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江西省政府新聞辦、省發展改革委召開“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
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慶紅,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任紅麗,省工商聯副主席周華愛,省司法廳一級巡視員龔河興,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鄧海平出席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為了更好督促和推動各地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近幾年我省持續開展營商環境評價。請問今年在推動營商環境以評促改、以評促優方面有什么新舉措?
李慶紅: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圍繞優化營商環境作出系列部署,為檢驗營商環境改革成效,指導和幫助各地客觀、及時了解本地營商環境水平、短板弱項和改進方向,我省定期組織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并于去年上線了江西省營商環境智慧監測評價平臺,實現評價信息化、智能化。從評價監測的結果看,我省營商環境各項指標明顯改善,各地營商便利度明顯提升。為更好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進一步促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今年,我們又在對接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和國家及省有關要求基礎上,按照總體優化、確保精簡、注重實效的原則,對全省營商環境智慧監測評價進行了修訂完善,主要突出了“三個注重”。
一是注重解決企業實際困難。當前,經濟形勢回升向好態勢基礎仍需鞏固,部分行業持續承壓,經營主體發展遇到的問題困難不少,對政府服務效能、紓困解難的期待更高。為此,我們在評價考核中,增設“投訴問題處理監測”,引導和督促各地加大營商環境投訴問題解決力度,并特別強化問題處置的時限要求和企業滿意度,更好維護企業合法權益,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二是注重減輕基層負擔。圍繞企業從開辦、投資經營到退出全生命周期,聚焦痛點、堵點、難點,整合優化評價指標,大幅精簡具體監測事項和改革監測任務,調整后總體監測評價工作量相比去年減少一半,目的就是真正把中央關于《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落到實處。
三是注重推動改革創新。近年來,我省在政務服務、法治營商、惠企幫扶等方面涌現出一批改革經驗,各設區市結合實際推出各自的營商環境品牌,贏得了企業群眾的好評。但與先進標桿地區相比,我省原創性、引領性改革還不多。為此,專門設置“創新激勵”作為加分項,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獲得國家或省級層面通報表揚、復制推廣的地區予以激勵,促進各地研究推出更多創新性、示范性改革舉措,總結提煉更多有實效、有影響力的改革亮點,打響江西營商環境品牌。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對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作出了重要部署。請問省司法廳在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更好保護經營主體合法權益等方面,采取了哪些具體舉措?
龔河興:省司法廳積極踐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立足自身職能,努力為江西營商環境提供最好的法治保障。
一是健全法規政策,在制度上保障。推動出臺《江西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江西省先進制造業促進條例》《江西省科技創新促進條例(修改)》等法規,明確涉企立法項目應當征求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意見,增強法規規章的針對性和可行性。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工作機制,防止出臺排除、限制競爭的政策措施。組織開展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政策集中清理,在制度環境上保障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
二是強化監督質效,在執法上保障。扎實推進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部署開展“抓規范、優環境”行政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和監督行動。搭建“有法幫你—行政執法專項監督批評建議平臺”,深入推進行政執法監督與12345信息共享合作機制試點工作,注重發揮社會監督力量。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和監督罰款設定與實施工作方案,牽頭梳理行政執法事項清單。統籌推進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和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依法推行“減免責”清單和“企業安靜日”制度,持續推進包容審慎監管。2024年1-6月,全省行政執法部門辦理免予行政處罰案件27.52萬件,免予處罰金額5745.04萬元,減輕從輕行政處罰案件9.47萬件,減輕行政處罰金額7541.92萬元,不予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案件132件。
三是整合司法行政資源,在服務上保障。整合并優化律師、公證、仲裁、調解、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資源。部署開展“千所進萬企”“有法幫你+”“法治贛商行”等專項行動。開展綜合法律服務平臺建設試點,推進法律服務與產業融合發展。今年上半年,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和網絡三大平臺累計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法律服務107萬件次。設立江西省國際商事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自設立以來,共受理商事調解案件192件,涉及金額2380余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不斷優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暢通涉企糾紛多元化解渠道,為各類經營主體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請問我省在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助力項目加速落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任紅麗:近年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一是推進項目審批標準化規范化,審批效能全面提升。我們通過“減、放、并、轉、調”,對從項目立項到竣工驗收和市政公用服務設施接入全過程事項進行梳理,不斷精減合并審批事項,根據項目類型、投資類別分類制定了審批流程圖。將審批服務過程中的專家評審、會議審查、征求意見、現場核驗等環節納入審批全流程用時管理,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體外循環”和“隱性審批”問題專項整治行動,規范審批行為。不斷推進并聯審批、聯合圖審、聯合驗收、多測合一、區域評估、告知承諾制等改革措施,一系列精簡審批舉措落地見效,各地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事項清單平均壓減了1/3,全流程審批時限壓縮至110個工作日以內。
二是推行工程項目全流程在線審批,審批便利度不斷提升。近年來,我們建成了全省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實現了一網通辦,并不斷完善工程審批系統,推廣線上智能引導、智能客服等輔助申報方式,增加了在線繳費等功能,全面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電子化申報,加快推進電子材料在網上辦理中的歸集共享,推廣電子證照,主要審批事項均在線制證、出證。持續推動系統互聯互通,打通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涉及的相關部門各類業務系統20余個。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通過系統辦理項目7萬余個,受理項目審批事項45萬余件,新建房建項目并聯審批率及聯合驗收率均達到90%以上,辦理電子證照9萬余本。
三是不斷創新舉措優化服務,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各地全部實現了“一個窗口”統一收件、出件、咨詢,并為建設單位提供幫辦代辦“一站式”服務。優化市政報裝服務,依托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和工程審批系統,推行水電氣網聯合報裝“一件事”集成辦理服務模式。各地結合本地實際不斷創新,在集成辦理、數字報建、主動服務等方面推出了很多好的做法和措施。群眾滿意度得到不斷提升。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切實服務企業群眾,不斷提升項目審批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更好滿足企業群眾辦事需求。
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關鍵。請問在提升企業投資貿易便利水平、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省商務廳目前采取了哪些務實舉措、有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何打算?
