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典型經驗做法的引領示范帶動作用,加強工作交流,推動各級各部門互學互鑒,復制推廣好經驗、好做法、好案例,進一步提高全市營商環境創優成效,晉城市以市場主體和公眾滿意度為導向,及時收集梳理各級各部門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典型經驗做法,現分享政務服務領域典型經驗做法案例7例。
案例1:陵川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
開展項目“一本制”審批 助力營商環境深度優化
陵川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部署精神,深化“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和質量,加快投資項目審批進度,進一步做優做實重點項目服務工作。根據《晉城市深化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2022年度重點工作方案》要求,市里明確陵川縣2023年至少推動5個企業項目實行“一本制”服務模式,并作為一項任務指標進行考核?!耙槐局啤狈瞻ㄊ屑墝徟鷻嘞尴颅h境影響評價、水土保持方案、節能評價、洪水影響評價、取水許可5項服務內容,由政府買單提供全包辦服務,陵川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經多次篩選和實地考察,擬定5個企業投資項目享受“一本制”全包辦服務。
主要做法抓好調研
陵川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向陵川縣工信、發改、農業、水務、文旅等相關部門印發了《關于征集報送2022年涉及“一本制”服務項目的通知》,在廣泛征集項目的同時,協同相關部門主動深入到項目建設單位實地勘查,重點了解項目經營業態以及每個項目存在的難點、堵點問題,了解項目單位實際訴求,開展“三送兩聽一解”服務,推動項目手續辦理服務跑出“加速度”。
抓優服務
經過多次篩選和實地考察,確定5個企業投資項目享受“一本制”全包辦服務。陵川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為5個項目分別指定項目長,積極與建設單位溝通,梳理好申辦業務清單,采用電話跟進、遠程指導、上門服務、現場辦公等多種方式,幫助建設單位整理審批前置資料,指導做好申報材料的準備,審批流程規劃、申報進度計劃等各項工作安排,幫助企業打破難點,加快項目審批效率,降低企業辦事成本,為項目的推進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提供助力。
抓實跟蹤
項目長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按照項目計劃,周周調度項目進展,動態了解項目推進難題,共同研究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逐一明確責任單位、責任領導、完成時限,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推進項目進度,確保項目建設按照時間節點和進度要求高效有序穩步推進。
取得成效
助力市場主體倍增
項目審批是企業落戶的第一道“關口”,是考量營商環境的尺子,“門檻”是否好進,是投資者關注的第一印象。把環境影響評價、水土保持方案、節能評價、洪水影響評價、取水許可5個事項辦理有機糅合,減少企業前期投入時間成本,此舉真正實現了“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的化學合并效應,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達到了助力市場主體倍增的目的。
落實助企紓困政策
“一本制”實施后,項目審批事項的文本編制成本由“政府買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資金壓力,縱深推進了“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政策紅利逐漸釋放,黨和國家的各項助企紓困政策真正落地。2022年來,陵川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共為5個企業項目節省開支共計肆拾玖萬捌仟元整。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陵川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將主動深入企業一線,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第一時間回應企業訴求,開展審批靠前服務,努力為項目實施和企業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審批服務,奮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增強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持續擦亮“零距離·心服務”黨建服務品牌,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全域美麗、共同富裕新陵川提供強力支撐。
