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5日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與“互聯網+”緊密結合,去年11月底,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 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的通知》(國辦發〔2015〕86號),要求加快推進“互聯網+公共服務”,促進辦事部門公共服務相互銜接。時隔一年,在今年3月5日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重申“互聯網+”,提出要“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對此,為了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近日出臺的《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 開展信息惠民試點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通過“一號一窗一網”的具體工作部署,強化部門間協同聯動,促進辦事部門政務服務相互銜接,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和群眾滿意度。

 
  一、“互聯網+政務服務”要實現什么
 
  “互聯網+政務服務”核心要義是促進互聯網與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的深度融合,加快實現以下三方面:一是構建面向公眾的一體化在線公共服務體系,提升群眾獲取服務的便捷性和政務服務辦事效率;二是加強政府與公眾的溝通交流,提升政府科學決策能力和社會治理水平;三是打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之間的數據壁壘,利用大數據分析手段,提升各級政府的市場監管和社會治理能力。為此,《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深入實施信息惠民工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強化部門協同聯動,通過兩年左右時間,實現“一號一窗一網”的目標,促進服務流程顯著優化、服務模式更加多元,服務渠道更為暢通,群眾辦事服務滿意度顯著提升。
 
  在主要任務中,“一號”申請,要求政府部門依托各級政府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以公民身份號碼作為唯一標識,構建電子證照庫,實現跨層級、跨區域、跨行業涉及政務服務事項的證件數據、相關證明信息的互認共享?!耙淮啊笔芾?,要求政府部門前端整合構建綜合政務服務窗口和統一的政務服務信息系統,后端建設完善統一的分層管理的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體系,推動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涉及政務服務事項的信息互通共享、校驗核對?!耙痪W”通辦,要求政府部門構建統一的身份認證體系,連通各個網上辦事渠道,逐步構建多渠道、多形式相結合、相統一的便民服務“一張網”,實現多渠道服務的“一網”通辦。
 
  二、“互聯網+政務服務”需要什么
 
  《實施方案》的有效落地,“一號一窗一網”任務的完成,強化部門協同聯動,打破信息孤島,促進辦事部門政務服務相互銜接,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政府數據共享互通是關鍵。那么如何共享互通,共享互通后如何讓這些數據真正發揮價值,實現高效、快捷而又完備的政務服務,一方面需要政府思維意識和體制機制的轉型,另一方面信息技術開發利用與電子政務建設方式更需要創新,基于新型的電子政務基礎設施,支撐各級政府部門安全互聯互通、信息共享與服務協同。為此,新型電子政務基礎設施需要具備以下能力:
 
  一是“網絡通達”。“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推進,將會有更多縱橫聯動、跨部門跨地區的政務服務應用需要部署在網絡上,以及越來越多與民生服務、市場監管、社會和諧緊密相關的重要業務應用從政府涉密網絡和內部專網中釋放出來,面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這就需要有一張網絡,即能與互聯網有機融合,方便群眾訪問政府網站及時高效獲取政務服務,又能夠與各級政府部門的非涉密工作網安全互聯,承載跨地區跨部門的重要應用。
 
  二是“業務上云”。促進各層級、各部門間的銜接配合和業務聯動,就需要打破政府部門業務應用獨立部署的傳統模式,打通信息孤島,推動平臺資源整合和多方利用,避免分散建設、重復投資。這就要求政府部門能夠有獲取計算彈性資源的能力,通過分級互聯的政務云支撐體系來為業務應用整合和流程優化提供統一的基礎運行環境,進而為數據交換共享奠定基礎。
 
  三是“數據共享”。政務服務要實現就近辦理、同城辦理、異地辦理,就需要搭建形成國家統一的數據交換平臺,與人口、法人、空間地理、電子證照、社會信用等基礎信息庫和社保、醫療、就業、教育、文化、住房等領域業務信息庫聯通,以及與各級共享交換平臺對接,實現涉及政務服務事項的信息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互通共享,支撐各級政府部門協同服務。
 
  四是“統一認證”。政府服務要實現多渠道服務的“一網”通辦,首先就是要建立統一身份認證體系。以公民身份號碼為唯一標識,結合個人實名制,運用網絡身份識別等技術,聯通整合各種渠道的用戶認證,形成基于公民身份號碼的線上線下互認的群眾辦事統一身份認證體系,實現群眾辦事多渠道的統一認證、無縫切換。
 
  三、“互聯網+”政務外網助力益民服務
 
  《實施方案》提出的任務要求,以及高效、便民新型“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的實現,將會激發新時期電子政務基礎設施構建模式的全新轉變。為此,能夠體現用戶至上、融合創新、開放共享、安全可控、平臺生態、去中心化等全新理念的新型基礎設施將會對支撐政府協同服務持續釋放“乘數效應”。在這一進程中,無論是推動政務部門互聯互通、縱橫協同,還是開展便民、益民政務服務,國家電子政務外網(以下簡稱“政務外網”)都將成為重要選擇和基礎支撐。
 
  政務外網是按照中辦發[2002]17號文件和中辦發[2006]18號文件要求建設的我國電子政務重要公共基礎設施,是服務于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法院和檢察院等政務部門,滿足其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需要的政務公用網絡。政務外網由中央政務外網和地方政務外網組成,與互聯網邏輯隔離,主要支持跨地區、跨部門的業務應用、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以及不需在政務內網上運行的業務。通過近十年的建設,國家電子政務外網正在從單純的網絡支撐,向著兼具網絡、安全、數據中心、政務云、信息資源中心等功能的綜合平臺化方向發展。
 
