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是中國共產黨奮斗的目標,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上,政務服務是一個感應器,是神經末梢,是最能盡力、最可給力、最應賣力的部門。經過近4年的持續努力,“放管服”工作成為了新一屆黨委政府呼喊最強烈、措施最有力、上下最看重、成效最出彩的施政品牌,成為我們時代話語體系的代表符號。

 
  當前,在強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放管服”正在以“大”字開頭全速前進:面臨大改革,實現大轉型;面對大市場,創新大服務;面接大數據,需要大智慧;面向大發展,企盼大跨越?!胺殴芊惫ぷ鲝睦砟?、方式、內容、要求各方面都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構建起了促進發展經濟和結構轉型的大趨勢。為更好發揮政府職能作用,推進“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需切實把握好新時期“放管服”的四個方面發展趨勢。
 
  從服務集中到政務集成
 
  中國共產黨執政后,政府建設大都從加法做起,與時俱進,重塑政府、再造政府的改革從未停步。從計劃經濟轉到市場經濟之后,政府建設開始做減法,方式主要是進行機構改革,且力度越來越大。2001年啟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至今已經歷了六輪。本輪改革的重點是建設服務型政府。
 
  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形態和內涵極其豐富,且以底層突破方式從下到上強力推動。其中,政務服務中心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種。其發展歷程,走的是一條從管理轉向服務,從分散服務走向集中服務、從集中服務走向集成政務的改革路子。當前全國各級政務服務中心還在不停地進行創新探索,進入到升級轉型的關鍵發展期。如何升級轉型?李克強總理提出,要“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同時要求“搭建為市場主體服務的平臺,形成集聚效應,實現服務便利化、集約化和高效化?!奔坌鯓有纬?“三化”如何實現?廣西提出了“一二三”的工作思路,即“一窗進出、雙線協同、三向聯辦”?!耙淮斑M出”,即一個部門一個窗口,一個窗口負責接件和出件,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真正方便群眾;“雙線協同”就是推進電子政務,打造網上政府,線上和線下同步推進;“三向聯辦”指推進服務事項跨地區遠程辦理、跨層級聯動辦理、跨部門協同辦理。這就是把政務進行綜合優化、集成運行、提高效能、減少成本、服務社會。從服務集中到政務集成已經成為一個蓬勃發展的趨勢。
 
  從領導點題到群眾點菜
 
  “放管服”改革在一個時間段內具有單向性、封閉性、自主性特點,按照領導點題來干,自己割自己的尾巴,自己給自己開權力單子。這種做法符合當時的國情,從上面入手,勢如破竹,迎刃而解。4年來,“放管服”工作的推進力度之所以這么大,如果沒有領導點題,難以達到現在的效果。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如果依然還是這樣推進,就沒有太多工作要做了,因為各級各部門總覺得自己該放的權已經放了。只有讓群眾點菜,群眾吃得才會開心、滿意,也才符合群眾的口味和健康要求。
 
  群眾點菜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包含了“貼近群眾,貼近基層,貼近生活”的總要求,必須成為我們推進“放管服”工作的根本導向。當然,群眾點菜也不好操作,是拿菜單去給群眾點菜呢?還是群眾點菜后才去買菜做飯?這個問題,在實踐中值得深度探索創新?,F在,國務院力推“簡政放權,我來@國務院”,開展問政于民的一系列活動。只要國家出臺重大政策,都積極和群眾互動,聽取群眾的意見,并做好解讀、輔導工作,進行新聞發布和信息溝通。這就是讓群眾點菜的示范。從領導點題到群眾點菜,走開門式改革的路子成為上下聯動的一個發展趨勢。
 
  從遏制權力任性到增強制度理性
 
  中國行政許可權利是依法賦予的,依據的大多是部門法(專業法)、地方法,很多法都是從部門或地方的管理需要出發而產生的,因此造成政出多門、執法任性的現象。從各地簡政放權的情況可知,權力的顆粒度不同,行政審批中自由裁量權空間過大。很多的法規都有“其他”兩個字,這就是“任性”的基礎和空間?!胺殴芊比绾螐暮锨榈胶侠?、從合理到合規、從合規到合法,如何從遏制權力任性到增強制度理性,是需要各級各部門加大力度研究和解決的難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硬腐敗、顯腐敗”得到了明顯遏制,但是“潛腐敗、軟腐敗”現象依然存在。比如有些企業家每天欠銀行的利息幾十萬,如果審批多拖一天就得多花幾十萬。雖然工作人員不敢亂收費了,但是辦事辦慢了同樣給企業造成損失,帶來“軟刀子”也傷人的不良后果。再比如,城市管理中對公共資源的處置就很“任性”,隨便在路邊畫一條線就要收費。我們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子是什么?首先是建章立制,遵紀守法。政務服務中心也是一個“籠子”,把各部門的審批集中起來加強監督,進行流程再造,精準施政,依法確權、科學分權、公開示權、有效控權,確保公共資源和公共服務得到有效管理,強化制度的約束,這是一個大趨勢,也是事業發展的剛性需要。
 
  從實體政務到網上政務
 
  實體政務服務大廳走過了20多年的發展歷程,走得相當艱難,服務大廳的形式也不統一,大概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中央部委設立的審批服務窗口。第二種是設立服務中心大廳。大廳里的服務也有兩種,開設職能部門窗口和綜合窗口。綜合窗口統一接件傳送到各業務部門,審批完成后企業和群眾到綜合窗口領件。第三種是成立行政審批局。第四種就是代辦制。由此可見,當下的實體政務已經由“航空母艦”轉變為“艦隊并行”,正向全過程、全覆蓋的方向發展。面對百花齊放的大好形勢,實體政務服務中心不應老是比拼面積大小,而應該在中心的優化、美化、舒適化上下功夫,要向銀行、快遞、連鎖店及商業綜合體學習。
 
  實體政務服務走到這個階段需要不斷完善,更重要的是加強網上政務建設。2001年12月,國家將電子政務建設列為國家信息化的首要工作,電子政務建設以“金”字開頭遞次展開,目前已經形成了“十二金釵”的格局。2014年,國家提出了“互聯網+”的建設思路,“互聯網+政務服務”正呈現智慧化轉型新趨勢。2015年,國務院提出電子政務云計算發展新模式,要求凡是能通過網絡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群眾重復提交;凡是能通過網絡核驗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單位重復提供,切實做到“批前公示,批后公開,一庫支撐,一碼平川”。不少地方正在探索“口袋政務”“指尖政務”等,建設網上政務的力度空前。這個趨勢正在引領著“放管服”升級轉型。
 
  推動“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是時代的必然,是發展的必需,更是社會的必要。我們要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效能。要簡除煩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眾有平等的機會和更大的創造空間。做好政務服務監督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統籌推進,系統創新。在具體工作中,還會遇到許多新矛盾、新問題,必須下定克難攻堅的決心去沖刺努力。只有不斷大膽探索,勇于開拓,才能走出新路子,創造新經驗,進一步提升“放管服”工作的地位、價值、形象和口碑,使新時期黨和國家的施政品牌更加出彩。
 
  作者:自治區政務服務監督管理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 王西冀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