案例2:沁水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
政務“無斷檔” 服務“不打烊”
“上班時間沒空辦,休息時間沒處辦”和“事情沒辦完還要再次跑”一直是許多上班族的困擾,為更好地消除辦事群眾的“煩心事”,近年來,沁水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在認真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基礎上,統籌各入駐單位聯合開展“不打烊服務”,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變“8小時工作”為“全天候為民服務”,有效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主要做法
自助智能,推進服務無“斷檔”
沁水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持續推進政務服務自助終端進大廳、入基層,實現了辦事時間無“斷檔”,優質服務無“阻擋”。2021年7月,在沁水縣政務服務大廳設置了7*24小時自助服務超市,至今累計已受理自助辦件9000多件。主要形成了3個服務創新:
一是一證即辦,僅憑借身份證就可以進入超市并快捷辦理相關業務。
二是配備指導專員。幫辦代辦員兼職自助服務指導專員,對于年邁、行動不便等特殊群體提供一對一指導,高效辦理業務。
三是遠程服務指導,在機器故障或者操作遇到困難時,群眾可通過撥打電話或視頻實現在線指導,輕松自助辦理業務。沁水縣借助數字政府建設和星級評定工作的開展,積極拓展幫辦代辦、聯合踏勘、大廳服務智能化管理、公文智能化辦理等數字化功能,推動有條件的鄉鎮和社區,配備自助服務機、引導服務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逐步實現“不打烊”自助模式。
“預約+延時”,推動服務不打烊
沁水縣政務服務中心從方便企業和群眾的角度出發,統籌各進駐單位推行“周六預約辦+工作日延時辦”服務,公布政務大廳“周末不打烊”事項清單23項,變“無人受理”為“如約等候”,變“準點下班”為“辦完下班”,讓“服務不斷檔、中心不打烊”成為工作新常態,進一步提高政務服務質效。國慶期間,為方便群眾辦理出入境、交管、戶政等公安業務,沁水縣公安局行政審批科與交警隊車管所各業務窗口在假期繼續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集中辦證服務,累計提供服務23次。
“云指導+碼上辦”,推動服務一次辦
立足“企業不出門,服務送上門”,沁水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充分發揮“解難思維”,聚焦為開辦企業全方位服務核心職能,創新式建立了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小沁管家”云指導,將開辦企業登記常用表格、參考范本、“小沁管家”開辦企業咨詢群“三碼合一”,推動企業開辦“碼上辦”,最大限度提高“一次辦”成功率。2021年7月,晉城保順農牧有限公司,通過“小沁管家”咨詢服務群截圖和視頻在線答疑,成功完成了線上申請和審批,郵寄獲得了證照,實現了“一次都不跑”的不見面審批。
“政務服務+EMS”,推動服務不見面
沁水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與沁水縣郵政快遞合作,推出“政務服務+EMS”雙向免費郵寄服務,免費為申請人郵寄證照、申辦材料等審批相關文件,制作郵寄回執臺賬,對申請人信息進行登記、統計,隨時關注快遞動態,及時電話回訪,確保郵寄送達精準,實現群眾辦理“最多跑一次”“全程免費”,目前已為500余名群眾提供“不見面”的省心服務。沁水縣2022年教師資格認定工作自開展以來,不僅推出“提前辦”“容缺辦”“視頻辦”“延時服務”等特色服務,而且充分利用雙向免費郵寄的服務優勢,共受理305份教師資格認定材料,按時保質完成工作任務。
取得成效
