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在第21屆軟博會“互聯網+政務服務”分論壇的主題演講實錄,內容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我今天主要講三個觀點:一、智能化治理、智慧化服務是智慧政府的最顯著特征;二、智慧民生是智慧政府的核心;三、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造智慧政府新形態。
智能化治理、智慧化服務是智慧政府的最顯著特征
為什么講智能化治理與智慧化服務呢?記得五年以前我給巴蜀縣講過讓信息多跑路,讓信息多跑腿,沒想到國務院非常重視,我今天又提新概念,智能化治理、智慧化服務?它有什么特征?
第一、智慧服務是基于公共屬性所構建的智能化政府,它的公共屬性集中體現在治理和服務兩個層面,公共,代表公共利益,行使公共權力,管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服務,維護公共秩序,承擔公共責任。政府的所作所為都和“公共”相聯系,如果不是公共的話,可能就不是政府的事情了。
第二、從智慧政府的本質來看,智慧政府體現了五位一體的政務治理系統:感知、融合、共享、協同、智能。一共五句話,正是五位一體的政府治理系統,我們如果最后能達到智能的話就是智慧政府。從智慧政府的目標來看,智慧政府要通過智能化的治理、智慧化服務打造公平、正義、廉潔、有為的現代化政府。智慧政府就是通過智能化治理和智能化服務來打造廉潔有為公平正義的政府。
第三、從智慧政府的內涵來看,我認為有兩個提高:提高便捷感、安全感、獲得感、公正感和幸福感,這是對社會層的個人來講;提高公共政策能力、社會治理能力、民生服務能力、自身約束能力和促進經濟增長,這是對政府來講。
第四、從智慧政府的建設路徑來看,我們通過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現在加上最新的區塊鏈技術,來打造三種新的網絡政府形態,那就是最終建成智慧政府。打造哪三種新的網絡政府形態呢?整體政府、開放政府、協同政府,最終達到智慧政府的目的。
其中開放政府就是信息要公開,政府部門數據要相互開放,否則大數據派不上用場,最終政府數據到了一定時期也要向社會開放。 “十三五”規劃綱要中,重大項目就是要建立數據開放的一個國家樞紐工程。最終建成全國數據開放的門戶網站,正所謂構建全國大數據中心,構建全國的跨區、跨層級的政務服務平臺奠定基礎,三層開放。比如,如果沒有國家銀行總局把所有的數據信息向社會開放的話,這些IT軟件就發揮不了任何作用,正因為數據開放,這些軟件才能真正派上用場,給大家的出行提供極大的方便。
智慧民生是智慧政府的核心
智慧民生是智慧政府的核心,智慧政府既包括民生的,也包括智慧經濟的,也包括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支撐的,也甚至包括構建數據的,但是智慧政府的核心是要圍繞民生問題展開,為什么?
我認為民生問題從當下中國社會來看,是中國社會牢固的根源,有兩種表現。第一群眾五難: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養老難、就業難,這五大民生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第二企業、老百姓在政府辦事難、負擔重、交易成本高的問題還需進一步解決。
從客觀原因來看,一是中國已經由生存性社會轉向了發展型社會,由中等人類發展水平的國家正在向高等水平國家轉換,這是整個政府公共的需求。從生存性社會到發展型社會來講有四個標志:1.恩格爾系數,發展型社會的恩格爾系數要降到50%以下;2.三產結構,發展型社會第一產業占GDP比重不能超過15%,第三產業占GDP比重不能低于40%,現在全國第一產業占GDP比重不到11%,第三產業去年到了50.5%,三產的構成使中國完全進入發展型時代。3.城鎮化率,發展型社會的城鎮化率不能低于40%,去年城鎮化率是55%。4.社會政策形成橄欖型狀態,中產階級人數快速上升?,F在中國中產階級人數已經是25%,橄欖型狀態正在形成。這四個客觀數字表示,中國社會完全進入到發展型社會,發展型社會到來以后,公眾要求越來越高,希望提供更多的高質量的服務。
二是中國社會政策中等人類發展水平到高人類發展水平的轉換。幾個指數加起來平均以后在0.5以下,聯合國定義是低水平的國家;如果在0.5-0.8之間則定義為中等國家;如果在0.8以上到1(最高是1)則是高人類發展國家。我們現在中等人類發展水平大體處在0.78左右,就是說中國正在由中等人類發展水平上端向高等人類發展水平下端轉換的臨界點。高人類發展水平正在向中國走來,這是重大的變革,我們必須從這樣的變革來理解老百姓為什么對健康越來越關注,為什么對食品、環境、政府公共服務要求這么強呢?
