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全國第17個“6.14 信用記錄關愛日”宣傳工作,進一步提升我市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市信用辦在全市開展優秀信用案例征集活動。各縣(區)、各單位緊緊圍繞行業信用監管、信用報告應用、信用應用創新、信用融資、基層信用治理、政務誠信、信用獎懲、誠信文化、信用服務、信用修復等主題,積極報送重點反映信用服務實體經濟、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惠民便企的信用創新做法和典型案例。截至6月12日,各級單位共報送參選案例26個,經過評選,選出14個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優秀信用案例。
案例一:市醫療保障局
“信易+”惠民醫保服務
踐行“信用+社會治理”服務理念,推行醫保信用就醫惠民服務,讓誠信參保人享受高效、優質、便捷的醫保公共服務,激勵踐諾守信,助力醫療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是依托“惠信碼”平臺,實施“信易+醫保信用就醫”服務工作。在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惠州市第一婦幼保健院等單位以及惠州市百姓緣大藥房352家藥店對“惠信碼”綠碼人員和“惠醫保信碼”人員實施“門診先診療后付費”“5萬元以內免收住院押金”“優惠購藥、免費服務”等守信激勵。
二是推進信用激勵,優先辦理醫保各項業務?!盎菪糯a”綠碼、“惠醫保信碼”參保誠信個人在市、縣區醫保辦事大廳各個窗口全面開展優先辦理醫保各項業務等,免除排隊,以“小切口”向群眾展示良好信用記錄的實用性。
三是以“信”賦能,實現異地就醫承諾制備案管理。對全市異地長期居住人員異地就醫實施承諾制備案方式,以《異地就醫備案個人承諾書》替代異地居住證明材料。
四是以“信”賦能,助推外傷無第三方責任直接結算。對符合就醫地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且參保人主訴無第三方責任的醫療費用,定點醫療機構可結合接診及參保人員病情等實際情況,由參保人填寫《外傷無第三方責任承諾書》,為參保人員辦理聯網結算,解決參保人在身體不便情況下還需往返醫療機構和經辦機構的問題。
五是以“信”賦能,優化醫藥機構定點協議管理流程。通過在信用廣東網下載醫藥機構信用報告,替代以往發函至市場監督管理局、衛生健康局查詢醫療機構信用狀況,節省了約10個工作日,更加便利醫藥機構申辦醫保定點。
案例二:市公安局
車管部門開展“信易批”車輛集中上牌服務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營造褒揚守信的社會氛圍,交警車管部門開辟“信易+審批”的“綠色通道”,讓誠信市場主體享受優先辦理、集中辦理車輛上牌等便捷審批服務措施,為信用狀況良好的汽車銷售企業和社會團體開辟“查驗上牌綠色通道”專場專辦、集中辦理方式批量辦理上牌業務節約辦理時間和成本,助力企業發展。
惠州市企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4年3月購置了140輛汽車需要上牌與辦理待出口業務,由于國際形勢不確定,貿易政策不穩定,市場競爭激烈,時間非常緊迫,每推遲一天公司都將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該公司3月22日向市車管所提出了集中辦理注冊登記上牌的申請并遞交了企業《信用報告》。
按照正常流程新車辦理注冊登記,需將車輛開到車管所預約排號查驗,由于查驗手續較為復雜,辦理業務車輛數量較多,需要分批次進行,同時還需協調安排駕駛員和管理人員,140臺小型汽車從預約排隊辦理到查驗發放號牌平時至少需要十來天時間。
車管所窗口部門接到該企業集中辦理上牌申請后,了解了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并按照《惠州交警車管部門應用信用報告規范機動車批量登記工作指引》流程,立刻通過掃描《營業執照》上二維碼登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核實企業信用狀況,發現該企業信用狀況良好,積極開辟“查驗上牌綠色通道”專場專辦、集中辦理方式為該企業批量辦理上牌業務。工作人員采取“延時服務”加班加點開展車輛查驗工作,并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盡量簡化程序,縮短辦理時間,快速完成登記注冊、選號、上牌等業務流程,最終確保了140臺車在最短時間完成注冊登記。
今年以來,車管部門開展“信易+審批”綠色通道約12場,其中惠州市企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通過綠色通道解決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案例三:大亞灣開發區稅務局
納稅信用助企“誠”風遠航
強化納稅信用評價結果應用,以精細服務為企業“利”、借信用修復為企業發展通“淤”、用“銀稅互動”為企業發展添“翼”,促進企業依法納稅,誠信經營。
一是貼心宣傳解疑惑精準輔導助發展。線上通過33個陽光服務群轉發納稅信用等級評定管理辦法、信用分數修復等相關政策宣傳。線下通過辦稅服務廳內納稅信用政策“抬頭見”、輔導講座“次次談”等常態化納稅信用宣傳。
二是“銀稅互動”聚合力 “以信換貸”解急難。加強納稅信用評價結果應用,持續深化“銀稅互動”,通過與灣區9家銀行合作,幫助全區157戶守信企業享受稅收信用貸款金額累計約1.43億元。