沁水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聚焦服務便民化,多舉措積極拓寬辦事渠道,大力推行“網上辦”“自助辦”“延時辦”,持續深化“集成聯辦”“靠前服務”“云指導”,以全天候服務全力打造“沁心辦”政務服務品牌,進一步實現政務服務減跑動、減材料、減時限,切實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添活力、增便利。
案例3:陽城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
打造貨運車輛營運“一件事一次辦”新模式持續提升服務水平
為全面落實陽城縣2023年優化營商環境“提質增效年”活動要求,更好踐行“流程最優、效率最高、服務最好”服務宗旨,努力推動由主動服務到引領服務的拓展升級,持續提升辦事群眾滿意度,主動創新服務,高標準執行服務舉措,促使辦理流程更加規范,實現辦事群眾辦理貨運車輛營運最優體驗,陽城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打造貨運車輛營運“一件事一次辦”新模式,持續提升服務水平。
主要做法
整合事項一窗辦
將原先的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道路運輸證配發兩件事情整合成“貨運車輛營運一件事”,并推行無差別受理,最大限度簡化辦理程序。
線上線下融合辦
“貨運車輛營運一件事”減少很多線下辦理環節,申請人不再多頭奔走。申請者既可通過陽城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一窗受理窗口線下申請,也可通過陽城縣政務服務網“貨運車輛營運許可一件事”辦理入口線上申請,專窗受理申請后,后臺流轉辦理,最終一窗出件,完成全鏈條服務。
集成服務提速辦
道路貨物運輸經營許可和道路運輸證的配發提交一次申請材料,同時審核,分別出證。通過“一件事”改革,變并聯審批為串聯審批,進一步減少了辦事環節,優化審批流程,壓縮辦理時限,切實提高了服務效率,提升了辦事群眾和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取得成效
一是提升服務意識。從“要我服務”到“我要服務”,從“被動服務”到“主動服務”的服務意識轉變。
二是提升群眾辦事便利度。創新性地整合“道路貨物運輸經營許可和道路運輸證”,通過精簡材料“做減法”,優化服務“做乘法”,從“分別辦”到“一次辦”,讓群眾辦事步入“快車道”。
下一步,陽城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將繼續堅持以服務為宗旨,持續推進集成化改革,打造政策洼地和營商高地。一是持續提升服務水平。堅持以服務跟著需求跑為導向,以辦事群眾滿意度為中心,聚焦辦事群眾“受理便、環節簡、資料少、跑動少、效率高”的普遍需求,探索常辦簡易審批事項“秒報秒批”,提升市場主體辦事體驗,確保營商環境評價持續提升。二是持續完善長效服務機制。深化提升優質服務工作,打造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背景下的提心服務,增強工作人員的優質服務意識、主動服務意識、責任擔當意識,持續提升服務水平。
案例4:晉城市城區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
“極簡審批”模式 “無感容缺”服務助力道路重點工程提速增效
晉城市鳳凰路道路工程,位于我市黃華街以東、佑安街以南,建設等級為小區道路。為加快項目建設進度,進一步完善主城區西南片區路網建設,城區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采用“極簡審批”模式于2023年5月11日出具了可行性研究報告(代項目建議書、代初步設計)批復。
“審批全代辦”疏通項目審批鏈條
自接到該項目申請資料后,城區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隨即組建項目管家團隊,通過“一項目一方案一清單”合理研判了該項目辦理全鏈條流程,根據項目特點配備“項目長”,啟動“一次勘驗、一會征詢、一站完成”的聯合預審機制,組織多單位通過一次聯審會議,同步落實多部門意見,就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階段及初步設計階段進行論證。同時指派項目管家團隊專人為其專項服務,全程跟蹤項目推進情況,協調相關部門、科室,提高工作效率。
“極簡審批”提升項目辦結時效
根據《晉城市城區投資項目“極簡審批”改革實施方案(試行)》(城審改辦發〔2022〕1號),在充分征求項目單位和設計單位雙方自主意愿的基礎上,由該雙方分別作出相關承諾后,城區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不再組織專家進行技術評審,直接予以立項。通過免會議評審、免文本修改、免專家復核的“三免”舉措,將辦結時間由原先的25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讓審批事項真正實現易辦、快辦、好辦。
