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將每年7月19日設立為“銀川企業家日”,“以城之名”致敬企業家。以“五個堅持”為核心,全面促改革、抓實業、謀創新、優服務,營商環境實現了從 1.0“簡政放權”到 5.0“親商尊商”的迭代升級,持續打造穩定公開透明可預期的一流營商環境。

  一是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立足新時代新階段,銀川市積極打響“在銀川·全好辦,來銀川·事無憂”品牌,聚力打造“快辦、網辦、通辦、聯辦”政務服務“四辦”新模式,實現全市87.54%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56.49%事項“全程網辦、全程掌辦”。出臺市場主體梯度培育“23條”,企業開辦全流程“一網通辦”3小時辦結,有力推動“一枚印章管審批”體制優勢向“一枚印章用數據”升級,為全社會創新創業營造了寬松便捷的發展環境。截至2024年7月底,全市各類經營主體總量達40.3萬戶,占全區總量的48.7%,同比增長5.74%,每千人擁有經營主體139.13戶,達全國中上游水平,較2014年銀川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前經營主體數量及每千人擁有經營主體數量均翻1倍。

  二是堅持發展實體經濟。銀川市堅定不移發展實體經濟,全面優化產業布局,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深入推行定制審批、施工圖審政府購買服務等舉措,提供“獨任審批師”“項目管家”VIP服務,為重點企業、項目、產業鏈、招商鏈服務提供審批、政策的精準“畫像”,推動隆基樂葉單晶電池、圖蘭朵葡萄酒小鎮等150個重點項目建成投運,形成了“三新”(新能源、新材料、新食品產業)及裝備制造業等主導產業集群,培育了以葡萄酒產業、奶產業、枸杞、文化旅游為主的特色優勢產業,“三新”產業產值達1260億元。引進京洲集團數字加速器、中電算力等場景企業,累計培育國家、自治區級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各類試點示范項目120余個,數字企業500余家,實現年度主營業務收入150億元。2023年,銀川獲得全國“千兆城市”、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城市等兩項國家級榮譽。

  三是堅持培育市場潛力。“一帶一路”十年來,銀川市推動建設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全國性綜合貨運樞紐、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不斷完善海關監管作業場所、鐵路貨運區、商務物流區等基礎配套建設,為外商企業投資提供“綠色通道”“政策上門、服務下沉”服務,對外開放水平有效提升。作為中阿博覽會永久舉辦地,銀川市已通過這一重要對外開放平臺累計吸引112個國家和地區、6000多家國內外企業參會參展,“一帶一路”交流渠道不斷拓寬。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銀川市憑借經濟穩健、投資熱力和產業活力等優質指標,再次榮獲“中國投資熱點城市”稱號,成為了中國城市投資的“新燃點”。

  四是堅持親商尊商優商。銀川市整合優化涉企服務資源,精準打造企業服務中心和企業服務大廳,建立健全企業家綠色通道、訴求直達等 9項制度,升級設立“5556666”全天候、全時段企業服務專線,開通“免申即享”政企通平臺,提供送政策上門服務。組建企業服務專員、獨任審批師、項目管家等“六支隊伍”,給予企業家禮遇,發放“企業家服務保障卡”等,為優秀企業家及其所屬企業提供機場貴賓、社保綠色通道等專享服務,以優質的法治和社會環境讓企業家有安全感榮譽感,大力營造尊重企業家、愛護企業家、支持企業家的濃厚氛圍。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據治理、數據要素×專業服務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