三是服務監管零距離 分級分類釋紅利。建立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對于A級納稅人推出容缺受理、涉稅事項辦理綠色通道、便捷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等守信激勵措施。對于D級納稅人將其列入重點監控對象,提高監督管理頻次。
四是信用修復廣覆蓋 助力企業渡難關。對參與2023年度納稅信用評價較低級別的370戶C級納稅人和2214戶D級納稅人的評價結果進行數據分析,總結扣分原因,切實減少納稅人非主觀因素造成的信用失分,提升納稅信用等級。
案例四:中國人民銀行惠州市分行
“三創三整”釋放信用紅利 助力惠州市百千萬工程
以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為切入點,印發《惠州市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十全”工程支持鄉村振興行動方案》,組織引導轄內金融機構在信用村“整村授信”、農業產業鏈“整鏈授信”、現代農業產業園“整園授信”三個方面發力,為服務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截至2023年底,全市涉農貸款余額1679.1億元,同比增長30%,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6.5個百分點。
一是創新評定機制助享“整村授信”紅利。公布2023年惠州市信用村名單,從全市1332個行政村中評選出937個行政村為信用村,創新增評星級信用村39個和明星信用村36個。以龍門馬嶺村為例,2023年被評為惠州市星級信用村后,龍門農商銀行根據信用村評級確定該村“整村授信”額度為每戶5萬元,比其他村平均高出0.5-1萬元。截至2023年底,全市金融機構已對937個信用村開展“整村授信”,授信金額253億,實際用信72億。
二是創新產品內容提升“整鏈授信”服務。依托“農融通”完成對全市近4000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息采集更新。指導金融機構將“整鏈授信”服務滲透至產業種植、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提供全產業鏈金融支持。目前,全市金融機構推出的竹木貸等涉農特色信貸產品超過30種。
三是創新服務模式力推“整園授信”落地。持續做優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金融服務,推動金融機構與惠州市16個有融資需求的產業園簽訂整園授信合作協議,授信金額17.55億元,簽約園區覆蓋率達89%。
案例五:博羅縣衛生健康局
推進“信易醫”服務 加快構建信用就醫惠民工程
依托“惠信碼”平臺,在博羅縣醫療系統探索“信易+醫療”應用場景,推行預留停車位、免收住院押金、陪護床免費借用、免費提供院內電瓶車接送服務等守信激勵,為守信者提供更多醫療便利,提升守信個人就醫獲得感。
一是門診陪診服務,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志愿者或導醫人員對“惠信碼”綠碼人員提供全程陪檢服務。二是輪椅免租金借用,在就診過程中,如需要使用輪椅,可以前往醫療服務中心前臺直接借用,不需要繳納押金。三是免收住院押金,到醫療服務中心前臺領取憑證前往收費窗口辦理住院手續,無須預先繳納費用。四是出院手續容缺辦理。辦理出院手續時押金單丟失,只需到醫療服務中心前臺領取憑證前往收費窗口填寫掛失單即可辦理出院。五是床旁服務,激勵對象住院治療時,對確有需要的,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當科護士代為辦理出院結算,實現床旁結算。六是體檢中心一站式體檢服務,到院后前往醫療服務中心前臺領取憑證到健康管理(體檢)中心進行體檢服務。七是住院陪護床免費借用,住院期間如需要借用陪護床,可前往醫療服務中心前臺免費借用。
截至2024年6月,累計核銷記錄5324次,獲得激勵總積分5481分,暢通就醫“最后一公里”。
案例六:市發展改革局
首創信用承諾替代投標保證金制度助企“輕裝上陣”
為進一步降低招標投標交易成本,市發展改革局聯合有關部門印發《關于在部分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活動中試行信用承諾制替代投標保證金的通知》,明確惠州本市區域內最高投標限價在3000萬元以下(含本數)的房建、市政、交通、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活動,將試行信用承諾制替代投標保證金。如,省道S380線龍門麻榨至龍門逕段改建工程施工招標,對信用良好投標人自愿選擇采用投標保證金信用承諾函的形式替代投標保證金,為該項目順利開工節省了資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據《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招標投標辦法》和《工程建設項目貨物招標投標辦法》規定,投標保證金一般不得超過投標總價的2%,最高不得超過80萬元人民幣。以最高投標限價3000萬為例,信用承諾函的試行最高可為投標人減輕資金負擔60萬元,大大減輕企業資金周轉壓力。
