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記者從重慶市南川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該區工業園區2宗地塊順利通過“一碼管地”成交,2家企業在交地現場領到了《不動產權證》,成為重慶首批通過“一碼管地”完成交地的用地企業。
據了解,6月25日,重慶宏耀包裝有限公司、重慶財龍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分別通過掛牌獲得前述2宗地塊。從頒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到領取《不動產權證》,企業全流程只需提交一次資料,相比過去,流程大幅減少。
“沒想到交地拿證的速度這么快!我們少跑路、少費心,大大節約了時間和成本?!敝貞c財龍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趙佳樂連連“點贊”。
據了解,實現“交地即交證”,靠的是“一碼管地”。這是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推出的一項重要改革舉措,旨在全流程優化土地供給管理,大力減流程、減時限,減材料,大幅壓縮土地要素供應成本,方便企業拿地施工、及時投產。
作為首批改革區縣,南川區積極探索,在調查摸清轄區土地資源要素基礎上,給工業用地設置二維碼,力推“碼上賦能、碼上供地、碼上審批、碼上服務”。
首先,南川區立足國土空間詳細規劃最新成果,為規劃地塊賦予唯一身份識別“土地碼”,通過“一碼”打通土地全生命周期業務流和數據流,串聯規劃編制、土地供應、規劃許可、竣工驗收及不動產登記全過程,實現一個編碼賦能審批應用。目前,南川區已為7960個地塊賦予“土地碼”。
這個“土地碼”會在后續環節中不斷更新地塊的相關信息。在規劃編制階段,用地企業可以通過掃碼掌握該地塊的業務辦理進程。在交地時,相關數據自動推送至不動產登記系統,同步發放《不動產權證》,實現“交地即交證”。
據統計,通過“一碼管地”改革,全流程審批環節由13個優化到6個、減幅54%,企業提交的審批材料由36件減少到12件、減幅66%,從拿地到辦理土地首次登記,企業僅需在簽訂土地出讓合同時跑一次、減幅達80%。
下一步,重慶市將加大“一碼管地”改革力度,逐步在全市范圍推行“一碼管地”審批管理,精準服務企業用地需求,為市場主體、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