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南海法院”)召開“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綜合治理拒執行為”新聞發布會,對5起拒執案件進行直播宣判,通報近年全區綜合治理拒執行為工作情況,并發布《關于嚴厲打擊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等犯罪行為的通告》和10起打擊拒執犯罪典型案例。
依法兌現勝訴合法權益
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近年來,南海法院向攻堅“執行難”持續發力,依法懲治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等犯罪,依法兌現當事人勝訴權益,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護航企業發展,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2021年至2023年,南海法院共向區公安分局移送涉嫌拒執犯罪案件110件。今年以來,該院重點推動執源治理工作,上半年共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拒執犯罪案件43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5%。
一方面,針對拒執的被執行人,進一步加大力度適用限制出境、罰款、司法拘留等強制措施。2023年以來,開展“小民生、大執行”集中執行行動19場次;今年以來,執行強制力度逐步加大,累計司法拘留106人,是去年同期的3倍;限制出境60人次,同比上升82%;限制高消費10758人次,騰退不動產438處,通過網絡司法拍賣處置財產金額超過5億元。
另一方面,針對有履行能力但未主動履行的被執行人,兼顧正向引導,發出《預處罰通知書》,給予司法懲戒窗口期,督促尚未構成拒執的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義務。通過賦予履行寬限期、發出《信用修復告知書》等措施,最大限度消除失信記錄對企業發展的不利影響。2023年以來,為125家企業暫時取消信用懲戒,為2863家企業出具《信用修復告知書》。
嚴厲打擊拒執犯罪行為
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風尚
發布會上通過庭審直播的方式,對5起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等犯罪案件進行現場宣判,并正式發布《關于嚴厲打擊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等犯罪行為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
《通告》列明了被執行人、協助執行義務人、擔保人等執行義務人可能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12種具體情形;敦促凡在人民法院立案執行但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應當自覺到人民法院如實報告財產并履行義務。同時號召廣大群眾堅決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積極舉報違法犯罪人員并提供線索,支持和協助司法機關依法打擊拒執犯罪活動。
發布會上還公布了10起打擊拒執犯罪典型案例,包含了非法轉移拆遷補償款、拒不騰退房屋、非法處置查封的財產等違法犯罪情形,發揮了案例的警示、震懾、教育作用,助推形成全民守法、誠實守信的社會風尚。
南海法院院長萬選才表示,市場經濟的道德基礎是信用,拒不執行法院生效判決裁定這一嚴重損害信用的不誠實行為,不僅給申請執行人帶來困擾,還嚴重損害司法權威,并由此耗損大量司法資源。依法嚴厲打擊拒不執行法院生效判決裁定行為所追求的,就是要實現執行工作的“自動履行為主,強制執行為輔”新格局。除了依法追究拒不執行法院生效判決裁定罪外,還將進一步采取限高、納入失信名單、罰款、司法拘留等一切可用手段,對拒執行為進行綜合治理。拒不執行法院生效判決裁定行為減少后,雖然直接下降的是執行案件數,但根本上解決的是司法權威和誠實信用的確立。嚴厲打擊拒不執行法院生效判決裁定行為,就是最源頭的訴源治理。
接下來,南海法院將以依法能動履職推動打擊拒執犯罪工作機制的常態化運行,不斷凝聚打擊拒執犯罪的強大合力,積極引導被執行人自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努力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據治理、數據要素×專業服務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