“模擬審批”助力項目開工提速
晉城市鳳凰路道路工程雖未取得土地使用權但主體相對明確、用地范圍及規劃設計條件已確定,城區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充分利用土地劃撥前期的手續辦理時段,在暫不具備法定審批條件的情況下,視同該主體已取得土地使用權,提前進入審核程序,容缺審查,出具“模擬審批”的預批復意見,最大限度地加快重點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達效。后期在該項目取得土地并達到法定審批條件后,城區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即對土地取得前的模擬批復進行補充、完善,將模擬批復轉化為正式審批文件。
“三審合一”優化項目辦理流程
根據《晉城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晉城市市級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晉市政發〔2021〕6號),城區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對晉城市鳳凰路道路工程立項階段所涉及的“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三個審批環節合并為“可行性研究報告(代項目建議書、代初步設計)”一個審批環節,通過一次受理、一次審核、一次辦結,將辦結時間由55個工作日縮短至1個工作日,全力打造審批服務升級版。
案例5:晉城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
項目全程幫辦、精準施策加快前期手續辦理速度
晉城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建立項目長幫辦代辦機制,為重點工程項目提供全流程咨詢與幫辦代辦服務。國家電投(山西沁水)新能源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申報的地面集中光伏項目,是今年我市市級重點工程,工期緊、任務急。作為晉城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入企宣傳投資項目審批惠企政策的受益對象,項目單位在了解到項目審批“全代辦”服務后,當即簽署了全代辦服務委托書,項目長組織項目審批“管家團隊”進行充分研判后,根據項目的特點和當前審批手續辦理的堵點問題,選用了企業投資項目“模擬審批”服務流程,并全程指導和幫助項目單位準備相關資料,協調推進項目審批各環節,極大地加快了手續辦理進度,確保項目盡早開工建設。最終,該項目全流程涉及的選址意見、項目核準、水土保持方案、輻射環境影響評價4個事項,共用時2個月全部辦結。
主要做法及成效
“全代辦服務真的太貼心了,就像醫生問診,針對性解決我們在辦理審批手續中的困難,還有專人協調跟進,使我們在項目手續辦理上能找見人、能問清楚事、能解決了問題?!眹译娡叮ㄉ轿髑咚┬履茉窗l電有限責任公司的項目負責人拿著辦結批復資料感慨道。
項目審批“全代辦”服務是圍繞工程建設審批全過程,堅持“一支隊伍管始終”服務理念,按照每個項目“確定一名項目長、組建一支管家團隊、定制一套服務方案、列出一張要素清單、設計一個告知承諾模板”的原則,為重大項目提供從立項到開工的“全代辦”無償服務。一份服務委托書、一份審批方案、一份信息臺賬、一個辦結單、一份工作建議,看似薄薄的幾張紙,卻是晉城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每一個項目長落實項目審批“全代辦”服務,用心用情服務經營主體的濃濃心意。
制度保障開展入企服務
針對全市重點工程項目,晉城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按照“助企紓困”精神主動上門對接,充分了解項目情況、建設單位訴求,為后續開展一系列研判、幫代辦服務打好基礎。
落實項目長幫辦代辦服務
項目管家團隊為項目開展“一站式”研判,形成審批服務方案,梳理出事項清單、材料清單、優化流程建議,并為該項目配備“項目長”,按照審批服務方案落實全流程幫辦代辦。
采用模擬審批+承諾制審批 優化辦理流程
按照審批服務方案,多措并舉優化流程,充分利用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法定公示時間辦理后續審批手續。企業提交項目核準申請后,晉城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相關審批科室對申報材料按照《晉城市企業投資項目模擬審批實施辦法》規定進行預審查;采用承諾制辦理免予評審,材料齊全后兩天內完成立項審批,縮短了開工前手續辦理時限。
