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產業高質量發展步伐,廣州市天河區發揮信用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重要作用,高效整合轄區信用信息資源,深度融入政策兌現的申報、審核、監管等全流程環節,形成了高效、透明、互信的“信用+政策兌現”服務機制,有效提升政策執行效率和公信力,為區域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信用動力,助力營造產業友好型、企業友好型、企業家友好型營商環境。
信用賦能,政策兌現效率倍增。天河區修訂137項政策兌現事項申報指南,將信用核查、信用監測等嵌入兌現全過程,信用信息逐步成為政策兌現的核心依據之一。天河區政策兌現服務平臺實時更新74萬戶經營主體信用信息,涵蓋主體基礎信息、行政處罰信息、抽查檢查信息、司法判決信息、獎勵和懲罰措施等,以精準企業信用畫像助推政策兌現服務效率提升。
數據驅動,“政策找人”服務升級。天河區建立“智能匹配、精準推送”政策兌現服務機制,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深度解析政策兌現事項要求,結合企業行業、規模等特性,為不同信用狀況的企業提供定制化政策指導和服務支持,由“人找政策”轉變為“政策找人”,不斷提高政策兌現的精準性,增強企業對政策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事前核查+事中監管+事后監測”全鏈條管理,有效保障資金安全。在兌前申報環節,天河區對企業信用信息進行預審查,若存在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主體名單等情況,動態預警提示企業及工作人員,并督促企業及時糾正失信行為,指導其申請信用修復。在兌中審核環節,天河區改變過往發函確認模式,“純線上”實現申報企業信用核查,依法依規限制相關失信企業享受優惠政策和便利措施。在兌后監督環節,天河區對享受扶持政策的企業開展常態化信用風險監測,一旦發現企業違背信用承諾等情況,如在政策要求期內辦理工商變更(企業外遷、注冊資本減少)、稅務注銷等,及時將信息推送至辦理人員,避免企業“拿錢跑路”,保障財政資金的合規使用和資金安全。
流程優化,“信易兌”體驗不斷提升。為優化企業辦事體驗,天河區大力推行信用承諾告知制度,對守信企業開辟“容缺受理”審批綠色通道,簡化企業申報資料,縮短流程和時間,引導更多企業自覺誠信守法。同時,加強政策宣傳和培訓力度,通過圖文解說、宣傳小視頻、辦理手冊等多種形式,向企業普及政策知識,提高企業對政策的認知度和理解度。
自天河區“信用+政策兌現”模式推行以來,信用對優化政策體系、完善服務機制、加強監管力度等方面起到愈發關鍵的作用,兌現審核周期從傳統10天縮短至分秒級別,為企業提供了更便捷、高效、安全的政策兌現服務。截至目前,天河區政策兌現服務平臺已累計辦理兌現業務6544件,兌現政策資金11.58億元(含擬撥付資金),在線辦理率100%。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