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六聯辦”、“信用+電水氣”服務、“網格+電力”工作機制、“一次都不跑”“一件事一次辦”……9月10日,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聯合發布《廣州市2024年持續優化用電營商環境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聚焦市場主體需求和社會關切,在夯實“聯席辦”聯動機制、優化“線上辦”服務體驗、優化“主動辦”服務流程、提升“一次辦”服務效能、推動試點創新5大方面提出15項工作任務,助力廣州打造產業友好型、企業友好型、企業家友好型營商環境,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用電營商環境示范標桿。
“六聯辦”服務模式 地鐵施工5天完成用電用水接入
廣州供電局積極推動與供水、供氣、互聯網企業跨界合作,打破市政公用服務的信息壁壘,在全國率先打造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六聯辦”服務模式(聯合報裝、聯合踏勘、聯合檢驗、聯合賬單、聯合繳費、聯合過戶),實現高頻業務“一事一次辦”。
“以往報裝電水氣網等市政公用服務,需要逐個企業的服務網點來回跑,材料多、速度慢。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六聯辦’服務舉措實施后,切實減少了企業、群眾辦理業務耗時和成本,將‘事事分頭辦’轉為‘高效辦成一件事’?!睆V州供電局市場營銷部營商服務科高級經理周丹丹介紹。
今年4月,由于地鐵八號線鳳凰新村站建設工程需要,中鐵二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南網在線“聯合新裝”功能進行“電+水”聯合報裝。申請當天,海珠供電局聯合自來水公司就到現場開展聯合踏勘,共同核實電、水接入條件,一次性反饋接入信息、共享設計方案并共商建設規劃。最終,通過“六聯辦”服務模式,從申請簽約到完成用電、用水接入總耗時5天,全過程客戶“零上門”、接電“零投資”、電力外線工程“零審批”。
自“六聯辦”服務模式實施以來,廣州供電局累計受理用戶聯合服務超20萬宗,有效減少了企業和群眾辦事的成本和時間,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實惠和便利。
工業園區“抄表到戶”改造 降低企業用電成本
轉供電收費一直是廣州市工業園區終端用戶關注的問題。由于大部分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小企業,在園區租用生產經營場所而未購置獨立物業,屬于工業園區的終端用戶,被動承擔了園區轉供電收費。
為進一步規范園區轉供電收費,今年以來,廣州供電局積極推進工業園區“抄表到戶”升級改造工作。7月29日凌晨3點,廣州首個工業園供電“抄表到戶”改造示范項目——白云益云科創園項目完成改造并成功投產送電。項目完成后,園區企業用電直接對接供電局,按照發改部門制定的標準電費繳納,并由供電局直接對園區企業開具發票,繳費賬單一目了然,繳費信息可溯源查詢。
“益云工業園區‘抄表到戶’改造降低了工業園區企業用電成本,也提升了園區招商競爭力、投資吸引力,有利于園區實現產業升級,助力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币嬖瓶苿搱@相關負責人表示。
服務創新+數據賦能 廣州用電更便捷
廣州供電局推出系列“供電+”聯合服務模式,為群眾辦事提高效率,用一流的電力營商環境,服務廣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皟灮秒姞I商環境,讓老百姓辦電、用電更方便才是真正的成效?!睆V州供電局市場營銷部總經理馮慶燎說。
在南沙,廣州供電局聯合監管部門推進支持南沙放開港澳電氣工程領域資質互認。9月2日下午,南沙區招盛雍尚灣養老院項目順利通電,該項目的低壓部分全面采納了香港的技術標準,將港澳電力服務標準成功引入南沙,為粵港澳大灣區電力市場的融合與合作樹立了新的標桿。
在黃埔,電力賦能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低空經濟、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質生產力重點產業項目建設,推出企業“陽光辦電”、信任辦電、“臨電聯辦”、獨立開關房“臨永結合”等多種創新服務,多措并舉提升辦電綜合服務水平,助力黃埔打造營商環境改革綜合示范區。
面向全市,廣州供電局持續優化“主動辦”服務流程。2024年5月,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廣州供電局聯合發布《廣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電力接入主動服務工作方案(試行)》,深度融合廣州市房屋建筑工程分階段施工許可與獲得電力改革成效。通過政企系統對接、信息共享,提前介入、主動服務,持續優化企業獲得電力流程,把用電營商環境融入抓項目、興產業、促招商全過程。
下一步,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廣州供電局將扎實落地《廣州市2024年持續優化用電營商環境行動方案》的各項工作任務,不斷提升企業和用戶辦電體驗,助力廣州建設全國產業生態最好、政務服務最優、綜合成本最低的營商環境高地。
▎一圖讀懂《廣州市2024年持續優化用電營商環境行動方案》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據治理、數據要素×專業服務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