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里給資金、給政策,全力推進。省級財政當年就投入1.4億元專項支持“131”計劃重點中的3個骨干項目,其中,支持我們中心3500萬元。這在當時,可是很大一筆錢。這個專業是跨學科的,當時我們只有碩士生,省里給了寬松的人才引進政策,中心從中科院、北大、武漢大學等請了十多個院士專家,為福建帶出了一批早期元老級信息化人才。
2002年1月16日,中心基本建成,習近平還專程前來察看,詳細了解建設情況,指導中心業務工作。
按照習近平的要求,中心致力于信息資源的創新利用,打造有效連接信息資源擁有者和信息用戶的“信息經紀人”。中心參與制定國際化標準5項、國內行業標準10項,完成“數字福建”工程項目54項。如今,中心已成為福建省“數字福建”大數據技術服務中心。
作為政務信息資源服務中心,福建空間信息工程研究中心還負責福建省政務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和運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創新設計了低成本、集約化、可持續的省域數字化建設體系框架,為從根本上解決信息煙囪、信息孤島、數據碎片、數據死海等問題,提供了先導和示范;成果“數字省政務信息與空間信息資源共享服務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福建省數字辦專職副主任陳榮輝向記者介紹了另一個典型項目——福建省政務信息網的建設。
陳榮輝講述:
統建共享是“數字福建”建設的最大亮點之一。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指示我們“要統籌,不要多頭”。按照這一指示精神,“數字福建”的技術支撐單位省經濟信息中心建立了金字塔型的業務架構,形成“一門戶(省政府門戶網站)、兩整合(省直部門數據中心及信息中心整合)、三張網(福建省政務信息網、福建省電子政務外網、數字福建無線政務專網)、多平臺(福建省網上辦事大廳、省網上行政執法平臺、省電子證照共享平臺等)”的電子政務支撐與應用服務體系,擁有穩定、高效、安全、可靠的服務能力,服務范圍覆蓋全省,可以說在國內首屈一指,綜合效益可觀。比如,建設全省政務信息網,我們很好地堅持了統建共享,通過一次開發、普遍應用、整體提升,解決了各部門不斷增長的建設需求和財政資金制約的矛盾。僅全省政務信息網的統建共享,省直部門無需各自建一套網絡,就節約了財政資金近7億元,更有力地提升了政府的行政效能和服務能力。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的決策部署,堅持頂層設計引領和統籌,是17年來“數字福建”建設貫穿始終的紅線。
2008年,開展“數字福建”第二次頂層設計,在全國率先描繪完成全省電子政務總體框架;
2012年,國家工信部、福建省政府共同印發《關于合作推進“數字福建”建設實施方案》,“數字福建”從地方主導上升為中央和地方共同推進的更高層次;
2014年,啟動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的第三次頂層設計;
2015年4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數字福建”建設的若干意見》,再造“數字福建”新框架——到2020年,實現“處處相連、物物互通、事事網辦、業業創新”,智慧化應用體系基本建成,信息化繼續保持領先,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慧化”的新跨越;
2016年4月14日,“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研究“十三五”“數字福建”專項規劃,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建設“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慧化”福建的目標。
深化應用,政務民生企業全面受益
“要以應用為重點推進信息化,抓好全社會信息資源的開發、集成和利用。加快建立和完善各部門各行業的信息系統,鼓勵發展各類公共數據庫,依托網絡,實現社會資源最大共享。要利用政府公共信息網絡平臺開展各種信息化應用,積極推進電子政務的發展,并以企業上網、家庭上網工程為載體,全面推進各個領域的信息化進程?!?/p>
——習近平《縮小數字鴻溝,服務經濟建設》
200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到中國電信福建分公司調研信息化建設。(資料圖片)
