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人社廳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等重要指示精神,開展“金牌調解組織”培育選樹活動,推進基層調解組織建設提質增效,主動服務企業發展,不斷優化人社領域營商環境。
一、主要做法
?。ㄒ唬┚慕M織,協同推進。會同省總工會、企業聯合會、工商業聯合會聯合印發《打造“百家金牌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實施方案》,狠抓統籌謀劃,強化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分批分類扎實推進,形成部門聯動、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各市人社部門以金牌調解組織培育選樹工作為牽引,大力加強基層調解組織建設,整合用好多方資源,在推動企業、街鎮園區、行業性、區域性等類型調解組織建設方面取得成效,形成體系化調解組織網絡,為優化營商環境打牢人社領域基礎。
?。ǘ┳哌M企業,服務上門。針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地區開展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宣講。主動走進企業,深入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用工管理等情況,對存在的勞動用工風險開出“處方”,提出改進建議。常態化開展青年仲裁員志愿者聯系企業等活動,全省147名青年志愿者,主動聯系1355家企業,開展用工指導糾紛預防,為企業開展勞動用工法治體檢。鎮江市人社局與工商聯聯合開展“優化用工環境,助力民企業發展”專項行動,舉辦專題講座送法服務企業;常州市利用“常小仲”青年志愿者平臺,打造勞動普法微講堂,開展專題法制宣講。
?。ㄈ┮幏斗?,優商贏商。建立健全調解組織工作職責、調解程序和調解員行為準則。完善調解受理登記、調解處理、告知引導、回訪反饋、檔案管理、工作考核等各項制度,保證調解服務規范標準。主動為企業提供人員培訓,規范企業勞動用工、工資支付、社保繳納、規章制度訂立等工作。指導企業建立健全勞資溝通渠道,建立爭議風險防控機制,協助企業開展有效勞資溝通活動,化解勞資隱患,提供服務全面到位。建立健全調裁銜接機制,與仲裁機構建立委托、特邀或者移送調解工作機制,將簡單勞動爭議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積極構建和諧穩定勞動關系,創造優商贏商人社環境。
二、實施成效
?。ㄒ唬┙◤娀鶎诱{解組織,提供全鏈條服務體系。全省培育建設各類行業性、區域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積極打造各具特色協商調解品牌,進一步拓寬矛盾糾紛處理渠道。以金牌調解組織建設為抓手,大力推動基層調解組織制度機制創新,三年共培樹省級金牌調解組織126家,其中17家獲人社部等部門通報表揚。典型經驗做法多次在人社部、江蘇省人社廳微信公眾號等官方媒體宣傳,品牌效應不斷擴大。全省基本形成覆蓋“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企業”五級調解組織網絡,優商服務體系基本建成。
?。ǘ嫿摵险{解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機制。全面推進市縣兩級勞動人事爭議聯合調處中心建設,整合人社內部勞動關系、勞動監察、就業、信訪等資源要素,匯集司法、工會、法院等職能,對爭議案件實行“一站式”調處,全省共建成各類聯調中心140個。蘇州市吳江區聯合調處中心運行以來,落實“四方聯合”調處機制,全區勞動仲裁案件同比降幅達14.26%;徐州市銅山區將聯合調處中心建設作為“平安銅山”“法治銅山”的重要舉措,形成區級、鎮街、企業、協會商會調解網絡體系“四級聯動”新模式,極大優化當地營商環境。
?。ㄈ┨嵘{解效能,提供“互聯網+”服務方式。2024年上半年,全省各類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共調處爭議11.7萬件,調解成功率為85%,超過年度人社營商考核指標10個百分點。全省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實現便民調解服務新功能,依托線上調處平臺,延伸調解信息化觸角,電話調解、微信在線調解全面升級。全省網上調解平臺登記案件2.86萬件,當事人滿意率為98%。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據治理、數據要素×專業服務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