鄧海平:近年來,省商務廳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部署,采取了系列舉措推進投資、貿易、口岸通關便利,特別是在今年3月,推動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投資貿易便利化改革的意見》,在全省實施了20條投資貿易便利化改革的務實舉措,有效助力全省開放型經濟逐步回穩、不斷向好。今年1-6月,全省招商引資量質持續優化,12條重點產業鏈引資占全省引資比重不斷提升;外貿進出口連續5個月降幅收窄,“新三樣”出口占全省出口額比重提升至13.6%;口岸進出口貨重增長16.5%。具體來說,我廳采取了以下舉措:
一是著力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進實施制造業領域對外資限制措施“清零”,與全國同步擴大服務業領域開放,積極引導外資投向我省鼓勵類產業。截至今年6月,全省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1萬家,實際利用外資390億美元。積極發揮重大招商項目協調機制和外資圓桌會議機制,多渠道幫助重點投資項目解決用能、用地、環評等問題,推進項目加快落地建設。
二是著力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深入推進“千企百展”工程,每年組織全省2000家外貿企業參加100余個境內外知名相關行業展會,積極幫助企業拓市場搶訂單。今年4月舉辦的135屆廣交會,組織我省500余家外貿企業參加,獲得線下展位數880個。大力支持和引導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便利外貿企業“走出去”。近年來,我省跨境電商發展十分迅速,進出口規模全國第六。
三是著力提升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發揮水運優勢,推動九江港在長三角率先試點“聯動接卸”模式,至上?!疤焯彀唷鄙墳椤奥撁斯矀}”,持續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減少運輸時間。推動恢復和加密國際客貨運航班航線,穩定開行鐵海聯運班列和中歐(亞)班列,積極服務江西產品便利快捷“走出去”。
下一步,我廳將對標打造一流國際營商環境,牽頭抓好投資貿易便利化20條舉措落實,復制推廣新一批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積極創建國際投資“單一窗口”,推動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不斷暢通口岸物流通道,降低企業投資經營成本,提升企業投資江西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江西省非公有制企業維權服務中心作為聯系、服務非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重要通道,為其提供維權、政策法規咨詢等服務。請問省非公企業維權服務中心是如何高效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助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周華愛:省工商聯、省非公企業維權服務中心不斷強化維權服務體系,依法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助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一是不斷強化聯動高效工作機制。發揮“聯”的優勢,推動省、市、縣非公企業維權服務中心分別與政府和相關部門,以及政法單位都建立了訴求分辦、移交機制。同時,省工商聯與省政府督查室建立溝通聯系機制,將重大疑難訴求辦理列入省政府督查內容。分別與省法院、省公安廳、省司法廳聯合印發機制文件,明確在原有工作聯系協調機制基礎上進行調整優化,提升企業訴求辦理實效。通過建立健全維權服務工作機制,暢通企業訴求辦理渠道,確保了訴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
二是不斷強化快速處置辦理實效。始終秉持“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依法依規認真辦理企業每一件訴求,印發《關于健全涉民企訴求快速處理機制 進一步加強全省非公企業維權服務工作的意見》,進一步規范訴求辦理的分析研判、分辦移交、跟蹤協調、回復、督辦、辦結和企業風險提示等七大訴求辦理環節,突出問題導向,加強快速處置。截至2024年7月,省非公企業維權服務中心辦結企業維權訴求849件,指導設區市非公企業維權服務中心辦結企業維權訴求3540件,辦結率均達到了85%以上,讓廣大民營企業感受營商環境不斷向好向優,提振發展信心。
三是不斷強化團結引領服務內涵。堅持把“講政治”和“講法治”相融合,將教育引導企業貫穿維權服務全過程。在辦理訴求時,通過《提示函》等多種方式,幫助企業家既解事結更解心結,引導其堅定理想信念,聽黨話、跟黨走。通過舉辦民營企業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培訓班、與省公、檢、法共同編寫500個優化營商環境服務民營經濟案例、開展“入企走訪連心”“法治贛商行”等舉措,向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宣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法律法規、惠企政策,引導企業依法經營、依法治企,加強合規建設,踐行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以高質量法律維權服務,護航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當好民營企業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