案例6:陽城縣審批服務管理局
堅持“四個第一” 做優做強“一件事一次辦”
近年來,陽城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做優做強“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服務改革,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聚焦企業和群眾高頻辦事需求,持續謀劃集成了以企業、項目、公民全生命周期為中心,圍繞全生命周期審批事項“能聯盡聯”,推動更多事項“證照聯辦”“證證聯辦”“一件事一次辦”。
主要做法
明目標 把群眾需求作為改革“第一導向”
一是在“一件事一次辦”提檔升級事項清單基礎上,串聯起企業從開辦經營到注銷、項目從立項到驗收、公民從出生到身后的各個重要階段,整合兩個以上相關聯的“單項事”,推行部門內部集成、跨部門聯動集成、跨層級權限集成的服務模式,編制標準化辦事指南。
二是成立“一件事一次辦”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親自抓、親自督辦,落實“聯合”工作機制,細化部門職責,推動全流程聯辦進展,打破部門和部門間的“信息孤島”,推動部門間的“互聯互通”。
三是根據全市推行的15個精品“一件事一次辦”事項,督促各牽頭單位結合本縣實際情況,參照各個事項的操作規程,制作陽城縣操作規程并推廣實施。
聚合力 把集成服務作為改革“第一路徑”
一是簡化辦事材料。通過“修改、體驗,再修改、再體驗”精細化梳理修訂辦事指南和一次性告知書,確保群眾辦事“一看就明白,一填就正確,一審就通過,一次就辦好”。陽城縣濩澤后勤服務有限公司申請勞務派遣、人力資源服務業務時我們一次性告知所需全部申請資料,審核辦事人提交的資料后同時發放了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大幅提升了企業開辦便利度,為其快速進入市場規范運營創造了便利條件。
二是升級辦事流程。聚焦社會涉及面廣、辦理量大、辦理時間相對集中的“我要開小吃店”“我要開理發店”等“一件事一次辦”高頻套餐,結合每個套餐特點進行量身定制和改造升級,同時組織專窗綜合受理人員對改造后的套餐涉及事項、辦理環節、申請材料、統一出件等內容進行集中培訓,打破了以往“一人一崗,各負其責”的舊模式,實行“證照聯辦”打包辦、“幫辦代辦”一次辦,形成“一辦到底,集成審批”新模式。線上已辦理多件事套餐311件,平均時限壓減47%、環節壓縮76%、材料精簡40%、跑動減少80%。
三是縮短辦理時長。推出一件事免申即辦“1+N”創新舉措。即以“1”張營業執照簡單要素變更為核心,同時實現“N”張準入類許可證“一件事一次辦”,打造出系統集成的企業簡單要素變更套餐體系。目前已在食品經營、人力資源、娛樂經營等行業推出13個套餐39個子項,平均提交材料由5份改為全部免提交,所需時間由多天縮短至當場辦結。
四是減少跑腿次數。推行“一件事”加“承諾辦”,放射機構人員4個事項一次辦理。在原先將放射機構需要辦理的醫療機構放射性職業病危害建設項目預評價報告審核、醫療機構放射性職業病危害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放射源診療技術和醫用輻射機構許可融合辦理的基礎上,又將放射醫療工作人員證核發進一步合并辦理,并推出承諾辦和幫辦服務,辦事人提交材料齊全、承諾符合條件后,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一次性就拿到了開展放射經營所必需的《放射診療許可證》《放射工作人員證》兩個證書。
強優化 把群眾滿意作為改革“第一標準”
一是持續推行“一本制”?!耙槐局啤奔炊鄠€評估事項打包編制、一次批復,編評費用由政府買單,共為企業節省成本超150萬元。通過,“一次申報、一本報告、一次審查、一件批文”即“四個一”辦理方式為新建鳳南大道、新建“陽羊洋”智牧科技產業園區上黃巖種羊場等15個項目完成了“一本制”“承諾制”審批。
二是推進“一次辦好”服務,提速“信用+審批”。按照“能減則減、能免則免、能快則快、能優則優”的原則,細化事項分類管理模式,準入“告知承諾制”,著力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承諾即入”極速審批新模式,將“實質審查”改為“形式審查”,持續在印刷經營、勞務派遣、人力資源、食品經營許可等事項加大告知承諾制改革力度,加快多件事聯辦審批。今年告知承諾制事項已辦理1427件,全部當場辦結領證,實現了審批事項“馬上辦”。
三是形成“六辦”服務。推出“容缺辦、預約辦、幫代辦、上門辦、郵寄辦、延時辦”六種服務組合拳。窗口工作人員主動提供幫辦代辦服務,幫助填寫申請表、完成網上注冊、資料上傳等工作,今年以來共提供幫辦代辦服務250余項。