 ?。ㄒ唬┗A網絡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全國電子政務外網接入貫通率進一步提高,為在全國范圍部署上下聯動四級政務服務應用提供了基礎條件。在剛過去的2015年,政務外網平臺新完成了人民銀行、外匯局、工商總局等37家單位接入工作,已接入中央政務部門(單位)累計達127家。目前,政務外網省級、地市、區縣級、鄉鎮級覆蓋率分別達到100%、94.3%、86.7%和31.2%;各級政務外網共接入政務部門約14.4萬家,同比增加29.7%;接入終端超過183萬臺,同比增加19.7%。
 
 ?。ǘ┓掌脚_建設取得新突破
 
  中央政府部門通過政務外網部署的全國性重要業務應用明顯增加。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橫向聯接16個中央部門,縱向貫通37個地方節點,2015年12月7日克強總理親臨現場啟動平臺開通。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已基本形成“兩網、四系統、一庫、一平臺”總體架構,橫向聯接37個部門,縱向聯接32個省級信用平臺。國家應急平臺體系、“12358”價格舉報等40余全國性重要業務得到進一步深化應用。與國家稅務總局、全國人大等6個部門簽署了新的業務應用協議。依托政務外網實現跨部門、跨地區的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信用信息共享等公共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初步建成。
 
 ?。ㄈ┰破脚_初步形成服務能力
 
  依托“電子政務云集成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率先建成非營利性政務云平臺,形成了互聯網區和公共區政務云平臺,分別承載政府面向社會公眾、政府部門之間業務,提高電子政務基礎設施集約化水平。目前在互聯網區云平臺面向互聯網用戶提供服務,已經承載了七個云服務業務,包括高檢案件信息公開系統、PPP綜合服務平臺、人社部公考備份系統、政務微門戶、政務云郵件等系統;公共區云平臺面向政府部門用戶,承載了內部OA、信息中轉服務、投資進度調查等應用。
 
 ?。ㄋ模╇娮诱J證服務體系愈加完善
 
  政務外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大規模電子認證服務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截止2015年底,已為24個部委、17個省市、近400個電子政務應用提供身份認證服務,總發證量超過34萬張;全國已建成23個省級電子認證服務機構(RA)和17個地市級注冊服務點(LRA)。
 
  四、 “互聯網+”政務外網發展愿景
 
  同“互聯網+政務服務”對新型基礎設施的需求相比,國家電子政務外網還有一定的差距。為了更好的支撐政府部門協同聯動,促進辦事部門政務服務相互銜接,今后一段時間政務外網將在提供網絡覆蓋、跨地區跨部門業務應用支撐、信息共享交換能力、云計算等新技術應用、統一身份認證體系、公共服務與運行保障支持等方面繼續開展工作。
 
  新型互聯:讓政府管理擁有“云大腦”。首先,政務外網將改變傳統的端到端建設模式,整合鏈接中央、省、地市三級政務外網骨干網絡和數據中心,融合云計算、IPv6等新一代IT技術,構建“云、網、端”一體化的政務外網平臺生態。其次,引入互聯網“去中心化”的全新理念,打造扁平化、網狀化的政務外網全新構架,有效支撐全國性的大型業務應用。最后,加強多樣化的公共應用云服務,承載涉及網上審批、交通、醫療、社保、城管、旅游、社區服務等多領域的政務應用,連接起政府與民眾,使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居民。
 
  安全可控:給數據裝上“防盜門”。政務外網安全體系建設將形成“數、云、管、端”的立體化安全防護,打造覆蓋從互聯網出口邊界、至跨網安全接入與數據交換通道、再到關鍵業務應用、核心數據和接入終端的政務外網統一安全保障平臺,并且加強全網安全監測、態勢感知預警和政務云數據中心安全技術研究與驗證,為面向社會公眾提供便捷化、在線化政務和公共服務的同時,重點保障好核心應用和數據的安全。
 
  暢通渠道:讓公眾辦事不再“跑斷腿”。在實現法人、人口的國家基礎信息庫依托政務外網部署的基礎上,實現電子證照庫依托政務外網部署,形成基礎證照的信息多元采集、互通共享、多方利用?;诠裆矸葑C號,利用政務外網電子認證服務已形成的優勢,積極探索整合不同渠道的用戶認證,形成統一身份認證體系,實現便民服務多渠道的統一認證,逐步支撐群眾在全國范圍內異地業務辦理。
 
  政務網站:像逛淘寶一樣“逛政府”。將積極爭取依托政務外網,構建政務服務門戶?;跇嫿ǖ摹翱v向到底、橫向到邊”的“信息高速公路”,以及承載面向社會公眾的跨部門、跨地區的公共服務應用,依托政務外網整合集成各級政府部門服務事項,實現政務服務管理一體化、規范化運作,公眾通過一站式登錄,獲取“一窗”式服務受理。此外,政務外網還將對面向公眾的政務服務開通政務APP,社會公眾可通過互聯網或移動智能終端直接進行訪問。對于區縣、鄉鎮和不具備專線接入條件的政務單位,推廣通過VPN技術在互聯網上搭建加密通道,并結合數字證書的身份認證安全接入到政務外網的方式,解決政務外網“最后一公里”接入的難題。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