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為《意見》),科學總結這些年來政務公開工作積累的寶貴經驗,針對仍然存在的公開理念不到位、制度規范不完善、工作力度不夠強、公開實效不理想等問題,對政務公開工作進行全面、系統部署,提出了很多新任務新要求,并提出到2020年政務公開工作總體邁上新臺階的目標。

 
  觀念更為清晰。《意見》明確提出公開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并將公開透明與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緊密聯系在一起,要讓群眾看得到、聽得懂、能監督,認識上更為深刻、全面,既體現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憲法原則,也適應法治政府建設的時代要求。在這種觀念之下,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自然順理成章;用政府更加公開透明贏得人民群眾更多理解、信任和支持,必然水到渠成。從事政務公開工作的同志需要跟上中央的步伐,首先從觀念上全面提高認識。
 
  任務更為具體。在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基礎上,《意見》明確了“5+1”工作任務,全面推進政務陽光透明。在決策公開方面,要求實行重大決策預公開制度,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在決策前向社會公布決策草案、決策依據,廣泛聽取公眾意見,探索利益相關方、公眾、專家、媒體等列席政府有關會議制度。在執行公開方面,要求主動公開重點改革任務、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項目的執行情況,做好督查和審計發現問題及整改落實情況的公開,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責情況也要向社會公開。在管理公開方面,要求全面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公開工作,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在服務公開方面,要求全面公開服務事項,推動政務服務向網上辦理延伸,做到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在結果公開方面,要求各級行政機關主動公開重大決策、重要政策落實情況,建立健全重大決策跟蹤反饋和評估制度。此外,《意見》還再次明確要積極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著力推進財政預決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加強突發事件、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等信息發布?!兑庖姟钒l布之后,各級行政機關應根據“5+1”工作任務要求,制定本機關、本部門的具體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明確責任分工,狠抓落實。
 
  方向更為明確。隨著信息化發展,政府機關從被動接受公開申請變為主動推送信息?!兑庖姟方梃b國內外經驗,明確了政務公開制度向上下游延伸,與相關制度融合發展的大方向,要求穩步推進政府數據共享開放,加強政策解讀,通過政務公開讓公眾更大程度參與政策制定、執行和監督,建立健全政務輿情收集、研判、處置和回應機制,引領社會輿論,加強協調聯動,構建基于互聯網的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將政府網站打造成更加全面的信息公開平臺、更加權威的政策發布解讀和輿論引導平臺、更加及時的回應關切和便民服務平臺?!兑庖姟诽岢?,有條件的應把政務公開、政務服務、政府數據開放、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等工作統籌考慮、協同推進。這些要求和部署如果能夠得到有效落實,就能使政務公開工作與相關工作更加緊密結合,形成制度合力,進而打造升級版政務公開制度。對于過去長期從事政務公開工作的同志來說,這些要求既是機會,也是很大的挑戰,需要提升政務公開能力與全局工作能力,在實踐中推動體制機制創新。
 
  措施更為有力。針對政務公開實踐中的難點問題,《意見》規定了非常有力的促進和保障措施。一是進一步理順和加強政務公開工作的組織領導體制、協調機制、工作機制,整合政務公開方面的力量和資源;二是要求對全國從事政務公開工作人員進行輪訓,鼓勵高等學校開設政務公開課程,培養專門人才,切實解決政務公開能力不足問題;三是把政務公開工作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加大分值權重,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四是提出修訂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為政務公開工作進一步法治化、規范化奠定基礎。這些推進與保障措施,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踏石有印,抓鐵留痕的工作作風,必將開創政務公開工作新局面。
 
 ?。ㄗ髡撸褐軡h華,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