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互聯網+"計劃的推進,隨著網絡應用越來越普遍和深入,人們深深體會到,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因此必須進一步提高認識,落實黨和國家關于網絡安全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切實維護國家網絡主權、安全和發展的利益。
 
  日前我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布的數據表明,中國是網絡攻擊的受害國,每月有1萬多個網站被篡改,80%的政府網站受到過攻擊。即使是普通民眾,也感受到了維護網絡安全的迫切性。不久前發生的支付寶、攜程網及12306等網站數據泄露問題,涉及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此外,網絡犯罪、不良信息傳播等問題,也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對經濟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應當看到,目前網絡空間斗爭的基本態勢是我國還處于被動的弱勢地位。"全球互聯網"的結構性缺陷和控制管理上的不對等性,使得我國網絡安全面臨重大威脅,網絡安全已經成為國家總體安全的薄弱環節。
 
  雖然中國現在還不是網絡強國,雖然美國在許多方面還遙遙領先,但就信息產業總體而言,中國在世界上僅次于美國。這要歸功于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又有世界最大的科技人力資源和數一數二的市場資源。信息產業和傳統制造業不同,這里人是第一要素,技術更新很快,工業基礎影響較小,較易實現彎道超車。
 
  信息領域一個重要的開放發展方式是"互動",即基于開源軟件發展。在這種方式下,中國和世界的科技人員,通過開源軟件社區和項目進行"互動",借助信息網絡協同發展。
 
  實踐證明,這種方式在國際國內均卓有成效。例如今天的國產操作系統和國產基礎軟件,中國眾多網絡服務公司的云數據中心,以及其他許多軟件技術和產品,都是基于開源軟件發展出來的。如果說,在開始階段中國人對開源軟件還是以應用為主,那么隨著中國軟件人員數量和水平的增長,今天中國人已經越來越多地參與到開源社區中,并對開源軟件作出了越來越多的貢獻,華為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正是由于我國信息技術和產業已達到目前的先進水平,我們應當有信心,主要依靠自己的人才、技術、產業和市場,推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的發展,使中國早日成為信息強國。 我們應當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針,指導信息領域的發展,當前要特別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的協調發展。
 
  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做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做到協調一致、齊頭并進,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
 
  遵循這一指示,在信息領域,最重要的協調就是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防止只強調發展,只強調產業化而忽視保障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的傾向。應當看到,信息化程度越高,受到網絡攻擊所產生的損失也越大,一旦背離了發展和安全的協調發展,忽視了網絡安全而片面強調信息化,將會對國家安全帶來重大風險。
 
  不應對"引進"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實際上,目前有的引進項目并非是先進的、有長遠前途的。有的是短期內我們消化不了的,有的是我們不能完全掌控的,甚至某些引進項目會加強原有的壟斷或造成新的壟斷。所以我們主張對引進項目實施審查制度,防止只圖眼前便捷省事,放棄自主創新的努力,如這樣做,若干年后將使我國全盤依賴引進,喪失創新能力,完全受制于人,危害國家安全。
 
  這里,最重要的是要審查是否符合"自主可控"的要求。建議從知識產權、技術能力、發展主動權、供應鏈安全和國產化程度等五個維度進行評估,以保證引進項目有利于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的協調發展。
 
  在信息領域要實現"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比一般領域更難,往往是引進了壟斷而未引進技術。這是因為:網絡空間大國利益的博弈,常常導致對某些信息核心技術的封鎖和保密; 信息領域往往形成幾大生態體系的壟斷,使與壟斷體系不兼容的創新難以成活;傳統產品容易分解成許多小零件,而被各個擊破地消化吸收。但信息技術往往難以分解,導致單個技術的復雜度極高(如包含數千萬行源代碼或數億個晶體管),以至極難在有限時間、有限投入下被消化吸收。
 
  我們在信息領域應堅持五大發展理念,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協調發展,主要依托中國自己的人才、技術、產業和市場,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為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為使中國發展成為網絡強國而奮斗。(根據2015中國軟件大會演講內容整理)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