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部長在國務務院新聞辦公室于今天上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介紹工業穩增長調結構有關情況時指出,當前我國兩化深度融合取得新進展。重點行業信息化步入集成應用新階段,通過這幾年努力,大中型企業數字化設計普及率提高23.5個百分點,主要行業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超過70%。
國務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6年2月25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工信部部長苗圩介紹工業穩增長調結構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苗圩表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以下為文字實錄: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的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工業穩增長、調結構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提問。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馮飛先生,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張峰先生。
下面先請苗圩部長介紹情況。
苗圩:
各位媒體的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長期以來各位媒體的朋友們對工業和信息化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下面我先簡要介紹一下當前工業的情況,具體來說就是在新常態下對當前的工業形勢“怎么看”?我們給各位朋友都發了背景材料,大量的情況和數據在那上面已經提供了,我想用最短的時間概括講一講“怎么看”的問題。
2015年以來,國內外經濟環境嚴峻復雜,工業下行壓力也在明顯增大。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工業系統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千方百計穩增長,扎實推進中國制造2025,工業保持了總體平穩的發展態勢。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工業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相對于前些年兩位數的增幅明顯回落。但考慮到國內外環境的變化,6.1%的速度也不低,仍在工業運行的合理區間。從國際環境看,金融危機以來國際市場需求萎縮,截至去年,全球貿易增速已連續4年低于整個經濟增速,由此帶來我國出口大幅度下滑。2011年,我國貨物貿易出口還比上一年增長20.3%,2012年就跌到了7.9%,之后一直下跌,2015年我國工業產品的出口是負增長,-1.8%。從國內情況看,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勞動力、原材料、土地等要素價格上升,再一味地追求高速增長既無必要,也不可能。從結構調整看,由于營改增擴大范圍,原先工業內部的一些業務逐漸外化到工業企業之外,如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物流采購等,逐步成為相對獨立的產業,也是社會分工變化的結果。從工業運行情況看,2015年四個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6.4%、6.3%、5.9%和5.9%,季度波動幅度不超過0.5個百分點。從區域來看,19個省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國平均增速。我們也分析了一下,下滑較大的省份基本上是能源、資源、重化工業占比比較大的省份??傊?,2015年是我們近年來形勢比較嚴峻的一年,但是我們頂住下行壓力,保持了工業平穩運行。
第二,產業結構調整發生積極變化。傳統產業是我國的優勢產業,也是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們重點開展的工作:一是加強技術改造?!笆濉逼陂g全國累計完成技改投資37.5萬億元,平均每年不到8萬億元,是“十一五”期間的2.7倍,但是去年一年技術改造投資就完成了9.5萬億元,比平均數高出很多。企業技術改造使一大批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得到應用,提升了整個工業的發展水平。二是淘汰落后產能?!笆濉逼陂g,累計淘汰落后煉鐵產能9100萬噸、煉鋼9480萬噸、電解鋁200萬噸、水泥6.4億噸、平板玻璃1.6億重量箱,市場倒逼過剩產能退出的機制加速形成。三是工業節能減排?!笆濉蹦﹩挝还I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較“十一五”末分別降低25%、35%,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約束性指標都超額完成。四是落實“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大戰略,優勢互補、梯度漸進的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
第三,創新融合推動新興產業蓬勃興起。新興產業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未來的希望所在。一是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結合的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正在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快速成長。2015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2%,比工業整體增速快4.1個百分點。像我們一些重要的成果,比如說28納米集成電路已經開始規模量產,比如說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已總裝下線,另外像高鐵、核電裝備開始走出國門,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接近50萬輛。二是兩化深度融合取得新進展。重點行業信息化步入集成應用新階段,通過這幾年努力,大中型企業數字化設計普及率提高23.5個百分點,主要行業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超過70%。三是互聯網經濟走在全球前列,信息消費迅速擴大,像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業態已經成為發展的新引擎。
第四,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發展環境明顯改善。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帶來了企業發展的活力和動力。比如我們去年抓了涉企收費清單管理,就這一項為企業減負超過了1100億元。比如小微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政策,為企業減稅大概接近1000億元。另外我們兩次下調工業企業用電價格,為企業減輕用電成本超過600億元。去年我們建立了一個總規模600億元的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小企業創業基地達到1700多個,入駐企業12萬家以上,提供就業崗位超過420多萬個。各類創業集聚區、小微企業創業基地、服務平臺蓬勃發展。與此同時,大企業方面競爭力不斷提升。去年,我國56家制造企業進入世界500強,11家工程機械企業進入全球50強,4家互聯網企業進入了全球互聯網上市公司按市值排名的前十位,還有兩家集成電路的設計企業進入了全球的前十強。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工業發展還有不少困難問題亟待解決。比如,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同時大量關鍵設備、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還有待突破。再比如,我國一些有大量購買力的消費需求在國內還得不到有效供給,消費者不得不去出境購物、“海淘”購物,這些都是我們所面臨的問題。
我國制造業發展已步入爬坡過坎、由大變強的重要關口。盡管困難艱巨、挑戰嚴峻,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這是四個“沒有變”。我國具有全球最為完備的工業體系和產業配套能力,以每年700多萬大學畢業生為代表的新一代具有知識技能的勞動力,給我們帶來新的活力,這些都為產業持續發展提供了綜合優勢和雄厚潛力。我國經濟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工業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重大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以上就是我給各位朋友簡要介紹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