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寧波國脈副總經理王路燕在2016中國(寧波)"互聯網+政務"創新趨勢研討會的致辭,電子政務智庫編輯根據錄音整理,內容未經本人審核。

 
  1、政務數據資源體系建設背景
 
  政府轉型方面: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政府的定位變成開放式的政府,公眾與企業與政府的參與需要政府數據資源進行不斷的開放與共享,需要打通數據開放機制,促使政府轉變為智慧型政府,為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產業發展方面:大數據相關產業發展非常迅速,市場規模是47.4億元,且每年都在同步增長。浙江省、上海、北京等政府數據開放走在前列。
 
  技術趨勢方面:互聯網時代,實時感知的數據在不斷的增多,在云計算的支持下,更快的計算和存貯實力和能力會越來越高。
 
  效益訴求方面:從公眾對政府對數據開放的需求可以看出,研究院最新發布的排在前三名的是企業相關的、教育科研相關的數據,40% 的受訪者希望政府可以開放這一部分數據。
 
  2、政務數據發展現狀與問題
 
  政府數據擁而難用:政府目前已經沉淀了數百個阿里巴巴的囤積量,政府對本部門資源不認識,對其他部門的資源不理解,也因為相關的利益關系,導致部門利益不愿意交換;
 
  政務平臺“統”而不“通”:從平臺層面來講,用而不通,針對行政審批、地理信息的數據交換平臺,在一定程度把相關資源整理起來了,但只注重交換結果,數據互聯互通舉步維艱,仍存在 “信息孤島”、“煙囪效應”。
 
  數據資源“匯”而難“慧”:主要體現在目前的政務數據質量整體不高、價格密度較低,數據重復采集,沒有建立標準體系,數據不能給其他部門使用,難以充分盤活;
 
  體制機制“興”而難“新”:在大數據方面,2015年連續發了幾個重要文件,政府的大數據短期內獲得了大量的關注。但尚未出臺大數據方面的法律法規,各部門之間配合積極性和約束力不強,導致大數據建設工作難以開展與落實。
 
  3、政務數據資源體系概念與框架
 
  政務數據資源體系概念:圍繞政府數據的生命周期,實現數據資產的清晰化、了解整個城市數據的現狀、解決數據多頭采集和統一數據標準體系。通過數據的采集、存儲、管理、傳輸等,使政府數據資源價值最大化。
 
  政務發展階段:經歷了部門型、整合型、平臺型和智慧型幾個階段,各階段特征如下圖所示:
 
 
  政策發展軌跡:從2002年到今年信息資源相關政策的發展軌跡來分析,從建立政府資源和交換體系,到管理共享的轉變,開發和利用是政府資源的核心。具體見下圖:
 

 
  4、國內外案例分析
 
  國外案例
 
  新加坡建立統一的公共信息資源開放共享網站:新加坡數據開放網站是世界上發展最為完善的公共信息資源開放共享網站之一,目前已經匯集了來自68個政府部門和機構的8600多個數據集,實現了全國范圍內的整合。
 

 
  加拿大建立政府信息管理頂層設計架構:加拿大建立政府信息管理頂層設計架構,該框架提供了加拿大政府信息管理的戰略方向,自底向上分為基礎、標準指南和資源。,分別從總體概述、系統運維與具體執行、資源應用三個角度展開。
 
 

 
  美國出租車數據可視化系統:美國紐約市出租車數據可視化系統集成包括地理信息、GPS數據位置、數據統計、建筑物數據、攝像頭畫面等多種數據源。系統可實現數據統計分析的可視化、歷史數據回放,并支持二次開發、自動報警等功能,以更靈活更有針對性的系統幫助管理更高效。
 

 
  國內案例:
 
  浙江舟山政務數據資源基礎體系建設:舟山信息化建設集約水平快速提升,建立了“四統一、兩清單”監管政府數據,通過信息資源全收錄打造開放共享的政府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并利用現有電子政務的基礎,構建政務云平臺,促進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信息共享。
 
  廣州佛山首創“數據銀行”概念:從數據統籌、數據清洗、資產準入、考核指標等多個方面出發,通過涵蓋數據可視化、元數據管理、數據質量管理、數據標準管理、數據編碼管理和數據共享管理六大系統的技術架構,建立“數據銀行”體系,實現對數據資源的資產化管理。
 
  國家林業局建設中國林業數據庫:2013年開始,國家林業局率先嘗試建設行業數據庫,根據用戶的需求變化和數據開放程度,整合多方數據資源,并向公眾開放數據上傳平臺,建成了中國林業數據開放共享平臺,支持其他平臺通過接口獲取資源數據,發出林業數據產業的活力。
 
  貴州省建立全國首部大數據地方法規:2015年率先啟動大數據立法工作,在全國開展大數據立法實踐,探索大數據共享、開放、交換、交易、安全等規則規范,并在2016年3月1日正式實施《貴州省大數據發展應用促進條例》,成為我國首部大數據地方法規,填補了中國大數據地方立法的空白。
 
  5、政務數據資源體系建設指南
 
  政務信息資源體系建設要側重于戰略體系設計、過程咨詢以及標準規范的建立3個方面,如下圖所示: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