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劉國洪、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吳海洋等對備受關注的土地制度改革等問題答記者問。
劉國洪表示,自然資源部將從三個方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一是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實行“以補定占”;二是完善建設用地管理制度,進一步提升土地要素精準保障水平,同時建立新增城鎮建設用地指標與常住人口增加相協調的配置機制;三是健全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政策體系,加快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完善建設用地二級市場交易規則、交易服務平臺,健全盤活存量土地的政策體系,完善土地收儲機制等。
在優化土地管理方面,吳海洋還表示,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持續優化土地管理,強化主導產業、重大項目要素支持,不斷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的精準性和利用效率,保障各業用地合理需求。
從三方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其中對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系統部署。
對于自然資源部將推出哪些落實舉措,劉國洪表示,自然資源部將按照三中全會部署,聚焦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在嚴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前提下,從三個方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動城鄉土地資源更好地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第一,立足守住耕地保護紅線,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針對近年來耕地保護出現的新情況,把各類占用耕地統一納入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實行“以補定占”,強化省級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管控。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將耕地占補平衡作為省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落實耕地保護經濟獎懲機制,真正做到讓保護耕地的地方不吃虧、讓保護耕地的農民得實惠。
第二,立足高效銜接宏觀政策與區域發展,完善建設用地管理制度。圍繞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根據各地資源稟賦條件和功能定位,進一步提升土地要素精準保障水平,讓優勢地區有更大發展空間。同時要圍繞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立新增城鎮建設用地指標與常住人口增加相協調的配置機制。
第三,立足推動土地節約集約和高效利用,健全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政策體系。一方面,加快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進一步激活農村存量土地資產,保障鄉村全面振興用地需求。完善建設用地二級市場交易規則、交易服務平臺,促進存量土地使用權交易。另一方面,健全盤活存量土地的政策體系。加強規劃統籌,引導有序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完善土地收儲機制,更好發揮開發儲備、供應調節作用;加大政策激勵,推動土地混合開發、復合利用,探索用途合理轉換,總的目的是不斷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不斷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的精準性和利用效率
對于如何優化土地管理、保障項目用地需求,吳海洋表示,近年來,自然資源部門在嚴守紅線底線、促進節約集約、維護農民權益的前提下,持續完善了用地政策,不斷優化土地管理。
一是改革土地計劃管理制度,分類精準保障用地指標。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要素跟著項目走”原則,對重大項目用地“應保盡?!?,由國家直接配置計劃指標。對其他的項目用地,實行了計劃指標的安排與存量土地的盤活相掛鉤的機制,倒逼企業和地方節約集約用地。同時,為每個?。▍^、市)安排了基礎計劃指標,保障省級黨委政府重大戰略、重大產業項目、重要民生工程用地的需求,對脫貧縣持續安排專項計劃指標、單列農民住宅建設的計劃指標,支撐鄉村的全面振興??偠灾?,只要是符合規劃、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用地政策的有效投資項目,合理用地需求都能給予計劃保障。
二是優化用地審批制度,支持建設項目及時落地開工。加強部門協同聯動,做深項目前期工作,簡化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支持重大項目立項提速;對能源、交通、水利、國防等重大建設項目,出臺先行用地、臨時用地、分期分段報批等政策舉措,保障這些項目盡早開工建設。同時,督促地方依法調整公布新的征地區片價,嚴格履行土地征收程序,落實征地補償安置,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三是簡化許可事項,促進營商環境改善。發揮“多規合一”優勢,推進“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合并用地預審與規劃選址、用地批準與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土地核驗與規劃核實等事項。同時,規范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等事項,推進規劃許可電子證照應用。加快推進不動產登記“全程網辦”,推動實現“交地即交證”“竣工即交證”。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優化土地管理,強化主導產業、重大項目要素支持,不斷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的精準性和利用效率,保障各業用地合理需求?!眳呛Q笳f。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據治理、數據要素×專業服務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