四是多措并舉,推進軍人退役“一件事一次辦”。多部門聯合制定了《關于推進軍人退役“一件事一次辦”實施方案》,將軍人退役全過程涉及各部門的9個事項整合為“一件事”,形成了申請表、辦事指南、一次性告知、流程圖等,統一了辦事標準、服務流程等操作規程。并在政務中心設置“軍人退役一件事窗口”,推行“一窗受理、一表申請、一套材料、部門聯動”“一件事”辦結模式,為160名退役軍人提供了暖心、高效、便捷的服務。
重協同 把審管聯動作為改革“第一保障”
一是強化評價應用。在窗口、大廳安裝“好差評”評價器、線上辦理評價結果在政務服務網中體現,實現“好差評”線上線下全覆蓋,政務服務評價對象全覆蓋,助推“一件事一次辦”事項按期辦、提速辦、優質辦。
二是強化監督管理。按照“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監管”原則,大力推動“一體化綜合監管”,全面實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明確行政審批、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職責和邊界,及時將有關政務服務事項辦理信息和結果同步推送至行業主管部門,今年推送信息函已發944件。
取得成效
近年來,陽城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在前期“一件事”基礎上,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辦理模式,根據群眾實際需求進行辦理。線上依托省政務服務網,設立“一件事一次辦”“套餐式服務”專窗,專窗發布套餐504項,其中新增、修改多件事套餐175件,實現了“一端受理、一網通辦”。截至目前,專窗共辦理套餐1480件,其中多件事辦理300余件。對暫時線上無法辦理的“一件事”套餐, 在服務大廳設置“一件事專窗”,分類別提供辦事指南,明確告知涉及事項、申請材料和流程,專人引導確保線下同標準可辦。同時總結和發現企業、群眾辦理過程中的實際需求,不斷拓展套餐數量和模式,進一步擴大了“一件事一次辦”事項范圍和服務領域,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重要階段涉及的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打造出更優更強的政務服務升級版。
案例7:高平市審批服務管理局
探索“32512”集成改革路徑釋放“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乘數效應
“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是在現行法律法規框架內,對項目的準入預審、前期服務、落地建設、審批驗收、監督監管、信用獎懲、退出等全流程優化重構,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堅持“審批做減法,服務做加法”,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整合跨層級跨部門審批服務事項和流程,推行集“承諾制、聯辦制、代辦制”為一體的集成政務服務機制,實現企業“少跑”“零跑”。2021年出臺《關于推進投資項目“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的實施辦法(試行)》文件后,高平市以“標準地”為基礎、以“承諾制”為主線、以“全代辦”為紐帶,探索形成“32512”集成改革思路,全力推進“三項改革”的一體貫通和綜合效應的釋放。
主要做法
“3”是三個階段
通過明確“事前做標準”“事中定承諾”“事后管達標”三個階段的任務標準、操作規范和管理運行流程,增強改革的操作性、連貫性和協同性。
“2”是雙向承諾
樹立“政府服務承諾+企業信用承諾”的“雙向承諾”意識,建立政府靠前服務事項體系和企業信用承諾指標體系。
“5”是五聯機制
對項目進行聯合研判,并開展“聯編、聯評、聯審、聯勘、聯驗”。
“1”是“一本制”
通過“一家牽頭、一次委托、一體編制、綜合評審”,形成一套綜合性技術審查成果。
“2”是指“雙全”
即“全過程監管、全周期服務”,職能部門對承諾事項實行全過程指導監督、開展全代辦服務。
取得成效通過探索實施“32512”的改革路徑,集成推進“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最大限度地釋放了改革的疊加效應,為工程建設項目早落地、早開工裝上了“加速器”。2022年以來,全市累計辦理“承諾制”項目139個,應用“一本制”模式辦理的項目22個,幫助企業節約成本380.3萬元;出讓“標準地”13宗820.09畝;全市幫辦代辦人員達到633人,幫辦代辦項目179個,一般工業類項目的審批時限壓縮了80%,達到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