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鹽城市兩級法院牢固樹立“案案都是營商環境、人人關乎營商環境”理念,以“頭等大事”的定位和“一把手工程”的力度抓實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用法治之力促進強信心、穩經濟、助發展,持續打造高水平司法,為構建高質量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堅強司法保障。

  以法治之石 鋪發展之路

  “法院的職能雖然不是引進項目,但能夠保障項目順利推進;法院的任務雖然不是招商,但能夠增強客商投資信心;法院的作用雖然不是發展經濟,但能夠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丙}城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黨組書記、院長李江蓉多次強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鹽城中院建立健全全方位工作體系,專門成立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每年發布工作要點、制定行動方案;健全院領導責任制、部門認標承諾制、崗位工作責任制的三級責任體系,采取“清單管理、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方式,確保任務分解到位、壓力傳導到位、責任壓實到位;調整優化知識產權案件管轄布局,推行勞動爭議、企業破產案件專業化審判,成立涉韓商事法庭,不斷提升工作組織化程度。

  某房地產公司開發建設的射陽縣某公館項目,因資金不足于2022年8月停工。為此,126戶業主于2023年6月向射陽縣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解除購房合同、貸款合同,購房款總額達1.09億元,并涉及公積金中心和2家銀行的貸款余額約3300萬元。

  鹽城市兩級法院堅定扛起“保交樓、穩民生、保穩定”政治責任,鹽城中院審慎分析各當事人訴求,與銀行、公積金中心多次座談,深入研判風險隱患,制定防范化解預案,并持續與業主溝通交流、釋法說理;射陽法院堅持“一戶一策”、綜合施策,聯合有關部門開展化解工作。兩級法院與當地政府密切協作,促成涉案項目成功引入新的承包單位全額墊資建設項目剩余工程。

  圍繞市委中心工作,聚焦解紛程序是否便捷、財產保全是否妥當、裁判結果是否公正、權利兌現是否及時、退出渠道是否暢通,鹽城中院先后出臺為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優質司法服務和保障的工作意見,細化司法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12項措施、加強涉訴企業司法保障16項措施,讓企業投資更加安心、舒心、放心。

  以法治之鑰 啟變革之門

  某建筑公司系鹽城市老牌知名建筑企業,因資金鏈斷裂,生產經營難以維持,徹底失去自我造血解困能力。緊扣“救治”“紓困”兩大目標,鹽城市亭湖區人民法院在辦理該公司破產重整案時,采取“資質殼資源出售重整﹢原債權債務剝離清算”的方式,妥善化解債務5.1億元,吸引重整投資人增加資金1560萬元,并高效修復企業信用助其順利中標億元工程項目。企業重獲新生、員工得以再就業、債權人權益更好兌現,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在這個案件中得到充分體現。

  破產處置工作肩負著促進企業優勝劣汰、推動資源配置的重要職能作用,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隱患、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手段。鹽城市兩級法院始終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導向,依法處置“僵尸企業”。2021年以來,共受理破產案件1220件,占2007年企業破產法實施以來案件總量的85%。完善破產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推進簡單破產案件快速審理,6個月內審結的破產案件達741件,“沉睡資產”較短時間得以盤活。

  鹽城市兩級法院樹牢“多重整救治、少破產清算”理念,對具有發展前景和挽救價值的危困企業,積極運用預重整、重整、和解等制度,保產能指標、保稀缺資質,讓企業“破”除危機、“產”出生機,盡最大可能實現生產不停、員工不裁、市場不丟。全市法院共重整成功案件65件,化解債務118億元,保住就業崗位3707個。

  鹽城市兩級法院注重破產處置與招商引資相結合,努力將每一起破產案件轉化為招商引資成果。建湖縣人民法院在辦理的某公司破產案中,成功引入投資7億元,有效盤活3萬平方米閑置廠房。東臺市人民法院創新采用“假馬競標”模式推進某不銹鋼公司重整,幫助企業引入4888萬元投資重現生機。

  以法治之繩 定規則之界

  讓有恒產者有恒心。鹽城市兩級法院堅持平等保護原則,堅決維護民營企業及企業家合法權益,助力民營經濟發展之路行穩致遠。

  朱某等6人原系某鋼鐵公司計量質檢部質檢員,工作期間利用職務便利接受請托,收受賄賂,私自篡改相關數據,致使質量不佳的焦炭順利進入公司,造成公司巨大經濟損失。2022年3月,鹽城市大豐區人民法院依法對這起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案作出判決,分別判處朱某等6人四年三個月至九個月不等有期徒刑,并處罰金81萬元。同時,該院積極追贓挽損,幫助企業挽回經濟損失2300萬余元,并針對企業暴露出的風險漏洞發出司法建議,幫助其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推動風險源頭治理。

  切實發揮司法引領作用,以法治確定性穩定市場主體發展預期。鹽城中院在首個“鹽城企業家日”發布公司糾紛審判典型案例,推動完善公司治理。兩級法院審結虛開增值稅發票、非法經營等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案件1279件,引導企業合規經營。針對在審判中發現的企業不規范經營問題,編印《企業法律風險提示70條》,發送司法建議85篇,幫助企業“抓前端、治未病”。

  既最大限度實現債權人勝訴權益,也防止因不當執行侵害被執行人合法權益。全市法院堅持善意文明理念,扎實開展“親商護企”“惠民暖企”等專項執行行動,廣泛邀請代表委員監督、開展網絡直播,爭取各界支持,近三年執結案件14.6萬件,執行到位金額278.2億元;在3608件案件中采取“活封活扣”“置換擔?!贝胧?,及時幫助3372名“誠而不幸”的被執行人信用修復;出臺打擊拒執犯罪工作指引,依法追究41名被執行人刑事責任,鮮明亮出“誠實守信受激勵、失信違法受懲戒、一時遇到困難給支持”的司法態度。

  以法治之盾 護創新之果

  “此次判決提振了公司創新產品的信心,也彰顯了鹽城優質的法治營商環境?!狈ㄔ号袥Q后,原告公司負責人由衷地感嘆道。

  營商環境好不好,必須讓市場主體來評判。在一起假冒注冊商標案中,被告人袁某等人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生產假冒的“戴森”牌吹風機,其行為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被大豐區法院判處三年九個月至一年不等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該判決充分體現法院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零容忍”的態度,向市場傳遞了尊重創新的強烈信號。

  堅持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實行最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增強企業發展第一動力。鹽城中院牽頭建成全省首家地理標志司法保護中心,助推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在高新技術企業設立知識產權保護聯系點,助力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依法審結技術合作、開發、轉讓等案件78件,為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司法支持。

  為有效化解知識產權糾紛,減輕企業訴累,鹽城中院聯合市知識產權局等部門,創新采取“人民法院推送、行政機關協同、特邀調解員接單、員額法官跟蹤指導”在線訴調對接工作模式,努力為經營主體提供更加便捷、更低成本的糾紛解決途徑。

  為推進訴訟仲裁分流,鹽城中院聯合鹽城市仲裁委員會、鹽城市工商聯設立“訴訟和仲裁聯絡處”“訴訟和仲裁聯絡點”,充分發揮仲裁化解矛盾糾紛“一裁終局”職能。2023年,全市知識產權糾紛委托調解404件,成功調解131件,調解成功率為32.4%。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