對違反信用承諾的投標人,將終止其使用信用承諾函替代投標保證金資格,并在相關招投標行政監督部門和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予以記錄。在招標人正式書面文件送達后1年內,相關市場主體參與我市工程建設項目投標,必須以現金或保函方式從其基本存款賬戶繳納投標保證金(不收投標保證金項目除外),全市各級工程建設項目招標人均不再接受其使用信用承諾函替代投標保證金。
案例七:市生態環境局
實施守信企業首次環境違法免予處罰
2023年8月4日,惠州市生態環境局對大偉(惠州)科技有限公司涉嫌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制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或者申報危險廢物有關資料案進行立案調查。根據《惠州市生態環境局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權裁量標準》第一章第五款,該公司屬于首次違法,危險廢物實際年產量在10噸以下,未造成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或社會影響等危害后果,能提供危險廢物臺賬并檢查之日立即實施整改,在檢查發現后3個工作日完成整改,決定對該公司不予處罰。
鑒于該公司近兩年來未出現環境違法行政處罰失信記錄,屬于信用良好企業,同時,認錯態度端正,積極配合整改,未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對該公司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體現了生態環境部門在此次案件中處理以教育為主,處罰為輔,處罰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為創造良好的區域營商環境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時對該公司送達《教育提醒函》,提醒該公司應當自覺履行企業主體責任,完善環保相關審批手續,加強環保管理工作,提高環境污染防治管理水平,滿足環境管理要求,守法經營。
案例八: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人力資源信用服務 助力提升營商環境提升
深入推進人力資源服務誠信體系建設,提高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守法經營、誠信經營意識,創建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和信用環境,助力惠州市營商環境顯著提升。
一是完善政策新規。2023年4月,出臺《惠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惠州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誠信服務等級評定暫行辦法》,明確了適用范圍、評定標準、等級設置、申請條件、評定程序、監督管理等具體內容。
二是組織誠信評定。2023年,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誠信等級評定工作。全市共有13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參加誠信服務等級評定,通過機構自評、實地考察、專家復評等方式,對服務機構的服務規范、機構建設、信用狀況、服務業績、社會評價、公益活動等方面的情況進行全方位記錄與審查,最終評選出1A企業3家,3A企業1家,4A企業3家。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會同仲愷社會事務局打造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2023年5月,產業園正式獲批為“廣東仲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案例九:仲愷高新區經濟發展和統計局
引領信用建設新潮流 激發企業活力新動能
仲愷高新區積極發動誠信企業入駐“惠信碼”平臺,擴大平臺影響力,發揮平臺作用,提升誠信意識。
一是攜手主流媒體,打造信用推廣新篇章。與市主流媒體合作,圍繞信用報告獲取、信用修復、信貸融資、信用激勵等企業關心的主題,精心設計推文,通過各種渠道觸達到市場主體;與聯通公司合作,向市場主體推送宣傳短信12.6萬條,直接觸達市場主體負責人6.3萬人;聯合區直各行業主管部門舉辦誠信宣傳活動60余場,面對面進行宣傳,推廣“惠信碼”平臺。
二是攜手第三方機構,加速“惠信碼”入駐。與第三方服務機構合作,由其機構人員成立工作小組,由組長系統培訓學習,帶領組員按區域、分任務方式開展平臺注冊發動工作。
三是網格化服務助力,“惠信碼”宣傳全覆蓋。發動村居、企業服務網格組力量開展地毯式宣傳、發動工作,確保每家企業都能了解到“惠信碼”平臺相關信息;協調市監、消防、環保、城管等監管部門,借助日常監督檢查、執法等走訪企業機會,發動企業積極入駐“惠信碼”平臺,同時,建立工作交流群,對工作人員在發動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及時答疑解惑。
四是行政服務助力,“惠信碼”入駐更高效。通過宣傳冊發放、一對一指導方式讓行政服務大廳工作人員深入學習了解企業入駐“惠信碼”平臺流程及注意事項。在企業來中心辦理業務時,主動發動企業入駐“惠信碼”平臺。
截至目前,仲愷高新區已組織9850余家企業入駐“惠信碼”平臺,注冊率位居各縣(區)首位。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