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提升公共資源交易服務質效,今年以來,武威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深入貫徹落實省、市“優化營商環境提質增效年”行動安排部署,以服務高質量發展為根本,持續優化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營商環境,著力營造“時間更短”“成本更低”“服務更優”“更加公平”的公共資源交易環境。
一是提高交易效率,持續壓減交易周期。全面壓縮辦理時限。工程建設資格預審、資格后審項目分別實現35日、25日內辦結,政府采購公開招標、競爭性磋商分別實現25日、12日內辦結,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采購、詢價實現7日內辦結。確保交易不間斷。不斷提升平臺交易承載能力,對法定工作時間內不能完成的項目,提供“7×24小時”全天候服務;對重大項目、為民辦實事、鄉村振興等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各類交易事項即提即辦。及時提醒督辦。提供項目交易全過程政策咨詢、風險提醒、業務指導、全程幫辦等綜合服務,避免市場主體因工作失誤造成時間浪費,減少補遺、變更、二次招標等延遲交易周期的情況。
二是堅持應減盡減,切實降低交易成本。推動交易服務降費。嚴格執行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服務費收費標準,在門戶網站和服務大廳公開武威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以及接入平臺第三方服務機構收費情況,明確收費項目、主體、標準、方式及依據等要素,提升服務收費透明度,接受社會各方監督。全面落實各項降費減負政策,為扶貧惠農、政府代建、為民辦實事等250個項目減免交易服務費173.47萬元。降低投標費用。全面推行不見面開標、電子輔助評標、遠程異地評標,推行政府采購在線談判、在線報價等,推動交易成本和時間“雙降低”;嚴格落實公共資源交易領域CA證書全省兼容互認,積極推動CA證書全國互認共享,加強無介質證書在掃碼登錄、刷臉登錄、簽名簽章等方面的應用,為投標單位節省辦證費用約5000元。及時停收投標保證金。政府投資和政府采購項目不再收取投標保證金,鼓勵非政府投資項目免收投標保證金,用信用承諾代替投標保證金繳納。確需收取投標、履約等保證金的,引導企業使用電子保函替代,累積出具電子保函5421筆,免收保證金2.27億元。
三是立足服務定位,不斷優化交易服務。推進交易全流程電子化。依托“全省一張網”網上服務大廳和移動端服務大廳,實現公共資源交易業務網上辦理,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率達到100%,交易服務“不來即享”、市場主體“零跑路”。減少交易所需材料。按照“風險可控、能減盡減”原則,招標人(代理機構)只需上傳“立項批復、招標代理協議、招標承諾書、代理承諾書”4項內容即可進場交易,以“事前承諾”代替“事前審批”。規范交易見證服務。嚴格執行《甘肅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服務標準》,制定《進場交易項目見證服務管理辦法》等交易制度,進一步優化交易流程和服務事項,推進服務模式統一規范。
四是落實政策要求,強力促進交易公平。持續清理市場準入隱性壁壘。嚴格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堅決防止在資格預審文件、招標采購文件、評標定標規則等方面出現所有制歧視、地方保護等不合理限制和不公平規定。2024年以來,組織招標(采購)人完成招標投標和政府采購項目招標文件公平競爭審查1664項,審查率達到100%。充分發揮交易現場見證監督作用。認真開展場內交易行為見證工作,據實記錄評標專家和招標代理機構的不良行為。2024年以來,共發布通報9期,對18名評標專家和143家招標代理機構的場內不良行為進行記錄通報并做出相應處罰,專家履職能力和代理服務水平明顯提升。規范公共資源交易投訴處理。在中心網站和服務大廳公布53家各級行政監督部門投訴受理聯系方式,暢通公共資源交易投訴渠道;設立公共資源交易投訴處理結果公示專欄,公布25條投訴處理結果,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據治理、數據要素×專業服務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