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審判,一手托著民,一手托著官。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三級法院緊緊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立足地域實際,以實質化解行政爭議為主線,以府院聯動凝聚治理合力,狠抓執法辦案、司法改革等重點工作,推動新時代內蒙古法院行政審判工作全面提質增效。
創新機制,賦能行政爭議實質化解
李女士作為原告,向呼和浩特市回民區人民法院先后提請了撤銷不動產登記中心的房屋所有權證的行政訴訟和確認丈夫生前房屋繼承遺囑無效的民事訴訟。以往,行政案件和民事糾紛需分別審理,不僅周期長,還涉及兩個程序的銜接等問題,不利于及時化解糾紛。
本案的主審法官劉振中仔細研究案情后,認為李女士的案件符合行政訴訟與相關民事爭議合并審理制度,能夠大大提升審判效率。于是,法官立即聯系當事人,依法向當事人作出是否進行合并審理的提示,并進行了法律釋明。在獲得李女士及其代理人的同意后,回民區法院正式合并審理了這起行政案件和民事糾紛。案件在短時間內迅速審結,各方對處理結果都非常滿意。
無獨有偶。呼倫貝爾市中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審結的宋某某訴某市交通運輸局、某市人民政府征收補償一案中,承辦法官發現該案還涉及原告宋某某與第三人王某某、栗某某之間的土地轉讓糾紛。在對原告宋某某進行釋明后,法院作出《行政訴訟中一并審理民事爭議告知書》,并向原告宋某某送達。原告宋某某申請一并審理民事爭議,并提交民事起訴狀。后合議庭作出《決定書》,準許本案一并審理民事爭議。在決定一并審理后,合議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及《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行政訴訟中一并審理相關民事爭議指導意見(試行)》的相關規定,對土地轉讓合同糾紛進行了審理,并以民事關系為基礎,對土地征收補償行為的合法性進行了審查,后在行政判決書中對民事和行政爭議一并作出了判決,有效避免了程序等待和程序空轉問題。
制度促推發展。內蒙古高院出臺的《行政訴訟中一并審理相關民事爭議指導意見(試行)》,激活了一并審理制度,針對登記、征收類比較突出的民行交叉難題,通過一系列具體舉措,有效破解民行交叉案件程序空轉、循環訴訟、相左裁判執行困難等諸多問題,優化案-件比,實現爭議實質化解。
同時,內蒙古高院穩步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深化出庭應訴實效。自2020年以來,堅持以月專報方式向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通報負責人出庭應訴情況,平均出庭應訴率長期穩定在99%左右。目前,出庭應訴率已納入法治政府建設考核指標,行政機關敗訴率、實質化解率已納入旗縣(市、區)委書記考核指標。
立足職責,助力法治政府建設
監督就是支持,支持就是監督。
內蒙古高院針對在審理過程中發現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及政務不誠信有損營商環境等問題,通過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監督貫通協調平臺,促進各類監督力量整合,推動爭議實質性解決。
目前,內蒙古高院正在與相關部門會商建立司法審判與紀委監委線索移送機制。對于審判中發現履職中可能存在職務違法或明顯不當等違法違規行為,及時將有關線索移送屬地紀委監委依法依規依紀初核處置。
內蒙古法院還不斷強化司法建議制發反饋機制,有效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今年1至5月,全自治區法院行政審判部門發送司法建議120件,現已被采用98件,其中,44件助推行政機關規范執法行為,23件通過司法建議解決個案爭議,1件解決類案爭議,占被采用總數的69.4%。與此同時,為推動行政機關及時自糾、依法履行生效裁判,法院會在判決前向被訴行政機關發送《敗訴風險提示函》、判決后發送《履行行政判決提醒函》,并要求限期反饋。對于行政機關拒絕自行糾正且法院判決敗訴,以及不及時履行生效判決的,按期制作專報發送屬地黨委及依法治區辦。
延伸服務,積極融入社會治理
鄭某是赤峰市松山區某物業公司的職工,在入戶維修管道過程中膝蓋受傷,經醫院診斷為膝內側半月板后角損傷。鄭某向人社局申請工傷認定,后人社局作出認定工傷決定書,對鄭某受到的傷害予以認定為工傷。物業公司不服,向松山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該決定書。
在梳理案情過程中,承辦法官發現,糾紛雖因人社部門作出的工傷認定書而引發,但案件的實質矛盾集中在用人單位物業公司與職工鄭某之間。具體而言,物業公司未給鄭某繳納工傷保險,鄭某在受傷后與物業公司協商賠償事宜,但因雙方對賠償數額未達成一致意見,鄭某遂申請工傷認定,通過法律途徑維權。因此,案件的實質爭議在于賠償金額問題。
為實質化解各方矛盾,承辦法官在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決定將該案導入調解程序,鄭某作為案件第三人參與調解,同時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業調解員共同參與糾紛化解。
調解過程中,承辦法官耐心細致地向雙方講解法律關系,明確雙方責任;調解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通過現實案例向當事人講解類案處理規則,并向物業公司強調要善待員工,耐心真誠地處理好與員工之間的關系。
經過歷時一個多月反復多次的協調工作,最終,物業公司與鄭某就工傷保險待遇賠付金額達成一致意見,雙方簽訂和解協議,物業公司當場撤訴,并向鄭某支付了賠償金。
辦案就是治理。內蒙古法院積極融入社會治理工作大格局,“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推動從源頭預防并減少行政爭議,一項項實質性工作舉措穩步推進。建立“代表委員﹢法院”行政爭議協調化解機制,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調解,提升矛盾糾紛化解率;推行“首席法律咨詢專家﹢法院”矛盾糾紛化解新模式,對于疑難復雜、專業性較強案件,充分聽取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分析研判意見;對于行政爭議存續時間長、符合調解條件的案件,邀請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參與調解工作,將法律人才智慧成果轉化為統籌協調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實際效果。
在此基礎上,設立法官工作站,前移司法服務,探索建立集接待群眾、調處糾紛、法律咨詢、社會服務于一體的服務格局。截至目前,全自治區法院共設立1163個法官工作站。建立行政爭議調解平臺,細化調解范圍、調解流程、調解方式,強化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探索“非訴調解﹢司法確認”,完善行政爭議事項第三方征詢、訴前調解中鑒定。建立健全行政審判與行政復議日常聯絡、聯席會議等制度,目前,轄區各中院及部分基層法院立案大廳均設置了行政復議受理窗口,發揮著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
“今年是‘全國行政審判質效提升年’,全自治區法院將持續推進行政審判理念現代化,充分發揮行政審判工作在全面依法治區、助力法治政府建設方面的重要作用,認真抓好預防和實質化解行政爭議這一系統工程,努力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眱让晒鸥咴合嚓P負責人說道。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據治理、數據要素×專業服務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