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7月25日,惠州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于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表示,市政府將以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為目標,充分發揮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引領帶動作用,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進步。
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100%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24年工作要點安排,上半年,由市人大常委會部分組成人員、市人大代表和監察司法工委人員組成的調研組,對2021年以來我市開展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
調研組通過召開座談會,聽取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匯報,聽取部分市人大代表、監察司法咨詢專家、律師和企業家的意見和建議,到惠城區、惠東縣實地調研,深入街道社區法治建設一線,察看了解政務服務中心、法律援助中心、街道綜合執法隊等現場工作情況,多方面把握實情。
調研組認為,近年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依法行政決策水平不斷提高,政府職能轉變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行政執法進一步規范,行政權力制約監督進一步加強,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2022年9月以來,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100%。2023年成功入圍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候選名單;連續八年獲平安廣東建設考評優秀,榮獲“一星平安鼎”。2024年,建成市營商環境法治服務監督中心,獲全省首批行政復議官試點單位,成為全省首個市、縣(區)兩級政府均任命行政復議官的地級市?!鞍宋濉逼辗üぷ鲉雍?,各單位能夠嚴格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開展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決議,扎實開展各項普法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加快建立完善行政執法監督工作體系
《報告》介紹,我市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積極推進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進一步明確市、縣、鎮三級執法管轄權限,完成行政執法“兩平臺”惠州分平臺部署建設,推動市、縣、鎮三級執法主體全面網上辦案,構建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綜合行政執法體制。
調研組發現,部分鄉鎮(街道)承接執法事項實施量少、缺乏專業技術支持、執法意愿不強?;鶎訄谭üぷ鲝姸群蛽撠熑屋^大,人員配備、人才聚集較困難,部分執法人員積極性不高,綜合力量比較薄弱。
《報告》表示,強化基層行政執法制度體系建設,合理調整鎮(街道)的執法職權,加強對縣(區)、鎮(街道)行政執法工作的指導和監督,整合基層法治資源,提升基層法治建設水平。同時,將聚焦我市高質量發展需求,加強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產業發展、知識產權保護、企業融資等方面的制度建設,為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供給。
“要深入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及時評估、調整、完善基層綜合執法事項,強化配套建設,確保相關職權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笔腥舜蟪N瘯M成人員建議,把執法隊伍業務能力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組織開展法律專業知識和業務實操的學習、交流和培訓,打牢夯實法律基礎,及時掌握新出臺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加快建立完善行政執法監督工作體系,暢通投訴舉報和權利救濟的渠道,實現對行政執法工作的全方位、全流程、常態化、長效化監督。
不斷拓寬“惠服務·跨域通辦”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叭嬉婪男姓毮?,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薄秷蟾妗方榻B,2021年以來,全市共清理4604個政務服務事項,涉及證明材料8579個,實現清單之外無證明。打造“惠服務”政務服務模式,為11類行業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871個主題服務申辦業務,主動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
《報告》介紹,我市還不斷拓寬“惠服務·跨域通辦”,與省內20個地市、省外9個地市實現2705個事項“跨省通辦”、1146個事項“省內通辦”、1087個事項“全市通辦”。實施信用服務實體經濟十條措施,加強企業信用監管,健全完善信用修復機制,我市“惠信碼”服務等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
“我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進步明顯,但存在涉企扶持政策多、廣、小、散的現象?!笔腥舜蟪N瘯M成人員在審議時建議,要更加精準對接企業與群眾需求,主動靠前服務,做好辦事流程、辦事材料預先告知、疑難解答等前置基礎性工作,通過容缺受理、并聯審批等方式開展多流程同步審批,加快審批進度,及時反饋審批過程信息。把“高效辦成一件事”作為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抓好年度重點事項清單落實,進一步推進“一件事一次辦”“一類事一站辦”等,以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多種行業性質的新業態涉及多個業務主管部門,容易出現推諉扯皮、監管不力現象,造成執法和監管的脫節。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要密切關注新經濟、新領域、新業態內容和形式的發展,根據其特點和要求,落實依法監管責任,推進管理和制度方面的創新,強化指導服務,主動適應高質量發展需要。
拓寬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管理渠道
在決策公開和普法宣傳方面,調研組認為,政府的重大行政決策、起草重要文件公開征求意見時,運用專家論證會、聽證會、社情民意調查等方式不充分,引導社會公眾建言獻策、公眾有效參與性不足。政策解讀和普法宣傳有較大提升空間,有的政府部門普法宣傳點到為止,普法方式方法較簡單,鮮活性和實效性不強。對普法宣傳效果尚未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
“對于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一定要讓群眾廣泛參與,收集和傾聽群眾意見?!笔腥舜蟠砝钗母锝ㄗh,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一定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去辦理,要向群眾清楚地解釋法律依據,讓群眾誠心接受,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
“提升公眾參與治理力度,抓好地方性法規宣傳實施?!笔腥舜蟪N瘯M成人員建議,要有效回應社會關切,拓寬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渠道,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堅持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加大決策合法性審查力度,推進決策合法性審查標準化、規范化,提高各類聽證會、征集意見活動實效,進一步提高決策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高密度、多形式地對我市地方性法規開展普法宣傳,建立健全普法宣傳效果評估體系。
針對我市地方性法規實施不夠理想,知曉度和適用度需要進一步提高的問題,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要加大我市地方性法規適用的力度,突出抓好實施我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揚塵污染防治條例、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野外用火管理條例、養犬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發揮我市地方性法規實用性強、地方特色突出等優勢作用,使法規得到全面貫徹實施。
代表聲音
市人大代表楊健華:
建設法治文化
倡導法治精神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執法行為中都能看到風清氣正、從每一項執法決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法治政府建設的努力方向?!笔腥舜蟠項罱∪A說,在參與法治政府建設調研過程中,她明顯感受到,近年來隨著公民法治意識不斷提高,對公平正義的需求呈現多樣化,過去一般注重實體結果公正,現在對程序公正也有更高追求。
楊健華認為,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機關不斷提高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決策依法、辦事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這對建設法治國家、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至關重要。同時,建設法治政府離不開政府依法行政,更離不開建設法治文化,要在全社會倡導法治精神,鼓勵大家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才能增強公眾對法治政府的認同感和參與感。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據治理、數據要素×專業服務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