、有條件的政府網站進行引導、培育和支撐發展。監管部門的“剛性管理”與社會力量的“柔性引導”將成為我國政府發展的新常態。
國脈解讀待續……
國脈解讀②丨楊冰之:關停并轉是我國政府網站練內功的開始(27日發)
國脈解讀③丨鄭愛軍:首次普查將重煥網站生命與重塑網站價值(30日發)
歡迎電子政務專家、政府網站服務商投遞對國脈15號文的解讀文章,電子政務智庫將擇優刊發推薦……
國脈互聯是中國政府網站規劃、咨詢與評估專家,8年政府網站績效評估,覆蓋60%部委、省市及區縣,積累6萬個以上政府網站數據樣本。在智慧政府、智慧城市、智慧企業、互聯網金融領域擁有10年咨詢服務經驗,在網站影響力、網絡價值構建等方面具有突出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