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時代的傳播、媒介與政府治理”國際學術論壇23日在京舉行。數十位中外業界高層、傳播學者等匯聚一堂,熱議新媒體環境下的傳播新格局、網絡信息安全等。該論壇由中國傳媒大學與美國國家傳播學會聯合舉辦。
“現在不是中國訴說無門的時代,而是中國非常愿意說,各國非常愿意傾聽中國的事情”,洪磊說。談起傳播全球化,他認為“政府信息的發布,首先面臨著新的機遇”。
他說,在全球化時代里,各國的人文交流和交融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各國的命運共同體的關系突顯出來了;在世界重大問題上,中國已是重要的參與一方,中國聲音、中國故事、中國方案都在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他介紹,現在共有50多個國家的260多家媒體,近600多名記者常駐中國,中國現在也已成為國際媒體持續關注的一個重要國家。
但洪磊強調,“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全球化帶來各國利益上的聯系日益緊密,但同時利益摩擦也在上升;隨著文化交流達到一種非?;钴S的程度,各國價值觀的碰撞、理念的碰撞,也是空前尖銳的。
第二,如今對政府的全球視野和國內關注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政府現在的施政、外交部發言人的發布,不是只對于國內媒體和公眾,而是要統籌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要提高敏感性。
第三,時效性的挑戰越來越大。當國際事態發生時,尤其是涉及到國家重要利益、涉及到國家形象被誤解等情況,能否第一時間積極發聲和溝通,尊重各國之間的了解和信任很重要。一旦失去這個時效性,對于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對于政府與公眾的關系等都將產生無法挽回的損失。
如何應對全球化的挑戰?洪磊表示,政府的信息發布要“彰顯全球化時代背景下的時代潮流”,這個潮流就是各國之間的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和交流互進。
他說,從政治上講,中國要持久宣誓,各國要尊重各自選擇的發展道路,要維護國家的主權,要表示對世界和平、繁榮、穩定的擔當。在經濟合作中,要尋求互利共盈,而非爭取你輸我贏;文化上,則要包容互鑒,不搞你優我劣;在發布機制上,要更加的現代化,用好新媒體。
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王冬梅,在當天的致辭中同樣表示,新媒體顛覆了以往政府通過媒體向公眾傳播信息的單向傳播方式,新聞事件發生之后,政府的應對在第一時間成為民眾和媒體的關注重點,政府如何利用媒介傳達信息,是否及時公開、透明,是否具有說服力等,已經成為檢驗政府治理能力和媒體的公信力、影響力的基本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