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省法院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部署,對標對表省委、省政府營商環境“西部領先,全國靠前”目標定位,堅持守正創新、全面發展,對標一流、奮勇爭先,涌現了一系列創新做法和特色經驗。為推動法治化營商環境爭先進位,打造營商環境甘肅法院司法品牌,進一步推廣復制先進工作經驗,省法院決定發布全省法院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發展典型案例。本次發布的4個典型案例是全省法院在服務縣域經濟發展、“智慧法院”應用、便民利企、多元解紛等方面的創新舉措,對于全省法院進一步提升司法服務水平,更好地護航企業健康發展,構建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本次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發展典型案例的發布旨在引導全省法院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繼續探索創新、依法履職盡責,為持續優化我省法治化營商環境貢獻司法力量。
案例一:找準司法服務“小切口” 服務縣域經濟“大產業”——甘肅法院以人民法庭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新高地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甘肅法院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切實找準司法審判工作與護航縣域經濟發展的切入點、結合點和著力點,以覆蓋縣區的95個基層法院為紐帶、352個人民法庭為載體,全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新高地。以“特色法庭”提升審判專業化水平,實現審有所專、調有所能、處有所成;以“線上法庭”提供立體一站式服務,打造集約高效、便企利企、交融共享的企業訴訟服務站;以“產業法庭”高效對接鏈條式護航,以企業“需求側”牽引法治保障“供給側”;以“流動法庭”精準開展一對一聯系,幫助服務企業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以“無訟法庭”柔性引導多元化解紛,最大限度將矛盾糾紛通過前端防控體系止于未發、化于萌芽。人民法庭將司法審判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一是密切了地方政企關系,構建了親企、安企、護企、幫企的政企關系。二是助力了縣域經濟發展,通過依法保護企業平等參與市場競爭,保障了縣域經濟向市場化、產業化、規?;较虬l展。三是提升了合規經營水平,引導企業誠信守法、堵漏建制、依法治企,有力推動企業健康發展。四是降低了企業司法成本,引導企業把“無訟”作為一種更高質量的審判和首選方式,大大節約了企業經營和維權成本,降低了企業訴累。
案例二:甘肅法院信息化訴訟服務新模式助力法治化營商環境再升級
數字化、信息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也是打通司法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強引擎,更是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金鑰匙。甘肅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智慧法院”建設和“十四五”發展新機遇,大力推進訴前調解和訴訟服務“雙中心”建設,有效延伸12368“服務熱線”、集約送達“郵政網線”、大數據“調度條線”、監督評價“數字專線”動能,不斷提升服務保障中小微企業發展、數字化賦能優化營商環境整體水平,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雙向驅動、四線延伸”的“2+4數字化訴訟服務”新模式,將智慧法院建設成果轉化為訴訟服務提質增效的具體實踐。一是有效降低了企業等經營主體、特別是民營和中小微企業依法維權的成本,提高了矛盾糾紛化解的效率,切實減輕了訴訟活動對企業生產經營的不利影響;二是在傳統訴訟服務模式的基礎上,積極融入黨委領導的社會綜合治理體系,有效拓展了訴前服務空間,實質化推進了訴源治理,進一步創新和發展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有效破解“人案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鑒;三是實現了信息化手段對訴訟服務全過程的有效監督,把對訴訟服務的監督權、評價權交給了經營主體,以公開促公正,全面提升了訴訟服務質效和司法權威公信。
案例三:嘉峪關中院“鏈長+院長”協作機制 開啟司法服務新模式
嘉峪關中院始終以執法辦案為抓手,努力營造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積極對接市產業集群鏈長、執行鏈長,提出司法融和產業集群發展的“鏈長+院長”工作思路,為“四強”行動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保障。制定“123+服務保障”工作模式,為鏈上企業提供精準司法服務;與市發改委、市工信局等產業集群責任部門簽署助力“2+6+N”產業集群發展合作備忘錄,通過8方面18項具體措施,為產業集群鏈上企業提供精準司法服務;以問題為導向,持續開展“訪企問需”活動,了解企業司法需求,主動開展走訪對接,及時了解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與面臨難題困境,全方位延伸和拓展司法服務領域,全力為企業解決面臨的急難愁盼問題;通過在企業設立法官工作室,在立案庭設立中小微企業“綠色通道”等有效舉措,服務保障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嘉峪關中院首創的“鏈長+院長”協作機制,讓“問題清單”變成企業和職工滿意的“幸福賬單”,是司法服務“強工業”戰略的一次全新嘗試,也是司法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新模式,為便捷、高效、精準的糾紛解決途徑提供了新的力量支撐,讓企業充分感受到司法的力度與溫度。
案例四:慶陽中院“馬錫五審判方式”助推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馬錫五審判方式”承載著中國紅色司法文化的優良傳統,被國際司法界譽為“東方審判經驗”。作為“馬錫五審判方式”發源地的慶陽革命老區法院,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挖掘慶陽紅色司法資源特色優勢,建設新時代踐行“馬錫五審判方式”慶陽司法品牌,為慶陽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貢獻法院力量。堅持能動司法理念,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組織干警深入企業和生產一線開展調研走訪,收集企業所遇難題,開出企業法律處方;堅持發揚求真務實作風,延伸司法服務企業觸角,“一刻也不離開群眾”,一切從實際出發,深入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在實踐中升華理論,運用理論指導實踐;加強特色法庭建設,提升涉企案件專業化審理水平;提供多元在線服務,降低企業訴訟成本,建立“馬錫五審判方式”工作室,使工作室成為推進新時代踐行“馬錫五審判方式”重要載體和窗口;推進智慧化法院建設,建成新一代智能化辦案系統和審判輔助系統“云平臺”,形成“數據向上集中、服務向下延伸”的智能化審判輔助新模式;注重調解“陣地”建設,引導社會力量集中化解商事糾紛,建設新時代踐行“馬錫五審判方式”慶陽司法品牌;堅持示范引領帶動,強化司法文化宣傳,積極推廣“群眾說事、法官說法”等有益做法,為企業零距離提供司法服務。一是提升了企業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二是服務保障了當地重大項目建設,三是降低了司法程序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豐富拓展了馬錫五審判方式內在精神,使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