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互聯網+政務”的浙江品牌
——陳廣勝在浙江移動“互聯網+”開放平臺品牌發布大會上的主題演講
(2015年8月25日)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上午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大會,與大家一起分享關于“互聯網+政務”的一些體會。
1+1=2,但也可能<2,更可能>2?!盎ヂ摼W+”,當然是希望出現后一種情形。事實上,互聯網在商務領域、產業領域所做的加法,就雄辯地證明這不是一種想象,而是一種現實,一種活生生的、熱氣騰騰的新業態、新生態。
阿里、騰訊、百度都是“互聯網+”的產物,中國移動、浙江移動也因為“互聯網+”而風生水起。比如,我知道鄭杰總經理很有能力,一直欽佩著;但剛才茶歇時,看了你們能力開放的演示,才知道鄭總比我想的更有能力,于是就有幾分崇拜??梢?,“互聯網+”足以讓能力放大許多倍,讓鄭總比以往還要高大、卓越。浙江移動提出做“互聯網+”的使能者,這是很響亮的宣言。那么,當政府面對“互聯網+”這股浪潮時,又該怎么辦呢?
在去年的6月25日,也就是離今天一年兩個月之前,浙江省作出了回答:我們讓浙江政務服務網上線了。打造這樣一張網,是省委、省政府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的重大部署??梢哉f,這是由李強省長親自提出構想,要求以“互聯網+”的理念和路徑一步一步所邁出的實踐。
我們領到這樣一項任務,是前年11月底,當時幾乎還沒有“互聯網+”的概念,但李強省長強調需求導向、問題導向。這“兩個導向”,實質就是互聯網思維中的用戶導向。過去我們搞電子政務,花錢不少,留下的卻是大大小小的重復建設,形形色色的信息孤島,更有缺乏應用的各類系統。癥結就在于沒有真正確立用戶至上的理念。所以,要辦好政務服務網,就必須改變電子政務長期以來的建設模式、應用模式和運維模式。
凡是有生命力的電子政務,除了內部化的特定系統外,本質上應是互聯網政務。電子是手段,互聯網才是精髓。因為只有互聯網,才能帶來更多的人流、業務流、信息流,這就變技術驅動為用戶驅動,像一股源頭活水,將倒逼著電子政務不能再“自娛自樂”,而必須實實在在延伸出一條服務鏈、生態鏈,讓公共部門能用,更讓社會公眾好用。
一句話,這就是變“電子+政務”為“互聯網+政務”。在這里,互聯網已超越了一般的工具,也不只是一種渠道,而是無所不在的基礎設施。浙江政務服務網就在這樣的大背景和新思維之下,展開“互聯網+政務”的實踐。省政府提出了“四個集中”:權力事項集中進駐,網上服務集中提供,政務信息集中公開,數據資源集中共享。集中的過程,就是做加法的過程。我們希望,這不是算術層面的相加,而是有著乘數效應的疊加,所起的不是堆積性的物理反應,而是基于融合與創新的化學反應。
今天的大會,叫開放平臺品牌發布大會。有三個主題詞:開放、平臺、品牌。而浙江政務服務網正好有這三樣鮮明的標記。
一是開放。互聯網的開放,是與生俱來的。以“互聯網+”打造的政務服務網,自然應是開放的。省政府始終強調開門辦網,所以政務服務網上線的第二天,立即推出“大家來找茬”活動,請網民“挑刺”、找毛病,根據用戶的反饋予以改進。政務服務網的“陽光政務”板塊,不光曬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推進信息公開,還要引導廣泛的公眾參與,促進社會共治。李強省長去年通過這張網寫了三封公開信,征求對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實事的意見和建議,而且實事項目最終由網民投票決定。目前,我們正開展“簡政建言”的網絡征集活動,這也是用“互聯網+”的開放來推動改革。
