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2016"互聯網+政務"微分享第三期》
時 間:2016年4月26日 20:00-20:30
地 點:互聯網+政務(精英群)微信群(加入需審核)
嘉 賓:鄧北美
主 題:探索“互聯網+政務服務”新模式
2015年底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了“互聯網+”;國務院同年出臺《關于“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2016年2月,李克強總理在寧夏考察時提出要充分運用“互聯網+”讓政府服務變得更聰明;3月5日又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闡述要大力推行“互聯網+”,完善“互聯網+服務”,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路、好辦事、不添堵??梢姟盎ヂ摼W+政務服務”真正走上了風口。
一、“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背景
“互聯網+”是什么?“互聯網+”≠信息化,“互聯網+”≠兩化融合?;ヂ摼W是信息技術革命的代表事物,“互聯網+”是新一輪信息化、輕裝信息化、全民參與的信息化;“互聯網+”時代電子政務應當成為政府管理創新的重點和技術基礎。
1.“互聯網+”的內涵和特征
“互聯網+”是以互聯網為主的信息新技術在經濟、社會生活各部門的擴散、應用過程。本質是傳統產業的在線化、數據化、更是新業態、新轉型、新融合。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傳統行業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互聯網+”從表現形態、組織模式、商務模式和生產方式四個層面來看,呈現出四大特征,如下圖:

2.“互聯網+政務”的內涵和特征
互聯網+政務的本質是指以政務服務平臺為基礎,以公共服務普惠化為主要內容,以實現智慧政府為目標,運用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思維與互聯網精神,連接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辦事流程的優化重組,構建集約化、高效化、透明化的政府治理與運行模式,向社會提供新模式、新境界、新治理結構下的管理和政務服務產品。
互聯網+政務服務呈現出在線化、云端化、移動化、數據活化、智能化、O2O化和自服務化7個特征。在線化主要解決政府的全方位服務;云端化主要是構建集群集約安全和高效的政府服務;移動化是為公眾打造無所不在的掌上政府服務;數據活化主要是使數據流通到各個價值點,增強數據社會化應用的增值能力;智能化主要為公眾提供簡單、快捷、無技術與操作障礙的服務,實現了服務的普惠化;O2O化主要是實現線上線下服務的無縫對接;自服務化主要是滿足公眾自給自足的獲取政務服務并推行眾創眾籌。
二、"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思路
未來的政府結構是開放式的管理架構,政府與社會、公民都能形成良性的互動結構。這就需要政府信息資源以平臺為依托,推進權力思想集中。隨著互聯網從1.0的發布,到2.0的互動與服務,到3.0的參與,政務服務也將從1.0時代發展到3.0時代。
1.“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四種模式
“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包括導航式、O2O化平臺化和數據化四種模式,如下圖:

2.構建“三用三無”云政府
隨著“互聯網+政務服務”的遞進發展,未來的政府將是網上政府,它最終的愿景是貼心服務的云政府,具有在線、跨屏、貼身的顯著特征,實現三用三無。
三用即實用、應用、廣用。實用即平臺服務資源的有效,服務功能可用,用戶能夠在平臺的對自己所需的服務事項完成辦理。應用即辦理的流程簡單、直接,用戶操作時易上手。廣用是注重上下、左右、內外的生態體系規劃。
三無則是無微不至、無所不在、無聲無息。無微不至即以用戶需求、用戶體驗為導向,體貼入微地為用戶提供辦事、便民等相關服務的“貼心政府”。無所不在即滲透到用戶工作、生活等細節,提供隨手可及的服務。無聲無息則滿足用戶的自主選擇。
“三用三無”云政府的構建包括三個層面:戰略設計層、業務融合層、保障支撐層,各個層面所對應的能力如下圖所示:

三、國內外優秀案例分析
1.美國大數據的研究和應用
美國在大數據的研究和應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它的第一個交易網站將作為政府數據集的大型集上網站,提供由美國聯邦政府行政部門所產出的高價值可再處理數據。公眾可以獲取各類政府信息,不僅有利于公眾了解政府角色,也對居民的日常生活起到實在的幫助。

2.韓國電子政務戰略
韓國在2007年開始實施推進電子政務戰略,通過建立一套全面的基礎設施發展戰略,打造一流的透明高效的在線服務。主要建立了兩大公民服務平臺,一個是唯一電子政務平臺,提供了在線公民登記房地產交易等政務服務;另一個是民政門戶,實現了各類稅收的通知申辦、繳納等操作,基本上涵蓋了韓國國民最常用的百分之七十的政府服務,公民可以在任何地點通過單擊鼠標獲得滿意的政府服務。企業服務方面囊括了大部分面向企業的服務功能,使企業不必造訪政府就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政府服務,同時該平臺通過在線采購有效的實現了韓國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鏈接。

3.新加坡政府大數據開放平臺
新加坡的大數據開放平臺目前共開放數據集達到了一萬一千多個。高清的數據目錄便于公眾搜索下載政府數據,同時專門設立了相應的欄目,方便公眾提供建議及交流。所建立的電子公民中心提供了全生命周期服務。目前,新加坡公民可通過電子在線提供的服務共達到了兩千六百多項,其中一百七十多項服務可以直接傳遞到個人。

4.浙江省政務服務網
浙江政務服務網是國內首家提出政務淘寶的模式,以迭代更新的思路通過優化用戶體驗疊加民生應用,統一支付平臺并延伸到基層網點,平臺運營從政務產品上從1.0走向關注用戶應用問題的2.0,打造了政務服務平臺的一個新生代。以服務零距離、辦事一站通為主旨,打造建設集約、服務集成、數據集中、管理集成的網上政府,通過政府治理體系能力現代化。該平臺整合了省、市、縣三級政府的六萬余個審批事項,針對老百姓辦理率最高的14個主題匯聚了2.4萬項服務資源,提供了15萬條便民服務信息。

5.上海市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
上海市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網站利用實體大廳與網站平臺和政府服務終端為公眾提供場景化的服務,各項服務整合度和便捷度高,減少了社會整體運行成本。只要先在網上辦事大廳完成填報資料審核的準備工作,一次審核多次重復使用。

6.佛山“一門式”模式
佛山“一門式”模式通過打破部門層級之間的優化整合。在服務資源方面真正滿足了群眾辦理事項少跑腿、少費時、少材料的需求;橫向通過門、網、端、線,在全市搭建了實體大廳、網上大廳、知識終端與12345平臺,初步形成了互聯互通、優勢互補的格局;縱向覆蓋了市、區、鎮、街四級。

7. 海滄區行政服務中心網站
海滄區的行政服務中心網站打造“1+4+N”的服務管理模式:“1”即實體政務大廳,“4”就是服務支撐平臺,“N”是創新服務舉措方面?!?+4+N”的服務管理模式使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智能化應用不斷拓展。構建了集網絡、電話、微博、微信、視頻、短信、信息查詢及高清互動電視、移動手機app等九位于一體的統一互動平臺。提供了部分場景式辦事導航體系;并通過主題咨詢服務日活動實現了對市民的面對面服務。

四、結語
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行動是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必然的要求,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必不可少的創新手段,是建設法治社會政府服務型創新政府的重要支撐,是互聯網+行動重要內容和有效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