1.電子政務引領全國風向
從基礎入手、突破重點,“數字福建”建設初始組織實施的一系列重點工程,在政務運行、民生改善、企業信息化等方面,產生了積極效應。
先人一步,福建將電子政務作為“數字福建”建設的龍頭,著力打造統一的政務信息網絡體系、政務信息化應用體系、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體系,讓公共服務走向集約化、高效率。
福建省經濟信息中心原主任黃國敏說,那時,福建省大部分廳局已建成內部局域網,辦公初步實現自動化,但信息資源數字化和共享程度低?!案蟮膯栴}在于,因為沒有統一的數據標準和共享機制、開放的信息服務體系,數據很難交流、共享?!?/p>
在國家尚未明確建設思路的情況下,2001年初,在習近平的親自謀劃下,福建省做出統一建設全省政務信息網、開展信息資源整合與開發利用等具有前瞻性的規劃部署,積極探索電子政務項目統建共享的建設模式。
2002年1月16日17時18分,隨著時任省長、省“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輕點鼠標,福建省政務信息網正式開通。
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刻。
作為“數字福建”的骨干工程,福建省政務信息網聯通180個省直單位和9個設區市84個縣(區、市),輔以政府系統辦公網、資源網、公眾信息網以及數據庫、共享信息平臺建設,融多媒體通信、政務信息發布、會議系統、信息查詢、網上聯合辦公等業務功能于一體,在國內率先實施了省級政務信息資源標準化、數字化、網絡化、空間化改造,建成分布式、可共享的政務數據庫群。
大數據時代,現在都在講信息共享資源共享,可在當時,人們很難接受、很難理解,部門各自為政,把數據掌握在自己手里。實現互聯互通,不用說行外,業內都有各種聲音。福建省信息化水平能一直保持在全國前列,就是因為有這個前瞻性的政務網絡系統工程。
該工程2001年4月啟動,實現了當年設計、當年施工、當年聯網聯通的預期目標。
在開通儀式上,習近平饒有興致地通過視頻電話系統與基層干部交談。他稱贊政務信息網是“數字福建”的點睛工程,它的開通,標志福建政務信息化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
電子政務的核心不是“電子”,而是“政務”。從決策部署,到建設過程中的關心、指導,再到親自點擊開通,習近平對政務信息網的建設和應用高度重視,寄予厚望。
習近平在開通儀式上發表講話,闡述了他的電子政務理念。
習近平說:“在世界各國積極倡導的信息技術應用領域中,‘電子政府’列為第一位。電子政務是企業信息化和社會生活全面電子化的基礎和關鍵動力。沒有政務信息化,就沒有全面的企業信息化;沒有電子政務,就沒有真正的電子商務?!?/p>
他指出:“政務信息化是政務活動和信息技術的結合,它的發展不單單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涉及到政務部門的工作程序、組織結構、人事制度等方面的調整和協調,所面向的對象是不同的行業、系統和地區以及各社會團體、個人。政務信息化是政府效能建設的重要內容,要與政府職能轉變相結合,提高辦事效率和管理水平,促進政務公開和廉政建設?!?/p>
基于對電子政務的深刻理解,習近平對政務信息化建設提出了“轉變工作方式,適應信息網絡化的需要”“加快政務信息資源整合開發利用,提高政務信息化水平”“建立政府公眾信息服務網,提高便民利民服務質量”等具體要求。
習近平提出的這些重要理念,成為福建政務信息化建設、管理和應用的基本遵循。
網絡的建成搭好了基本框架,修好了“主路”,更需要跑“車”運“貨”。只有廣泛開展各種應用和服務,開發、整合政府部門中有共性的信息資源和應用系統,政務信息化和辦公自動化水平才能提高。
隨著接入政務信息網的省、市、縣三級黨政機關和單位不斷增加,視頻會議、公文傳輸、加密通信、辦公自動化等應用廣泛開展,行政效能不斷提升,行政成本逐漸降低,一點一滴地改變著政府部門的工作方式。
以視頻會議系統為例。投入使用不到一年,省政府及省直部門召開10多次省市縣三級視頻會議,各市召開30多次市縣兩級視頻會議,較傳統集中起來的開會方式,節省費用數十萬元。
陳榮輝說,10多年來,福建電子政務一路走在全國先進行列,2002年率先在全國建成全省政務信息網,2009年以全國最快的速度建成全省電子政務外網,2012年建成省級政務云平臺,“數字福建”云計算中心現已全面投入使用。
“中國福建”連續多年進入全國省級政府網站先進行列?,F在,打開“中國福建”,你會看到,教育、醫療、交通、住房等十多項公共服務平臺清晰在列,網上審批平臺與官網無縫對接,各地市網上辦事流程簡單明了。