開放是方方面面的。傳統的電子政務建設四處鋪攤子,搞小而全、大而全,這其實是一種封閉的形態。此次我們用云計算模式打造政務服務網,各部門不求所有、只求所用,不自建機房,卻享受了頂級的技術性服務。這就是開放的社會化分工的思維,通過政府統一買服務,以此推進集約化建設。另一方面,我們即將推出“數據開放”板塊,努力讓全社會更好地分享公共數據資源。
二是平臺。浙江政務服務網由省市縣三級政府聯手打造,人們將它比作“政務淘寶”,因為各級行政機關就像在一個大平臺上開網店。首先,這是一站式的在線服務平臺。目前,全省非涉密的行政審批事項已基本實現一站式運行,累計已受理200余萬辦件。明年將把包含行政處罰在內的所有權力事項都一站式運行。在線化只是我們的第一步,在此基礎上還要實現便利化。我們以“一次上門”為目標,重構業務模式。比如,整合工商、質監、稅務等部門證照審批流程,推行網上商事登記“多證合一”辦理。開展跨層級網上聯動審批,部分省級審批事項在當地行政服務中心就能辦理取件。最近,李強省長在省政府全體會議上又提出要全面推行證照網上申請、快遞送達的模式,也就是“零次上門”辦理。在政務服務網上,這樣的事項將被標為五星級。此外,我們還建設統一公共支付平臺,凡是公共事業性繳款,將逐步做到在政務服務網上都能辦。
其次,這是一站式的效能監督平臺?!盎ヂ摼W+”對行政效能是一種“強刺激”。因為任何事只要上了網,就被無數雙眼睛盯著,你就不敢懈怠、不敢任性。浙江政務服務網已建設了全省統一的行政權力事項庫和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權力事項庫對每一項權力都進行了規范編碼與動態管理,電子監察系統對每一個辦件都進行了全程監督。某一個辦件,在哪一個環節停留了多少時間,都一清二楚。當然,更重要的監督來自于網絡、來自于大眾。對全省的行政審批辦件,政務服務網在24小時內發出短信,請辦事對象給予滿意度評價;對給差評的,及時予以反饋處理。我們還開設了辦件查詢、服務投訴等功能,這也是一種有效的監督機制。
再次,這是一站式的智慧政務平臺?!盎ヂ摼W+政務”不是簡單的拼湊,貴在業務的整合、技術的融合、數據的聚合,如此才能產生裂變——變電子政務為智慧政務。袁家軍常務副省長十分注重政務服務網對政府治理現代化的促進作用。建設智慧政務,就是重要的切入點。這里的“智慧”,關鍵是政務協同、數據共享。浙江政務服務網正整合建設社會綜合治理、行政綜合執法等協同工作平臺,完善全省統一的綜合監測分析平臺。這些平臺建得好不好,最要緊的是信息資源不能再條塊分割?;谡辗站W,我們著力完善全省統一的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健全各類基礎數據庫,更好地讓公共數據為公眾服務,并通過挖掘大數據的價值,使政府的決策、管理和服務更加智慧。
三是品牌。說起品牌,我們的腦海會浮現出許多著名的企業和產品?!盎ヂ摼W+政務”也需要有區域性品牌,而浙江政務服務網正是舉全省之力打造的一大品牌。這張網已運行了一年多時間,目前積累了140多萬注冊用戶,日均訪問量不斷提升。但是,無論從平臺架構、界面設計、技術支撐和運行維護等方面都存在著不足,我們仍然處于初創階段。
浙江政務服務網將主旨提煉為:“服務零距離,辦事一站通”。這是我們的心聲,但真正要做到,要形成普遍認同的品牌,那有很長的路要走。事實上,目前我們所提供的服務離用戶的現實需要還差得挺遠,有些內容還停留在形式上。所以,政務服務網必須緊緊圍繞用戶體驗,要快馬加鞭進行優化升級。
——我們這張網的服務不僅要拓展、延伸,還要做精、做簡、做透;
——移動端應用要進一步整合、提升,客戶端(APP)必須持續迭代;
——業務流程要適應在線辦理的特點加以再造;
——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工作亟待深化,大數據的效用有待發揮……
總之,政務服務網建設永遠是進行時,是一個不斷摸索、爬坡的過程。我們這張網的生命在于:立足政務領域,下足服務功夫。只有切實體現這兩個“足”字,政務服務網才足以成為貨真價實的品牌,不斷譜寫“互聯網+政務”的浙江篇章。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