反過來看,我們這些年來推動的政務信息化,確實在改變政府的管理模式、管理思維、管理手段。我也是研究電子政務的,現在縣以上的政府,沒有哪一個政府能夠離開網絡和計算機?,F在對于互聯網技術依賴非常高,但進一步分析,從當下我們這樣的視角分析還好,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電子政務在解決經濟社會中面臨的問題方面,特別是解決民生服務的作用明顯不足,體制障礙、應用滯后、各自為戰,問題相當突出。
第二、以電子政務為依托的民生服務,滯后于電子商務發展以及信息化水平的快速到來?,F在是用電子政務帶動電子商務,用政務信息化帶動企業信息化,帶動社會信息化。
第三,政府信息能力、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能力與強大的公眾訴求有明顯的落差。比如說企業、老百姓希望政府辦事更便捷、更方便、成本更低、時間更節約,政府能夠提供更多的數據服務,因為政府是最大的公共數據源,每時每刻政府都在產生數據,老百姓希望更多開放的數據,都對我們政務信息化、政務信息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造智慧政府新形態
借助“互聯網+政務服務”來打造智慧政府的新路徑,這是我的一個邏輯判斷。
第一、“互聯網+政務服務”為智慧政府建設提供新契機。國家政務信息化戰略以及互聯網普及應用為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奠定重要的基礎。主席提出兩個中心,就是要構建全國的大數據中心,要構建政務服務平臺,這些是我們整個構建互聯網+政務服務很大的契機。再一個中國互聯網彎道超車,一小部分互聯網已經彎道超車,在引領世界。我們網民全球第一,手機用戶12.5億部全球第一,社交平臺全球第一,微信用戶將近10億,電子商務交易全球第一,網戶人數全球第一,移動支付全球第一,無處不在的網絡,無處不在的軟件,無處不在的結算,無處不在的數據,無處不在的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進一步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創造了條件。
第二、以簡政放權和審批制改革為重點的政府改革,為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掃清體制機制障礙,政府提出的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互聯網+政務服務創造了條件。
第三、構建“五張清單一張網”為互聯網+政務服務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即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公共服務項目清單,和一張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網。比如廣州最早搞了網上辦事大廳,省、市、縣三級網絡;浙江省也是最早實現了上下縱向網絡的貫通。把互聯網+政務服務精準的在政務中應用,五張清單一張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和條件。
如何借助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造智慧政府新形態?
第一、構建民生服務系統,提高政府的民生服務能力。要提高醫療、教育、就業、住房等領域,構建跨部分的大型綜合應用系統,促進共享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兩個“全國”:要建全國大數據中心,要建全國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公共平臺,就能大大提升政府信息能力和公共監管服務能力。
比如,威海的社保系統,老百姓通過手機就可以繳五險了,報銷醫藥費都可以通過手機就可以辦了;佛山的民生服務;上海民生服務。在此基礎上要構建統一的智能化治理和智慧化服務的三大系統,就是構建民生服務系統,提高政府民生服務能力,醫療、教育、社保、就業、住房,構建跨部門的大型應用系統,促進共享發展。比如咸陽市智慧城市,全市醫院全互聯網一網打盡,老百姓醫藥費問題不出院就能解決,提供極大的方便。
第二、圍繞監管服務提高政府治理能力。要圍繞公共安全、社會秩序、市場監管、食品藥品監管、環境監管、社會監管、誠信監管等重點領域構建監管服務系統。
第三、構建政府約束型系統,提高政府對公權力的制約能力。比如,全國的不動產查詢系統,包括個人誠信系統,通過系統的構建,可以很好的對接、解決權力濫用,不準確申報財產等等,這些問題解決好,不僅僅對企業、老百姓提供服務方便,監管社會有利,更多的是監管權力,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