2012年工信部“數字福建”調研報告高度評價說:“數字福建”在全國第一個建成省市二級大型政務信息共享平臺;在全國第一個建成規范標準統一、資源目錄引導、共享平臺交換、管理運行有序的政務信息共享體系。
電子政務具體如何開展?效果如何?習近平十分關心。
對稅收信息化,他就關注有加。
2001年6月28日上午,時任省長習近平在福建省國稅局金稅工程開通儀式現場,按動了網絡聯通按鈕,分布在全省國稅系統基層單位的115個計算機廣域網接點瞬間全線貫通,并網運行。
在聽取金稅工程建設情況匯報后,習近平下達了開通指令。接著,他又前往省地稅局,察看地稅系統信息化建設情況,聽取全省地稅征管信息系統建設情況匯報,并觀看了演示。
原金稅工程協調小組副組長、省國稅局信息中心副主任方新加用了三個“沒想到”來描述當時的情形。
方新加講述:
沒想到省長這么重視,親自來參加這個部門的活動,因此,我們特地向國家稅務總局作了匯報;沒想到他不但認真聽取了金稅工程匯報,還詳細了解業務操作過程,問得那么細;沒想到他興致那么濃厚,原來只安排個把小時,結果整整看了一個上午。
那時,正值盛夏,會議室在15層頂樓,習近平不時掏出手絹擦額頭上的汗。他還饒有興致地查詢了2家納稅企業的情況,一家是大型連鎖超市,一家是對外勞務合作公司,通過企業發票使用情況了解企業經營情況。
在座談時,習近平說,21世紀,我們提出了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建設“數字福建”,也就是福建的信息化。稅務系統的信息化,是“數字福建”的重要組成部分。金稅工程下一步在深度、廣度上要進一步配套完善,無論在堵塞漏洞防止偷稅,還是在電子政務上,包括下一步加強稅收征管,都有一個革命性、根本性的變化。
按照習近平的指示,福建省稅收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走在全國前列。作為國家金稅工程的延伸,計算機遠程電子申報是稅收征管信息化發展的方向。2002年3月,青島啤酒(福州)有限公司、福建瑞達電子公司等9家企業,作為第一批試用企業,通過互聯網成功申報繳納了稅款,稅收網上申報在福建成為現實。
“現在,網上申報已經很普通,但在當時,這種既便捷又準確的申報方式是很先進的,為企業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精力?!笔底洲k原副主任林明庶說。
2.實實在在為老百姓提供信息化服務
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帶來的便利,把推進信息化與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結合起來,是習近平當年提出的要求,是“數字福建”追求的目標之一。
鼓樓區是省會福州的中心城區。2001年5月,省政府將信息化程度較高的鼓樓區確定為“數字福建”重點項目建設示范區。
鼓樓區信息化建設的思路是,“以電子政務為龍頭帶動,以市場化運作為主要模式,以信息化社區建設為切入點”,按照“貼近生活、貼近生產、貼近社會、貼近實際”的要求,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當時鼓樓區信息化人才十分稀有?!皵底指=ā睂<椅瘑T會的專家就是鼓樓示范區的顧問,他們下到一個個小區,手把手指導建設。
由于不同小區的電腦普及率相差極大,“數字鼓樓”選擇的方案是通過建設信息化居民示范小區來帶動社區信息化?;A較好的屏西、湖前、天元等7個小區成為信息化社區建設試點。
2001年年底,7個試點小區基本實現寬帶網布線到戶,網絡接入率比原來提高5-10倍,初步構建了社區信息服務網絡,服務內容包括電子商務、遠程教學、電子娛樂、社區中介服務等。
“數字鼓樓”建設,得到了習近平的關注。2002年1月16日,全省政務信息網開通當天下午,習近平察看了鼓樓區湖前小區信息化社區。
原先并沒有實地察看社區信息化點的安排,但習近平指定要下到小區去看實際成效。
湖前是省直機關小區,設立了全省第一個社區居民電子閱覽室,首批配備了10臺電腦,供居民上網沖浪。習近平很關心兩件事。第一是網絡會不會通,居民能夠從網上看到什么信息。他非常認真地看一個老人如何上網,問“上網快不快”;第二是遠程自助繳水電費系統。當時小區已有幾幢樓安裝了水電自動抄表系統,電表已經用起來了。他仔細了解如何遠程抄電表,問“是否精準”。當時網絡帶寬入戶才2兆左右,工作人員說,還需配合人工抄表核對。習近平要求他們不搞花架子、不作秀,要扎扎實實做到“四個貼近”,實實在在為老百姓提供信息化服務。
正是因為按照這個要求,鼓樓社區信息化才會一路走下來,在全國社區信息化中獨樹一幟。當時,連北京、上海、深圳都一再派人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