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渝中區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全區上下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項改革工作來抓,錨定重慶母城、都市極核、品質半島、首善之區“四大定位”,圍繞國家戰略疊加、都市中心、開放窗口、山水人文、現代服務業引領、綜合配套、創業成本、創新潛力“八大優勢”,加快推動營商環境從“1.0版本”向“N.0”版本迭代升級。

  渝中區委書記黃茂軍在會上重點圍繞凸顯“渝中宜商”品牌辨識度,談了著力打造“八個環境”,讓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成為渝中“最亮名片”和“金字招牌”。

  第一,打造高效便捷、辦事無憂的政務環境。把企業、群眾的“小事”當作政府的“大事”,推動服務從政府“有什么、給什么”向企業、群眾“要什么、送什么”轉變,努力打造“辦事不求人”的良好政務環境。

  第二,打造公正透明、誠實守信的法治環境。把“法治”與“誠信”打造成為營商環境的最硬內核,不斷提升渝中在企業家心目中的“信任指數”,為各方來區經營發展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

  第三,打造公平競爭、大有可為的市場環境。樹牢市場思維,以市場經營主體需求為導向,切實消除障礙、維護公平、降低成本,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第四,打造數智賦能、活力迸發的創新環境。只有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才能結出更多碩果。要堅持“新無止境”,強化系統思維,將創新作為關鍵之舉,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第五,打造綜合最優、降本增效的要素保障環境。要堅持用戶思維、客戶導向,精準對接市場經營主體需求,優化生產要素和公共服務資源供給,為企業提供完備、高效的全周期創新創業服務鏈。

  第六,打造自由便利、通江達海的開放環境。要堅持深耕精耕渝中抓發展、跳出渝中抓發展,形成對資源要素的引力場,為企業投資興業提供區內區外兩個空間、兩種資源。

  第七,打造科學有力、健全完善的政策環境。這里所說的政策環境,拼的是如何從體制機制層面更好地滿足企業需求、推動企業發展壯大。要以政策制定、兌現、評估等為牽引,進一步推動政府“有形的手”、市場“無形的手”、企業群眾“勤勞的手”有機結合起來。

  第八,打造底蘊深厚、和諧包容的城市人文環境。人文環境是營商環境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彰顯著一座城市的活力和魅力,對投資創業的影響最直接、最直觀。要立足重慶母城,用好人文渝中這一不可復制的核心競爭力,把人文環境打造成引鳳來棲的梧桐樹,為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打下堅實基礎。

  談到具體落實細節,黃茂軍說,比如在制定落實更實惠的服務政策時,支持企業家成為涉企政策制定的“局內人”,在專業領域訴說心聲、發表意見,讓政策制定更加貼合市場所需、企業所盼;豐富拓展更加可及的便民場景,加快打造“一公里”政務服務圈,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便捷的辦事環境。比如在推進信用渝中建設時,要以創建全國信用體系示范區為引領,探索在文化旅游、養老等領域開展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探索打造“信用+商圈”場景應用,建設一批信用示范街區、樓宇、企業,帶動市場經營主體誠信經營,推動誠信社會建設水平邁上新臺階。

  比如在提升法律服務水平時,發揮成渝金融法院等司法機關作用,用好7家涉外法律服務機構,以及18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18個個人品牌調解室等力量,推動法律服務資源下沉樓宇、園區、社區、服務窗口等,降低企業訴訟成本,更好地滿足市場經營主體多元化需求,切實以一流法治水平護航一流營商環境。再比如全面暢通進入退出渠道,健全完善“市場準入異地同標”便利化機制,推進涉企經營許可事項集成化辦理,實現市場經營主體跨區域遷移“一次辦”,探索創建虛擬地址“云注冊”模式。全面推行企業簡易注銷改革,完善市場經營主體退出機制,促進市場“新陳代謝”等。

  同時,會上表彰了渝中區優化營商環境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渝中區與成都市錦江區簽訂政務服務、人才交流合作協議。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