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是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寧夏銀川市堅持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著力夯實信用基礎設施,完善信用監管機制,提升信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齊抓共管,凝聚強大工作合力。以制度建設為引領,強化頂層設計,不斷夯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制度基礎,搭建了銀川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四梁八柱”。一是高站位統籌推進。成立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建立了領導小組統籌、發改部門牽頭、各地各部門分工落實、各方廣泛參與的協調推進工作機制,形成了上下聯動、部門協同、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完善監督考核機制,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納入年度效能考評,有力推進了工作落實。二是體系化政策支撐。推動出臺政務誠信、信用監管、信用修復、信用信息管理以及各行業領域信用建設500余項措施等,構建了縱橫相結合的制度體系,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堅強政策支撐。

  二、全面推進,開創信用建設新局。堅持把信用信息歸集共享作為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不斷完善銀川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以信息化、數字化助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一是強化信用信息歸集。按照“一網、兩庫、N系統”總體架構,建設全市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信用發布、數據歸集、協同監管、信用服務、監測預警等功能。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力度,累計歸集各類信用信息1.08億條,實現市場監管、社會保障、水電氣暖等領域信用信息全量歸集,覆蓋各類主體;其中,市場主體納稅、用水、用電、用氣、倉儲物流、知識產權等6種特定信用信息超過1400萬條,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十類行政管理信用信息近90萬條。二是暢通開放共享。推動跨部門、跨區域、跨系統的數據交換和共享,持續提升信用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的深度和廣度。目前,銀川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與自治區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銀川市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實現了常態化數據交換共享,與銀川市政務服務綜合系統實現了互聯互通,數據開放共享為信用信息查詢、分級分類監管、信用聯合獎懲、信用修復等應用提供豐富數據支撐。三是守牢網絡安全。健全完善銀川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網絡安全應急預案、平臺規范管理、信息保護和數據安全等制度體系,通過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測評、云安全防護等手段,提升系統安全、數據安全、應用安全等技術防護能力,確保信息系統安全、數據安全。

  三、抓實監管,助力營商環境優化。堅持把信用監管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點,著力構建以信用為基礎,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銜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監管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一是積極推行信用承諾制創新事前監管。嚴格落實行政許可事項清單,梳理、公布銀川市行政許可事項清單299項,規范政府行為;深入落實“證照分離”改革事項清單,對“證照分離”333項辦理事項,逐項確定改革舉措、監管措施,壓實壓緊部門責任;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針對117項準入事項,最大限度降低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二是深入開展信用分級分類強化事中監管。以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行業信用評價結果等為依據,在招標投標、政府采購、市場監管、住房建設、生態保護、醫療衛生、交通運輸、物業管理等18個重點領域、34個關鍵行業開展具有行業特點的信用綜合評價和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根據信用等級高低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推進“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檢查與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相結合,逐步推動全市隨機抽查實現從“平均監管”、“層級監管”向“靶向監管”的“三級跳”。三是構建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做好事后監管。嚴格落實《全國失信懲戒措施基礎清單》等要求,依法依規加大信息公示力度,優化企業信用報告功能,為政府部門、企業及社會公眾提供信用報告查詢,不斷加大守信激勵,穩慎推行聯合獎懲。截至目前,在政策兌現、評優評先、資金獎補、穩崗還補等領域累計實施信用核查近3萬次,為各行業主管部門開展信用監管、激勵獎懲提供了有力支撐。

  四、便民惠企,聚焦服務實體經濟。堅持把信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核心,加大信用領域應用,扎實推進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與國民經濟各方面各環節深度融合。一是提升信用修復服務質效。在“信用銀川”網站發布信用修復流程與規范,提供信用信息公示查詢、信用承諾、異議處理、信用修復等“一站式”服務,引導市場主體依托“信用中國”網站、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自主、便捷、快速修復企業信用;設立6888133信用修復服務熱線,承諾行政處罰信用修復壓縮至一日辦結,實現異議申訴和信用修復結果與“信用中國”網站當日同步;已協助1800多家企業完成行政處罰信用修復。二是創新信用融資服務方式。聚焦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積極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構建政銀企協同機制,有效降低金融機構放貸成本和風險,增強金融機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意愿和信心。在科技、工業、農業領域成立3只風險補償金和轉貸基金,建立制度化白名單推薦機制;設立總規模30億元、首期規模10億元的寧夏國有企業信用保障基金,推動國資國企實現更高質、更充分發展。三是不斷拓展信用惠民服務領域。推動有關部門積極開展公共服務領域信用惠民工作,在審批服務、創業就業、公租房申請、就醫就診、停車付費等領域,探索和拓展以個人信用為基礎的公共服務,為群眾提供優惠、便捷的服務,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據治理、數據要素×專業服務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